一、新兴资产阶级的负面性 ( 一) 贪婪 淘金热使大量人口涌入澳大利亚。这直接导致了自由移民的数量超过了犯人移民的数量。因此到19 世纪60 年代,英国不得不完全废除澳大利亚的流犯制度。至此,澳大利亚不再是英国罪犯的流放地。这些人最初从世界各地来到澳洲主要都是为了黄金。他们对黄金是如此痴迷,以至于从土著人手里把土地抢夺过来,并在荒漠上过着非常艰辛的生活。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找到尽可能多的金子。所以他们甚至在面临死亡的威胁之下都丝毫未减对黄金的占有欲。在《沸腾的九十年代》中,普理查德用了重复这个手法来强调这一点。“黄金!黄金! 黄金! 没有人在谈论其它。没有人在想其它东西。黄金是所有活动的中心。”[2]105 可见,黄金使每个人发狂,他们都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一夜暴富。黄金成了人们生活的核心,使他们对其他东西都置之不理。简言之,淘金热就像魔咒一样紧紧地抓住每个人的心,使他们发狂并做出一些非正常的事情来。在这样的一个社会背景下,一些矿工把目光放到了工友身上,想通过欺骗和盗窃的手段来达到快速致富的目的。他们中的一些人不惜背叛其他工友来违背矿区上不成文的伙伴间必须相互忠诚的规定。在通过各种手段聚敛到一定的财富之后,这些人从普通民众中分离出来,成为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新兴资产阶级的眼里,金钱是他们生活的唯一目标。之后出于对财富的疯狂追逐,新兴资产阶级购买了一处处又大又好的矿产,雇佣廉价劳动力来为其工作。此外,对金钱的贪婪使他们忽视对生产条件的改善,在矿区上事故频频发生。人太廉价了,甚至比木材还便宜,而且还非常容易替换。新兴资产阶级所关心的只是怎样提高黄金的产量,而费用必须得降低以保证一定的利润空间。最终,新兴资产阶级还设法剥夺了采金人的唯一的和最后的生计—挖掘表层沙金权利。总而言之,对金钱的贪婪腐化了新兴资产阶级。 ( 二) 自私 在阿尔夫这个人物身上,新兴资产阶级的自私本质体现得淋漓尽致。阿尔夫从前是一名矿工,有着典型矿工该具备的一些良好品质。随着他对开矿基本知识的不断掌握和采矿经历的不断丰富,阿尔夫成了米达斯金矿公司的经理。这份工作使他拥有了固定的收入和稳定的生活。所以为了保住这份工作,阿尔夫工作地十分努力。他抓住任何可以抓住的机会向金矿公司的老板证明他是一个有才干、值得托付和信赖的好经理,是一个忠诚的好奴仆。事实上,阿尔夫做得相当棒,在几年之内帮助公司大幅度地提高了金矿的产量。此外,阿尔夫在金矿区被认为是一个相当吃得开的人物,因为他既能和金矿老板又能和矿工们搞好关系。随着金矿业的不断发展,新思想和新方法不断涌入。金矿公司也几经被转手,新的生长模式需求那些有着专业技术资格的人才来担任经理一职。老一代的凭借着在矿区实地累积经验的经理们正在逐渐被淘汰。他们既没有受过技术训练,又没有学位。显然,他们成了市场上的滞销货。这就是阿尔夫所面临的新局势。他变得烦躁不安,投入全部精力来试图证明他所存在的价值。当矿工们争取表层沙金权利的斗争时,阿尔夫陷入了困境。阿尔夫清楚地知道采沙金的权利对于生活在矿区上的千千万万的人和他们的妻子以及家庭有着什么样的意义。但是,如果他选择了支持矿工,他就将面临失去工作。所以,一想到这,阿尔夫开始动摇,开始退缩。最后,阿尔夫选择了支持金矿老板。“关于表层沙金的权力问题,阿尔夫做了决定,无论任何人,如果在米达斯采矿租借地上圈沙金地,他就要执行公司的指示,申请对他们下禁令。”[2]462 是自私自利使阿尔夫只顾保全自己,对于其他人将会有什么样的遭遇,他全然不顾。同时,也是自私毁了阿尔夫,让他剥夺了矿工们的基本权利,心甘情愿地为米达斯金矿公司牟取暴利。现在,阿尔夫所拥护的是他那个阶级和他个人的利益。他和那些大资本家联合在一起来打击那些当年在矿区上一起工作过的旧伙伴们,来打击为保卫澳大利亚劳动人民权利而战斗的人们。对于矿工们而言,他们能够原谅大老板们,这些人从来都没有掩饰过他们到这个国家来的企图,那就是使用一切手段从这个国家弄到一切可以弄到的黄金,然后到地球的另一面去过他们的奢侈生活。可是他们不能原谅阿尔夫。他自己以前也是一名探矿者,知道矿工们的不易,也明明知道金矿老板在凶猛地打击采金人,清楚谁有理。他们不能同意阿尔夫有权利要求自己的家庭生活得比别人的妻子儿女所能忍受的那种生活更优越些,或者有理由可以背叛他自己的良心。另外,人们相信过他。他们还记得当年他们认识的那个不仅诚实而且脾气好的小伙子,那个永远尽力想使在他手下工作的人们得到公平待遇的,和善的,受人爱戴的人。现在,阿尔夫竟站到了资本家的一边,站到对采金人做出极不公正待遇的人的一边,这是他们所不能容忍的。最终,阿尔夫直到失去了工作才意识到了这一点。 对于他来说,想要在矿区上再找个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想要再去探矿,也非常困难。他曾出卖过采沙金的人,所以任何一个正派的探矿者是不会要他做自己的伙伴的。他变得万分沮丧,最后用自杀的方式来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里,普理查德安排这一细节表达了她对新兴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控诉。 ( 三) 投机倒把与不择手段 帕迪·卡凡是小说中的反面人物。从他还是一个穷苦无告的孩子的时候,周围的人就已经看出他将来必定会成为一个大发财源的资本家。这当然不是说资本家是天生的,帕迪·卡凡生下来就是一个资本家孩子,而是因为他从小就已具备了作为一个资本家的一切条件—无耻、自私、诡诈和狠毒。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这样的人无疑会具有无限发展前途,因此他最后终于变成了澳大利亚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而他正是通过投机倒把和不择手段来达到这一切的。帕迪的身世比较卑微,是一名爱尔兰的孤儿。早先,他在一艘美国船只上做侍者。之后随着淘金的热潮来到了西澳的金矿区。那一年,身无分文的帕迪才只有十三岁。于是他就在缺水之时通过帮助淘金人取水、搬水以此获取他人的同情与信任进而来乞讨度日。慢慢地,帕迪开始做一点小买卖,例如卖卖报纸、在酒吧和妓院附近兜售野花。总之,他从来都不失去任何一个能挣几先令的机会。帕迪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一个有钱人。所以,为了实现他的这个远大抱负,他不择手段。他甚至还用卑鄙的手段偷盗过黄金。当帕迪·卡凡在给巴金斯老头做工时,他就给矿工们和巴金斯老头做中间人。矿工们常能在工作时藏一点私金子,而巴金斯老头就偷偷地用低价来收取这些私金子。不料当矿工们拿到兑回的钱时,大为不满,巴金斯老头就给他们看他所收到的他们的金子的重量,这一下可揭穿了帕迪幕后的把戏。可是矿工们和巴金斯老头吃了亏都还不敢嚷嚷,因为他们要是嚷嚷出去,帕迪会比他们嚷嚷的更厉害。后来,当他当上了金羽矿产的老板后,他吩咐他的经理对矿工们搞一点私金子不要太较真,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帕迪对经理说用不着对开采出来的或者超出淘矿盘的每一丁点儿金子都要核对。帕迪说得冠冕堂皇,美其名曰是要让矿工们安安心心踏踏实实地在他这处工作,并能使金子留在自己的国家里,繁荣周边城镇的市场。他还说这总比金子全都送到海外,让英国大阔佬们过奢侈的生活要强的多。其实他的这种做法是在欺骗自己的股东。而他却得了两头的好处,即占了矿工们的便宜又占了股东的便宜。此外,帕迪在股票市场已经作了多年的股票交易。“当他还只有十六岁时,他就能像老手一样买卖股票了。”[2]481 总之,帕迪通过一切手段及方法来聚敛财富。但是,狡猾奸诈的他却伪装了这所有的一切,继续来赢得其他矿工对他的信任。“他平时总是穿着旧鼹鼠皮裤子,戴着一顶毡帽,一身又脏又破,还经常不刮脸,就这样走来走去,好像他一直是人们心目中的那个为了点面包屑就为他人做任何事的穷小子。”[2]466帕迪认为如果不引起别人注意的话,就可以发展地更快。当采金工人为表层沙金权利斗争时,帕迪还假装站在矿工们一边。他继续在矿区上做工,并和其他矿工们一样支着薪水。实际上,有好几处矿产的产权都有他的份。此外,他在为一个非法买卖黄金的大帮口提供服务。而这个大帮口的支派,是有背景的,其中包括一部分警界要人。要是他们的主顾出了什么事,自有这些人来保护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