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作用的意义 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绝大多数是兼职,更有不少是身兼数职,因此在做好其他岗位工作的同时如何能够更好地发挥纪检委员作用,是当前高校基层纪检工作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聚焦高校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身兼的“双重身份”,即纪检委员工作以及其他岗位工作;紧扣教学、科研、学生管理与服务、师德师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以及社会服务“六大主题”,积极找准纪检委员其他工作与纪检工作的直接交叉点与有效切入点。在此基础上,履行纪检委员岗位职责,主动把身兼数职“双重身份”的不利因素,转变为高效开展日常监督和长效监督的条件优势。因此,随着高校扩招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的作用更加不容忽视,充分发挥其作用不仅能有效地缓解高校专职纪检人员配备不足的压力,在反腐败斗争形势严峻复杂下能够便于及早发现问题,加大工作深度,还能够更好地扩大监督的视角,让党内监督全覆盖落到实处,时时刻刻做好全面从严治党的工作,这是新时代背景下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下的迫切所需。 
二、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履职中存在的问题 (一)队伍配备有待进一步完善 高校基层党组织岗位设置没有做到应设尽设,有的基层党组织纪检岗位存在空缺,或直接由其他委员兼任的现象,有的纪检委员身兼数职,没有做到专人担任,有的岗位流动频繁,没有及时填补纪检委员的空白,这样会影响到高校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工作的开展进程和成效。 (二)职责划分有待进一步明晰 高校各二级学院的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的权利义务没有划分清晰,部分基层党组织的纪检委员的职责还不够完善,在实际工作中运用适应性不高,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自身对开展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的认识并不十分明确,缺乏主动性,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容易引起误解的现象,因此,纪检委员的工作心理压力大,有的怕得罪人,有的担心被领导穿“小鞋”等错误的思想认识,带来了有的纪检委员的监督意识不强,其岗位就是为了应付上级而设立的,走于形式,流于形式,起不到多大的监督作用,实际监督执纪工作效果极其不理想。 (三)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新时代下,“打铁必须自身硬”的深刻内涵里透露出对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崭新的认识、严要求、高标准、独特创新思维和前沿的理念,因此我们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综合素质要提升、本领需过硬、应具有超强的责任担当意识、超强定力的涵养,并积极响应时代号召,高校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的业务能力素质还未满足新时代的要求,有的基层党组织的纪检委员从未受到过相应的监督执纪方面的技能培训,也不具备此方面的知识,有的纪检委员实际工作经历欠缺,没有掌握好方式方法,不知道如何切入工作,也不敢大胆的创新式地开展监督执纪的工作。 (四)体质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 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从组织构建来看,受同级党组织和上级纪委的双重领导,其本质上仍难实现从“同体监督”向“异体监督”的转变。[1]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一方面是制度上缺乏支撑,存在架构不齐、职责不明确的现象,表现出对同级党委的监督无从下手,无处发力;有的由于级别原因,纪检委员无法参与到重要工作和决策过程,无法保证监督效果;另一方面还存在纪检委员培训、评、管理等体系不健全,缺乏必要的物质保障的现象。急需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建设,补足制度“短板”,提高监督执纪的效果。 (五)幸福指数有待进一步提高 纪检委员在日常工作中因个体差异对纪检工作的认识存在理解上的差异、有时候严格按照党规党纪和工作流程开展工作心理上怕得罪人、伤害同事感情等隐性压力带来了工作上面临着很多的困难,急需在日常工作中给予更多关心和支持;对于兼职的纪检委员来说,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从事纪检监察工作,本身就增加了工作量,但是相应的经济待遇未得到有效保障;人才流动性也比较大,再加上纪检委员成长通道还未全部打通;有的纪检委员在职业生涯上很迷茫,配套的考评、管理、晋升体制还不太健全。因此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的幸福指数有待进一步提高,急需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来调动他们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并给予更多的理解。 三、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作用的路径探析 (一)高位强化思想认识,提高政治觉悟 为了让基层党组织的纪检委员更好地履行本职工作,积极做好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扩大工作的广度上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更深入地推进“两个责任”落实到位,时刻不忘管党治党全过程和各方面高标准与严要求,需要高校各级部门齐心协力高位强化思想认识,提高政治觉悟。 首先,上级党委要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的工作,维护纪检监督工作的权威。 其次,纪检监察部门要主动带头学习法律法规,指导好基层纪检委员高效地开展工作。 再次,基层党委应深入了解基层纪检委员的思想动态,需建立人员的台账,梳理出纪检委员实际工作中的困难,努力解决其困难让纪检委员没有后顾之忧地投入工作。 最后,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强化自身对纪检监察工作的认识、专心研究、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排除畏惧情绪和其他困难、对党忠诚、勇于担当地积极配合上级纪检监察部门开展工作,让高校基层监督监察工作实现全覆盖、落到实处。 (二)高度重视队伍建设,提高履职能力 新时代背景下,全面从严治党对基层党组织的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更深刻的内涵,为了更好地建设好这支“护林员”的队伍,需高度重视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的履职能力。 首先,从招聘工作环节入手,严格把关入口标准。提高招聘的标准,重点把关应聘人员的综合素质,择优录取,建立纪检监察后备干部的队伍,从宏观上优化队伍的整体结构。 其次,强化推动教育培训,补足培训短板。科学合理地统筹安排培训,提供系列的专业调研、集体交流、理论培训、案例研讨等平台机遇给基础党组织纪检委员,深层次地提升纪检委员的内在功力,帮助他们熟悉自身业务,积累经验,融入角色,提高工作效率和监督执纪的能力。 再次,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的动态考核。 最后,把握好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队伍的稳定关。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队伍流动性大,有的基层党组织其岗位是由其他委员兼任的,因此要把握好队伍的稳定关,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的调动需征求同级党委的意见,对其空缺的岗位要及时补齐,不能影响到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进程。 (三)注重细化责任清单,加强责任追究 目前高校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存在职责不明确的现象,为了更好的协助党组织负责人做好本单位的监督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对关键部门、关键岗位、工作程序中关键环节进行全面梳理,排查风险点,就需要高校注重细化责任清单。 首先,可以对照“两个责任”清单,修改完善本校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和纪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监督责任清单,各基层党组织也要在此基础上充实纪检委员的责任内容,明确监督的领域和重点内容,同时对纪检委员履职配置相应的制度,解决后顾之忧,保障他们尽心尽力履职,健全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述职述责、考核评议和激励保障制度。 其次,需要强化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校纪委应该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的培训与考核,一旦发现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时,应及时对其负责人实现约谈,着力解决纪检委员不监督、不履职的问题;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不能相互替代,基层党组织第一责任人承担着主体责任,一旦发现基层党组织一把手不重视、领导不力时,应强化责任追究,防止“灯下黑”,强化监督体系的内部监督,这样才能便于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共同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 最后,建立健全导向机制,强化监督权威。要建立健全纪检委员发挥作用的评价、考核、激励等一系列机制,提高纪检委员的履职能力和认同感,同时也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纪检委员履职尽责发挥作用,强化纪检委员监督的权威性。 (四)全面做好服务保障,提升幸福指数 为了更好地调动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工作的积极性,需要高校完善相关的激励机制,全面做好服务保障工作,让这些纪检委员真正体会到温暖的情怀,在有温度的工作大环境下提升自己在本岗位上的幸福指数。 首先,完善职称晋升制度,健全提拔任用和岗位交流制度。 其次,确保纪检委员的政治地位,保证其相对独立性。如能在一些重要的会议上进行明确表态,有效地监督。接着,制定干部管理中长期规划,能把纪检委员的纪检监察经历以及履职情况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指标,增强纪检委员监督执纪的底气。 再次,增加纪检岗位工作津贴,便于调动纪检委员的工作热情,使他们劳所有得,平衡心理失衡的现象,让他们安安心心地从事纪检监察工作。 最后,高校工会和学校领导要多关注这支纪检监察队伍的发展,让他们更深入人心、踏踏实实开展好工作,真正意义上调动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的内在驱动力,充分发挥基层纪检委员的作用,切实让清风正气贯穿学校发展的全过程,把打通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后一公里”这项重要的任务落到实处、深处,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迈向新的征程。 参考文献 [1]曲东旭.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方略下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职能的路径探索[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21(03):88-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