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贸易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虽然在新时期反全球化浪潮存在,但是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仍未改变,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新时期国际经济贸易的新趋势特点也日益明显: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第三产业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增强、科学技术人才成为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这对每个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在新时期存在产业结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人才各个方面的问题。切实正视新时期带给中国的利与弊,从本国产业结构、制度、法律、人才多维度计划落实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新时期多元化的经济发展趋势更加强调拓展对外贸易发展的空间。我们需要用更全面的思维去看待新时期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实况,汲取发展经验和教训。 关键词:新时期; 国际经济贸易; 中国经济; 
一、国际经济贸易的内涵 国际经济贸易是指各个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商品交换活动。国际经济贸易涵盖范围较为广泛,既有实物商品的交换,也包含着服务、技术等的交换。 根据古典比较优势理论,贸易产生的条件在于各国具有比较优势而非绝对优势。即在任意不同国家之间,并非生产成本更低廉、价格更优惠的产品会激发出口贸易。因而,每个国家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没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使双方获得专业化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进社会福祉。 在经济发展的新时期,经济全球化总体上仍在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有关资本、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交流日益密切,经济贸易联系加强。 二、新时期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 (一)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一体化 各国、各地区经济的发展带动贸易往来更紧密,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和进一步完善。各国、各地区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使得贸易发展越发呈现出多元化、自由化趋势。世界贸易组织应运而生,努力协调各国利益,维护经济贸易的秩序。但多边贸易谈判存在进展缓慢的弊端,而双边、区域经济合作相对更加高效便捷,成为各国加强贸易合作、加速贸易自由化的重要手段。 (二)世界贸易格局发生重大变革 世界各国间贸易发展的总体趋势是上升的。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越发激烈,刺激了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政治上呈现出“一超多强”的格局,经济上世界经济贸易原有格局逐渐瓦解,新的格局形态已有雏形。经济发展高起点国家受到例如人口老龄化、内需不足、福利过高政府负担加重等因素影响,经济发展速度放缓。而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体系正不断成熟,并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知识、技术、人才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日益凸显 随着贸易模式的变化,人们消费需求的升级,贸易发展过程中对科学技术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知识、技术、人才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发达国家凭借自身资本及技术优势,在高新技术领域占据中心位置,获得了大多数的经济利润;而众多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在产业链底端,贸易所获利润较少,这使国际经济贸易利润呈两极化发展趋势。随着国际经济贸易的深入,大型跨国公司的技术、人才、资本优势明显,成为国际科学技术创新领域领跑者、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三、新时期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对中国的影响 (一)新时期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对中国的积极作用 1、中国“引进来”“走出去”程度加深 中国在“引进来”“走出去”过程中存在诸多障碍。虽然新时期中国国际地位逐渐提高、经济实力增强,但是市场结构体系尚未完善、经济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吸引外商投资、积极走出去扩展市场成为重要课题,中国显然仍处于探索阶段。 国际经济一体化是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重要趋势,也为中国“引进来”“走出去”、提高国际竞争水平的步伐加快提供契机。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仍有较大空间,得益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形势,中国有了新的发展指向,即通过创新经营模式,掌握先进技术水平,构建实力强劲的跨国公司。 2、推动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我国经济发展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带来了市场分工的细化。与此同时,市场竞争的激烈性加剧,在国际经济贸易的这种影响下,中国不得不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细化社会分工、增强生产专业性,提高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形成更成熟的产业结构。并且,中国积极探索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在新的竞争格局中占据更有利的发展制高点,推动中国整体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3、推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程度的深化 自由开放的贸易环境,促使各国间的往来更加密切,有利于加快我国经济贸易增长速度,对于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由此,受到世界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趋势的影响,中国开放程度的逐渐加深、与世界资本进行更深入地交流沟通,资本的输出与输入也极为便利,各国之间贸易更加通畅,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程度不断深化。 四、新时期推动中国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思考 (一)推动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从宏观角度,一方面,随着我国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应有效应用经济一体化发展带来的机遇,进一步拓展市场,学习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改变早先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自主创新水平,增强对外竞争能力,满足时代的多元化发展需求;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发展中心应当由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为经济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促使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完善对外贸易的体制机制 要改善国内的经济环境,中国应当加强对外的经济沟通交流,弥补资金空缺;寻找适合发展的区域领域,拓宽对外贸易的渠道,鼓励本土产业“走出去”,营造独具特色的知名品牌,提高中国品牌效应,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加强技术有效开发,创新科学技术产品,优化中国企业发展结构,切实提高企业的经济发展水平。将中国整体贸易结构由贸易出口转向为技术出口,提高经济发展效益。 五、结束语 贸易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虽然在新时期反全球化浪潮存在,但是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仍未改变,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新时期国际经济贸易的新趋势特点也日益明显: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第三产业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增强、科学技术人才成为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这对每个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在新时期存在产业结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人才各个方面的问题。切实正视新时期带给中国的利与弊,从本国产业结构、制度、法律、人才多维度计划落实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新时期多元化的经济发展趋势更加强调拓展对外贸易发展的空间。我们需要用更全面的思维去看待新时期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实况,汲取发展经验和教训。 参考文献 [1] 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2] 刘岚雨.国际经济组织如何思考——IMF和世界银行决策行为背后的大国因素[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