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有三点:一是通过一系列的专项评估、访谈、观察等,全面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和学习情况,为其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及时指导特教助理更好地实施和调整计划,促进个案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二是实践摸索出一些适合普通学校就读的特殊儿童选用的特质评量用表,为今后同类个案学生的特质评量提供参考。三是通过与个案学生家长、所在普通学校教师、行政人员、学生代表、特教助理等的接触和沟通,加强普通学校特教理念宣导,为普通学校就读的特殊学生提供具有更多情感支持的教育环境。 关键词:随班就读; 自闭症儿童; 融合支持; 一、研究个案基本情况 个案中的小羽(化名),现就读五年级,6岁时被诊断为自闭症,日常生活由妈妈全职照顾,曾在一些培训机构接受康复训练,如感统、PCI团体、认知等项目。小羽在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能够坐好,有时能听课、看黑板、举手回答问题,但较少关注教师,也不做课堂练习。听课方面存在困难,较难参与小组活动,对同学的关注度较好,会看其他同学在做什么,有时会与旁边的同学打闹。学习方面,小羽的记忆力较好,背诵、认字较易完成,逻辑思维学习存在困难,因此,一、二年级时能跟上班级教学进度,三年级开始与同学的差距拉大,特别是在需要动用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去解决的问题上,小羽比较难以完成。感官知觉方面,小羽的能力符合年龄特征,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较强。 二、研究目标 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有三点:一是通过一系列的专项评估、访谈、观察等,全面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和学习情况,为其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及时指导特教助理更好地实施和调整计划,促进个案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二是实践摸索出一些适合普通学校就读的特殊儿童选用的特质评量用表,为今后同类个案学生的特质评量提供参考。三是通过与个案学生家长、所在普通学校教师、行政人员、学生代表、特教助理等的接触和沟通,加强普通学校特教理念宣导,为普通学校就读的特殊学生提供具有更多情感支持的教育环境。 三、研究方法 一是采用访谈法。与个案学生家长、各科任教师、特教助理、所在学校主管行政等相关人士访谈,了解大家对个案学生的看法、发展期望、教育建议等。二是开展问卷调查。选用相关评估量表进行介入前、介入后测评,收集并分析两次测评结果,全面分析学生的行为表现,以此指导个案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的顺利实施和动态调整。三是使用观察法。要求特教助理记录学生每天在校的行为表现,每周通过邮件沟通,及时给予针对性地督导建议,密切关注个案学生每周的变化,指导特教助理、家长、所在学校教师或行政人员给予个案更适宜的关注和帮助。 四、研究内容 首先是为个案学生选做一些特质评量,全面了解个案学生情况。随后与个案学生家长、班主任、特殊教育教师、所在学校主管行政人员等进行访谈,了解其对个案学生的发展期望。根据个案学生评估结果和各方人士对个案学生的发展期望,为个案学生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召开IEP会议。要求每周辅导个案学生的特殊教育教师认真做好行为记录表和督导辅导反馈表,及时沟通反馈个案学生学习情况,以便给予专业特教辅导和支持。每月到校观摩、指导个案学生课堂教学,与家长、班主任、特殊教育教师、学校主管行政人员沟通交流,为个案学生提供更多的环境支持。定期对个案学生进行相关评测,分析对比教学前后效果,动态调整和完善个案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 五、研究过程 1. 准备阶段。 为个案学生选做一些特质评量并做详细分析,全面了解个案学生情况和相关人士的期望。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课题研究目标。为个案学生进行特质评量,如行为功能分析表、社交表现观察表、能力及健康现况调查表、学校适应调查表、自理情况调查表、增强物调查表等,全面了解个案学生情况,并通过访谈、观察、分析整理出个案学生的学业、行为、社交情况。与个案学生家长、班主任、特殊教育教师、所在学校主管行政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其对个案学生的发展期望。家长的期望有三点,分别为提高学生社交能力,能在学校里和同学友好互动;上课时能专心听讲,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尽量融入班集体,参加班集体活动。教师则希望学生能形成班级归属感,上课时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减少过激行为。 2. 实施阶段。 通过随班就读学生能力及健康调查、自理情况调查,发现学生的自理能力较好,符合年龄特点,但存在偏食问题,主要是受家庭饮食习惯的不良影响。通过适应调查,发现个案学生大部分时间能坐在课室安静上课,只在情绪不好时偶尔尖叫。在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认知方面基本符合年龄特点。在社会性能力方面,个案学生对教师说教的情绪都能理解,但对于同学不好的情绪不能理解,偶尔能自我纠正错误、分享兴趣。通过行为功能分析,发现个案学生大部分时间情绪平稳,在受到批评、遇到问题或解决不了困难时容易出现情绪波动,情绪控制有待加强。个案学生的情绪问题主要是因为不会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或困难,释放情绪的方法不合宜,如做作业遇到困难就拒绝完成作业等。经过社交表现观察,发现个案学生在不懂得如何解决与同学交往互动中遇到的问题时,会出现情绪不稳的现象。此时,教师可以用讲道理的方式进行安抚,如果出现过激行为,则需要抽离安抚情绪。通过增强物调查可知,个案学生增强物可以选择次级增强,如关注、赞美,也可以用代币形式换取喜欢的物品。个案学生自信心不足,喜欢受到关注和表扬,会做出一些引起人注意的不良行为,受到表扬可以使其以良好的情绪完成学习,但持续时间不长。 3. 总结阶段。 为个案学生再次选做特质评量并进行详细分析,全面了解个案学生在教育介入后的情况变化,通过对比分析、总结研究经验,调整和完善个案学生的个别化教学计划。 六、研究成果 1. 现实成果。 个案学生各方面能力和表现有明显提高,达到课题预期的研究目标。经过为期一年的巡回督导介入,通过与个案学生、家长、科任教师、行政人员、特教助理、学生代表等的访谈和观察了解,结合前后两次特质评量情况对比,发现个案学生在社交表现、学生适应能力、自理能力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步,具体情况见表1(P12)。 2. 理论成果。 以该个案为范例,探索制订了部分适合普通学校自闭症儿童的特质评估用表,为后续类似个案的督导介入提供了有益经验,促进了普特融合教育发展。通过该研究,教师的业务素养与科研能力也得到了有效锻炼和提升。 七、结论与反思 此次研究表明融合教育的目的是满足学生长期发展需求,因此,隔离方案(进入特殊学校就读)虽有利于教师教学,却未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换言之,落实融合教育必须具备两个要件,一是必须满足学生的特殊需要,二是建立成员间的共同信念,要订立简单易行的行为契约,保证个案学生有信心执行落实,但这需要个案学生具有一定的理智和社交水平。强化物也要随着个案学生能力的提高进行相应的调整,本文个案学生也经历过对强化物失去兴趣而不遵守行为契约的过程,这要求督导教师及时了解个案需要,选择合适的强化物。行为契约的执行需要个案学生及其家长、助教与科任教师的大力配合,才能发挥最大作用。 表1 督导个案两次特质评量情况对比分析一览表 
特殊教育融合教育的实践会遇到诸多问题,如教师赞成融合教育精神,但执行上存在困难;普通学生在接纳特殊学生方面意见并不一致;教师缺少特殊教育经验、支持与训练,设计个性化教育方案较为困难;而学校方面的态度,以及沟通问题、经费调拨、时间人力支持等均影响着融合教育的发展。督导教师作为这一实践的沟通枢纽、指导专家、合作伙伴,要具有传道员的精神,有甘为“桥梁”角色的意识,具备良好的沟通观念;要明确其与特教教师为互补关系而非替代关系,应确保有特教需求的学生的受教权益;为学生构建无障碍学习环境,并提供咨询。因此,督导教师要利用各项资源(人力﹑物力﹑时间﹑空间),为普通学校师生与特殊教育学生搭建桥梁,提供融合教育支持,减少对特殊教育学生的标记与孤立情况,确保有特教需求的学生在普通学校能接受实质教育,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许海英.支持随班就读自闭症儿童学习的实践与思考———基于家长需求的视角[J].现代特殊教育,2019,(6). [2] 张冉,唐汉卫.随班就读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策略个案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