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共享单车在经历快速的市场抢占后,已经进入后共享单车时代,一系列问题已经开始凸显。本文将主要对后共享单车时代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对策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共享单车 后共享单车时代 
1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共享单车投放过量 共享单车是市场自发产生的一种市场行为,很容易产生杂乱无章的现象。企业为了抢占商机或市场份额,一开始就没有“规矩”地“野蛮”大量投放,事必造成资源过剩浪费的局面,对城市秩序产生了负面影响。例如,相关数据显示,无锡市区共享单车投放总量已超40万辆,实际需求量仅为20万辆左右;上海全市的共享单车数量已超150万辆,北京市共享单车数量已超220万,投放量已远远超过了上海、北京城市的承载能力。 1.2共享单车停放乱象 共享单车属于新鲜事物,因共享单车行业的爆发式发展,各地方政府还未能及时出台成熟的管理办法或法规与之适应,目前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支承措施。企业对于哪些地方能够停放,哪些地方禁止停放,把握不准,共享单车和相关部门都遭遇“无头绪”的问题。随着投放量的增加,无序乱停放问题日趋严重,如使用后任意闲置在人行道、机动车道、公共出入口及住宅小区内,有的将共享单车停在盲道上,这些都严重影响到了百姓的正常生活。有的停在野外草丛中、公园小径、山坡上以及难以发现的角落里,有的几辆或十几辆人为的“叠罗汉”似的堆在一起,这些共享单车几乎成了“僵尸车”,不能有效被利用。 1.3共享单车损坏严重 经过较长时间的运营,一方面出现了共享单车自然的损坏,如掉了链子、车胎漏气、车闸失灵、车座扣不紧、脚蹬子脱落、车锁打不开等,由于企业运营维护能力不足,造成已损坏的单车严重积压。另一方面对民众的引导与教育力度不够,难以明确其责任和义务,对民众损坏共享单车行为缺乏统一的监督与惩罚措施,导致严重破坏共享单车的事件层出不穷,如将车扔在河湖中、弃在垃圾堆、投入污水沟、吊挂在树上、恶意“叠罗汉”、报复性“砸压撞”等,场面触目惊心。 1.4共享单车押金难退还 共享单车的经营模式一般都是要求使用者缴纳押金或者预付资金,使用后在一段时间内可以退还押金,并且押金退还到账设置的时间也较长。其实,共享单车押金问题一直遭社会质疑。据统计,2017年1月份,ofo和摩拜单车两大平台其用户总量都已超过1000万。ofo每位用户缴纳的押金为99元,摩拜单车每位用户缴纳的押金为299元,如此算来,这两大平台仅押金部分就拥有近40亿元的资金流[3]。共享单车有可能会演变成为某些巨头的圈钱游戏,共享单车“挪用押金”衍射出的“押金退还难”也几乎是事实。 1.5地方政府出台的“法规条例”治表不治本 就共享单车的乱象,一些城市紧急颁布了有关治理法规条例,但就制订的内容及应用效果看,未能真正解决主要矛盾。如2017年11月某市城市管理局下发了《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乱停放整治通告》(以下简称《通告》)。规定“企业加大运维力度,做到有序投放、规范停放”,但未说明将共享单车投放到哪个地段属于合法合理;要求“运营企业应切实加强管理、履行主体责任”,那使用者城市范围内任意的到处乱放造成的影响是否由企业全部承担责任?根据《通告》该市某区在集中整治过程中,一天就收缴了200多辆,被暂扣的共享单车被统一保存在停车场,这是否真正的解决了问题?这些收缴的车辆些许又成了新的“垃圾”堆,再一次造成资源的闲置浪费。 1.6倒闭企业共享单车“一片狼藉” 目前,已倒闭企业先前投放的共享单车依然停放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仅是无锡城市中废弃的小鸣单车保守估计就有1万余量。这些大量的无人运营维护的共享单车“东倒西歪”、“横七竖八”、“断头残臂”、“罗汉叠堆”式占据着城市有限的空间,不仅防碍居民生活、影响市容环境秩序,也造成了巨大资源浪费,景象十分惨淡,让人痛心。 1.7城市公共自行车的“挤兑” 在共享单车大规模进入市场之前,全国一些主要城市已经有了政府主导的城市公共自行车(公共租赁自行车)系统。城市公共自行车多为有桩单车,且桩点有限,有时想还还不上、想取取不到,因此,公共自行车使用起来不如共享单车自由便捷,使用效率也不高。借共享单车将大量民间资本引入城市建设中是深化经济改革的要求,共享单车取代城市公共自行车可节省政府在此领域的费用投入。由于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受政府直接管理,停放区域牢牢地固定布置在商圈、景点、地铁出口、公交换乘点等城市最主要的空间,严重压缩了共享单车的停放空间,只能使单车停放环境愈发混乱,在饱和投放共享单车的城市公共自行车已经不适合存在,两种业态的竞争已没有意义。 2对策与建议 2.1政府发挥引导作用 资本的狂热投入不断加大共享单车的投放量,已对城市交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就目前的市场混乱局面,做为共享单车管理的责任主体,政府必须有所作为。政府要根据城市特点、公众出行需求和公共单车发展定位,研究建立与城市空间承载能力、停放设施资源等相适应的车辆投放运营管理机制,尽快科学制订地方政策法规推动共享单车市场有序运营。根据城市人口数量、交通状况及公众出行需求合理控制共享单车投放量。要明确落实各级政府部门(如交通或城管或新建专管部门)管理责任,尽快解决目前尚无具体管理部门的乱象。在校园、地铁出口、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区域规划“白线框”或“停放指示牌”引导专门停放共享单车。政府应加强监督管理,公开通报存在问题,提高企业服务质量。建立损害共享单车的监督举报奖罚机制,引导文明用车。建立信用制度,对已退出共享单车市场仍未归还用户押金的企业主要责任人,应记录信用档案,承担“老赖”代价。对市面大量堆积乱放闲置的倒闭企业的共享单车,可尝试引导第三方集中接管,按市场规律重新运营,最大限度减少资源浪费,同时消除城市的“尴尬”景观。 2.2企业承担主体责任 解决共享单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技术、管理问题,既需要政府的支持,更离不开企业自身的努力。鼓励采用信用免押金方式提供租赁服务,建议押金即租即押、即还即退,不形成“资金池”就没有风险;若收取押金要在注册地设立专用账户,实行专款专用,接受金融等主管部门监管。积极开发推广电子围栏技术,约束用户必须将共享单车停放在附近的“电子围栏”内才能完成上锁,切实有效规范用户停车行为。企业必须按城市单车投放量匹配充足的运营维护人员,及时清理违规停放、存在安全隐患、不能提供服务的车辆。企业自身要建立内部的信用体系,明确规定并对用户的行为进行奖惩,给出用户征信评级分数和等级,激励正向行为,惩罚负向行为。企业要和政府分享信用信息,将共享单车的诚信行为作为个人诚信体系参考评价的一部分,最大程度约束骑车者的行为。 2.3公众参与协同管理 营造共享单车良好的运营环境,不仅需要政府部门主动作为、企业依法依规运营,还需要公众积极参与,承担责任义务。社会媒体应加强宣传教育,引导使用者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文明骑行、爱护单车、有序停车。街道、社区也可组织社会志愿人员参与共享单车管理,维护城市秩序。建立监督举报制度,对揭发举报有恶意损坏共享单车行为的应给予奖励且提高信用等级。 3结束语 在物联网+时代,市场需求导向催生的共享单车是中国式创新、世界奇迹,是典型的共享经济类型。有效维护好市场运营秩序,共享单车一定会成为中国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共享也需要共治,立足“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公众参与”的全新协同治理模式,形成多方共同治理的态势,共享单车一定会向着更加积极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为多层次、多样化的城市出行服务系统做出更多的贡献,让共享单车经济造福社会。 参考文献 [1]刘晓东.“互联网+”时代共享单车的社会管理创新[J].科技广场,2017,06. [2]郭鹏,林祥枝.共享单车:互联网技术与公共服务中的协同治理[J].公共管理学报,2017,7. [3]马广奇,魏梦珂.“互联网+”时代下我国共享单车市场的实践困境与应对策略[J].企业经济,201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