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乒乓球课的开展意义不仅在于教授学生新的体育项目技术,更在于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它是中学体育课的延续。高校体育课教师需要平衡好技术教学和体能训练安排的合理性,不能顾此失彼。体能训练应该贯穿大学的4年时间,不论是乒乓球课还是其他体育项目的体育课,教师都应基于体质测试的考核内容,结合不同专项的项目特点制定教学计划,体能训练与技术教学相结合,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乒乓球; 技术教学; 体能训练; 高校;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这项运动因其固有的优势受到大众的喜爱。作为传统体育项目,乒乓球课也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不可或缺,并占有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作为技能主导类项目,乒乓球运动的重点更偏向于技巧的掌握与战术的运用,对体能的要求不甚高。 体能一词从何时开始出现并使用已经无从考证,但是近几年体能一词却频频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人们参加体育活动时。我国体能训练的研究起步较晚,早期与国际的交流机会比较少,呈现出理论落后于实践,整体落后于西方的状态。我国体能训练理论源于前苏联和德国,近年来,人们对体能训练的研究越来越多,了解也越来越多,并且针对不同的运动项目研究了不同的专项性体能训练。针对什么是体能,大家都有各自的理解,总体来说,广义上的体能是身体能力,就是人体对环境适应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而狭义上的体能则更多的表示运动员的竞技运动体能,是运动员的专项能力及比赛中的运动能力。 1 乒乓球教学中体能训练的现状问题 1.1 重视程度不够 乒乓球是技能主导类项目,更看重基本技术的掌握和应用。高校的乒乓球课分为2类,一类是以非体育专业的初学者作为授课对象的公共体育课;另一种是以体育专业学生为授课对象的专业课。前者多为极少接触体育运动的非体育专业的学生,对体育运动技能的掌握和熟悉程度不够,加之教学任务和教学时长的限制,公共体育课的课堂内容主要是从基础的技术教起,而容易忽略公共体育课的强身健体的意义。后者多为接触过甚至长期学习过乒乓球或其他相关运动项目的学生,其自身的身体机能一般要好于非体育专业学生,也因此容易使学生认为自己的体能已足够好而对加强体能训练不够重视。 1.2 准备活动方式单一 准备活动是体育课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也是容易被忽视掉的环节。准备活动能够提高肌肉和身体核心部位温度。体温升高可降低肌肉粘滞性,提高肌肉收缩的速度和力量,同时体温升高使肌肉的伸展性、柔韧性和弹性增加,从而预防运动损伤,因此,准备活动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训练主体部分的好坏。而乒乓球公体课的准备活动相对而言十分单一乏味,主要是慢跑和徒手操,如头部运动、扩胸运动、体转运动以及弓步压腿等,这些基础的准备活动虽然包含了身体各个部位的预热,但对于乒乓球,无论是技术方面还是专项体能方面都没有更好的提升。乒乓球专业课中的准备活动虽会加入一些与乒乓球相关的准备活动,但对体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并无体能上的明显提高。 1.3 专项体能训练少且分配不合理 专项体能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专项身体素质,并使学生的体形和各种身体机能更加适应专项的要求。身体素质包含了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5个方面。据调查表明,虽然绝大部分老师和学生都认为专项体能训练重要,但在各个高校的乒乓球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老师能够做到专门设计体能训练相关内容,多数老师的教学中并不会涉及专项体能,甚至一般体能的训练都甚少涉及。所以对于乒乓球公共体育课而言,除了存在学生基础差、教学任务多、教学时间间隔长等问题,体能训练与技术教学安排的合理性亦存在问题。任何体育项目都需要学习者利用大量的时间进行练习,这决定着技能教学在乒乓球公体课中的主体地位。但是很多乒乓球公体课的教学安排中,体能训练无法做到每节课都有,甚至可能1个学期只有1~2次。对于乒乓球专项课的学生而言,学习技能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但在体能训练中,对身体素质5个方面的训练分配不合理,容易忽略耐力、柔韧等练习。 1.4 与考核方式不对应 从课程教学角度而言,考核的方式往往影响着教学的方向、教学过程和最终目标。绝大多数高校的乒乓球公共体育课在学期或者学年末会进行考核,考核的主要方式是多个单项技术动作的完成数量与质量及比赛,即达标、技评和比赛名次。而乒乓球专业课的考核方式中比赛结果更是占据了很高的比重。教师和学生往往容易为了最后考核通过,顺利获得学分而专门针对考核内容进行练习,忽略了教学过程中的体能训练和最后体能的考查。 2 建议与措施 2.1 加强重视程度,树立正确的体能训练观念 教师与学生都应从观念上开始重视体育课上的体能训练。对乒乓球初学者而言,公共体育课的运动强度较小,单纯依靠课堂上学乒乓球的过程,对学生体能的增长无明显效果,因此教师应在学期初就根据乒乓球项目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体能训练大纲,且严格执行,在学期结束时将体能测试加入考核内容,通过考核的方式也让学生引起重视。这样做有利于公体课学生在提升乒乓球专项体能的同时了解基本的体能训练常识。 2.2 改善授课方式,促进技术教学与体能训练合理化 乒乓球公体课学生基础差,所以教师会安排更多的时间进行技术练习。技术教学时间延长的同时,体能训练的时间就会相应减少,同时,公共体育课的课程安排一般是1周1节,最多1周2节课,课程间隔时间就较长,专项体能训练更应该贯穿每节公共体育课。对此,乒乓球公共体育课教师可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来提升教学效率。例如,准备活动部分可加入伴有音乐的乒乓操。一方面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在练习时采取分组,组员之间相互指正,加深学生对技术动作的印象和理解。课后安排理论知识拓展学习,引导学生多进行自主练习。学生技术掌握变快,技术教学所需时间就少,体能训练的时间就可变长。 2.3 加强专项体能训练的多样化、全面化 体能训练是以发展身体素质的5个方面为目标,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专项体能训练是结合乒乓球项目的特点来进行体能训练。乒乓球的专项体能对速度、灵敏的要求较高,但不代表其他方面的身体素质就不需要进行训练,所以专项体能训练在有训练重点的前提下也应注重非重点方面的训练,使身体素质全面发展。 体能训练枯燥、乏味,长期用一种方式进行训练会使身体和肌肉形成记忆,训练效果有所下降,因此教师在指导体能训练时应因地制宜,采用多种手段丰富体能训练的方式。比如,力量训练不一定非要借助大型器材,利用俯卧撑进行上肢力量练习,利用平板支撑进行核心力量练习,利用蛙跳、鸭子步进行下肢力量练习均可。再比如加入音乐节奏的变速折返跑练习来练习耐力、反应速度等。也可在音乐节奏中将乒乓球步法加入,反复训练使步法应用变为自动化动作。 3 结语 高校乒乓球课的开展意义不仅在于教授学生新的体育项目技术,更在于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它是中学体育课的延续。高校体育课教师需要平衡好技术教学和体能训练安排的合理性,不能顾此失彼。体能训练应该贯穿大学的4年时间,不论是乒乓球课还是其他体育项目的体育课,教师都应基于体质测试的考核内容,结合不同专项的项目特点制定教学计划,体能训练与技术教学相结合,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邓首岗.微课在武汉市普通高校乒乓球选修课的应用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9. [2]刘庆新.高校体育专业乒乓球专修学生体能训练的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4):244-245. [3]李红军.高校乒乓球选项课中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4):216-217. [4]单振东.青少年射击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与手段研究[J].成才之路,2020(14):118-119. [5]吴大鹏.体育舞蹈体能训练方法与手段[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4):8-9. [6]冯丽.小学生体能训练实证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