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象与方法 1.1 考核对象 选取我校2009 级护理专业学分互认班本科生43 人为研究对象,年龄21~24 岁,平均年龄22.35 岁,其中男生2 人,女生41 人。本学期开课前已经设计好实训考核安排及实训成绩评定方法并向学生解释说明,上课过程中只需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练习。 1.2 考核时间 基础护理学实训课结束时进行考核。 1.3 考核方法 先后使用传统考核法和多站式考核法。 传统考核法:学生抽取考试项目,准备操作用物,进行操作,两名教师监考评分。 多站式考核法:(1)成立考核小组,教研室主任为组长,3 名资深基础护理学实训课教师为小组成员。考核小组拟定病例10个,制定统一的评分标准,力求评分客观公正。 (2)培训标准化病人。通过选拔,选取2009 级护理专业本科(英语方向)学生20 名,进行标准化病人培训。每2 人一组,分别扮演病人和陪员。标准化病人不仅要熟练掌握所模拟疾病的症状和临床表现,而且对于病人的心理、社会状态也要模仿得惟妙惟肖。病人和陪员之间配合默契,力求给考生提供一个真实的临床场景。 (3)考试程序:考试设置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和计划(列出4个以上护理诊断,能按照轻重缓急将护理诊断进行排序并且说出对应的护理目标),急救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4 个站点。实行小组考核,学生每4 人为一组,小组成员相互配合共同完成4个站点的考核,但每名小组成员只能主考其中一个站点。由两名教师负责监测一个小组考完4 个站点。每个站点的分值为100 分。考试结束后,监考教师根据评分标准给出分数,并进行点评。两位教师给出分数的平均分为学生成绩。 下面以第三组的考试程序为例,进行介绍。 由组长抽取的病例为第五套病例:男性,25 岁,农民,初中文化程度。因发热伴咳嗽一周,加重3 天入院。(标准化病人由一名扮演病人的男生和一名扮演病人妻子的女生构成。)“病人”及其家属文化程度不高,经济状况较差,普通话不标准,沟通能力差,而且比较焦虑,缺乏疾病相关知识。 考试开始,进入第一个站点———护理评估。一名考生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沟通,采集“病人”资料(包括社会、心理方面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简单的鉴别和核实,如病人感觉发热,通过测量体温核实体温资料。考试时间10 分钟,要求收集资料完整、问诊过程顺利、不出现难堪的停顿、不提诱导性问题、不重复提问、不使用医学术语并能及时核实信息。主要考查学生的沟通能力。 采集资料结束,进入第二个站点———护理诊断和计划。考试时间10 分钟。第二位考生可以进行补充性的资料收集,然后口述病人的护理诊断,按照轻重缓急对护理诊断排序,并制定相应的护理目标和简单的护理措施(口述)。如本案例中,病人的护理诊断: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分泌物过多痰液黏稠有关,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焦虑与担心疾病预后有关,睡眠形态紊乱与咳嗽频繁有关,缺乏肺炎相关知识。首优问题为体温过高和清理呼吸道无效,中优问题为睡眠形态紊乱和焦虑,次优问题是相关知识缺乏。体温过高相应的护理目标是2 小时内使病人体温降至38.5℃以下。护理措施:遵医嘱静脉给予青霉素点滴,物理降温。要求考生至少说出3 个以上主要的护理诊断,且护理诊断名称规范,格式正确,次序排列正确,护理措施科学。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入第三个“站点”———急救护理措施。考试时间10分钟。“病人”主诉青霉素点滴过程中“恶心、胸闷、心慌”,第三位考生判断病人发生了过敏性休克,并口述抢救措施。如立即让病人平卧,安排其他人通知医生,抽吸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准备吸氧用物。要求学生能快速判断病人的情况,熟知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措施,并能与团队协作进行抢救、处理一些突发情况(如病人家属受惊晕倒)。主要考核学生的应急应变能力。 进入第四个“站点”———健康教育。由第四位考生进行。以病人能接受的两种以上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本案例应特别注意健康教育的时机,语言通俗,内容实用。本站主要考查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健康教育的技巧。 (4)效果评价方法:考核结束后,对传统考核和多站式考核的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征求他们对多站式考核的看法。 2 结果 2.1 传统考核与多站式考核成绩比较(见表1) 经统计分析,传统考核平均成绩为(84.29±5.15)分,多站式考核平均成绩为(81.81±4.44)分,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传统考核成绩呈明显偏态分布,而多站式考核成绩呈正态分布。 2.2 多站式考核成绩分析(见表2) 由表2 可知,护理评估平均分偏低,其次为护理诊断和计划及健康教育,急救护理措施得分最高。护理评估站点重点考查学生沟通能力,考核成绩较低说明学生与病人沟通能力较差。急救护理措施得分较高与课堂上教师有意识的引导练习和重点讲授有关。 2.3 问卷调查结果(见表3) 95.35%的学生对此次多站式考核形式持赞成态度,81.40%的学生认为该方式能提高综合应用知识能力,86.05%的学生认为有助于培养团队合作意识,90.70%的学生认为有助于人文关怀意识的培养。可见,大部分学生认为此次实训考核的设置合理,且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充分说明学生能够接受综合性、难度较大、较为复杂的考核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