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对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凸显。职业本科作为培养职业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在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面承担着重要使命。旨在探讨职业本科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专业“产学研”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期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关键词: 产学研 职业本科 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 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一、引言 在高等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时代背景下,职业本科院校如何精准对接社会人才需求,实现内涵式发展,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九个坚持”,不仅深刻阐释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1],更为职业本科院校指明了发展方向。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推动能源结构转型、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力量,正以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身份迅猛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对职业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了教育、科技、人才的一体化推进,以及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产学研”深度融合。这为职业本科院校在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指引。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职业本科院校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更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实现了教育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为国家做出贡献,“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可以很好地促进科技发展进步[2][3]。然而,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却暴露出诸多问题。理论与实践脱节、创新能力不足等挑战严重制约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率。因此,构建一种符合行业需求、注重实践与创新的“产学研”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这一体系旨在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科研创新为驱动,以教学实践为基础,培养出既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又拥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二、“产学研”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内涵与构建 (一)“产学研”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内涵 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4]有学者认为,创新型人才是指具备博学和专长的知识储备,具备敏锐的创新观察力和超前的创新思维,可以独立自主地运用广博而扎实的知识与技能,在刻苦的学习实践中,获得突破性创新成果的全面发展型人才。[5]陈恒等认为“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模式种类较多,不同模式间虽有差异,但也存在共性。“学”方作为人才培养主体,在决定“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方面占着绝对主导地位。“产”方的最大优势在于企业资源、市场资源能够提供实习就业岗位,提升学生的技能。“研”方的优势在于研发能力、建模仿真、数据分析处理、行业领先性、锻炼学生深度思考、科研素养等。[6]“产学研”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作为一种前沿且富有成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职业本科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专业中展现出其独特而深刻的内涵。这一体系不仅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革新,更是对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的积极回应。首先,“产学研”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强调产业、学术、研究的紧密结合。它打破了传统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界限,将产业需求、学术研究、教学实践三者融为一体。这意味着人才培养不再局限于课堂和书本,而是深入产业的实际运作中,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其次,这一体系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产学研”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引入前沿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创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它鼓励学生敢于挑战传统,勇于探索未知,通过实践和创新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此外,“产学研”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还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它不仅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问题解决等综合能力。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学生可以参与到实际项目中,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实现个人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产学研”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在当今社会,新能源汽车产业正逐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为了培养符合这一领域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构建“产学研”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这一体系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更能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1. 深化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 在构建职业本科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专业的“产学研”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过程中,深化校企合作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校企合作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首先,学校可以依托企业的先进设备和技术,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和机会。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新能源汽车生产一线的实际情况,了解最新的技术动态和市场需求。这种实践体验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能够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企业可以借助学校的科研力量和教育资源,解决技术难题,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学校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培训服务。通过与学校合作,企业可以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的进程,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此外,校企合作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通过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和就业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和市场需求,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确保校企合作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方案,明确合作目标和任务,建立合作框架和机制。同时,双方还需要加强沟通和协调,及时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确保合作顺利进行。 2. 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是“产学研”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产学研”合作中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7]模块化课程体系将教学内容按照知识模块和实践模块进行划分,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在理论模块方面,课程可以涵盖新能源汽车的基本原理、电池技术、电机与控制器、充电设施等内容。这些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专业基础,为后续的实践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企业专家和科研人员来校开展讲座和研讨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实践机会。在实践模块方面,学校可以设计实验、实训、项目等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验和实训,学生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的实际操作技能。同时,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为了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学校还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可以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和研发方向,有针对性地开发实践课程和实训项目。此外,学校还可以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实习实训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行业,了解市场需求,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3. 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产学研结合和技术成果转化,强化对创新的激励和创新成果应用,加大对新动力的扶持,培育良好创新环境。”[8]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是“产学研”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环节之一。“产学研”合作平台可以促进学校、企业、科研院所之间的紧密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通过平台,学校可以及时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和研发方向,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和技术创新,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和影响力,更能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企业可以借助平台的资源和技术支持,解决技术难题,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通过与学校合作,企业可以获得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支持,加快产品研发和创新的进程。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平台了解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成果,为企业的招聘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依据。科研院所则可以通过平台与学校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广。科研院所拥有强大的科研实力和丰富的技术资源,可以为学校和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思路。通过合作,可以推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除了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外,“产学研”合作平台还可以促进人才交流和合作。学校可以邀请企业专家和科研人员来校开展讲座、研讨和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实践机会。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平台参与到企业的研发项目中,与企业员工共同开展科研工作,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人才交流和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产学研”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与效果 (一)实施策略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产学研”能力 在“产学研”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过程中,师资队伍的建设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提升教师的“产学研”能力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首先,加强教师的行业认知和实践经验是提升“产学研”能力的关键。为了使教师更好地了解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最新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组织教师参加企业实习和项目合作,使他们能够亲身参与实际生产和技术研发,掌握关键技术和问题解决能力。这种实践经历不仅有助于教师加深对行业的理解,更能为他们提供宝贵的实际案例,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其次,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活动也是提升“产学研”能力的重要途径。科研项目是提升教师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通过参与科研项目,教师可以深入研究某一领域的前沿技术,积累科研经验,提升科研素养。同时,学术交流活动也是教师获取新知识、新思想的重要平台,通过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活动,教师可以与同行交流经验、分享成果,拓宽学术视野,增强学术影响力。此外,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也是提升教师“产学研”能力的重要保障。为了激发教师参与“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设立了“产学研”合作基金,对在“产学研”合作中取得突出成果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这种正向激励不仅可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更能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投入“产学研”合作中来,进一步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2. 完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实践教学是“产学研”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以及是否具备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完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制订科学的实践教学计划和方案是完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的基础。实践教学计划和方案应紧密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行业需求,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任务、内容和方法,确保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实践教学计划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设置具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实践项目,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和创造力。其次,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是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实践教学基地是学生进行实践学习和操作的重要场所,其建设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因此,应积极与企业合作,共建实验室、实训基地等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先进的实验设备和良好的实践环境。同时,还应加强对实践教学基地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此外,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考核机制也是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实践教学考核机制应包括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实践成果、实践报告等方面的综合评价。通过客观、公正的考核,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同时,实践教学考核机制还可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最后,加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衔接也是完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的重要方面。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应注重将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拓展理论知识,提升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还应加强实践教学与科研工作的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开展科研探索和创新活动,培养他们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 3. 创新学生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产学研”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过程中,创新学生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关键环节。为此,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和经验,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首先,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机会。企业不仅是学生实习和实训的重要场所,更是他们了解行业、接触实际问题的窗口。通过在企业中的实习和实训,学生能够亲身参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和维护等各个环节,从而更直观地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这种实践机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激发了他们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其次,注重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拓展理论知识。通过模块化课程体系的设置,确保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通过实践课程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此外,还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通过与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学生可以参与到各种科研项目中,与专业人士共同开展研究工作。这种合作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在学生能力提升方面,通过实践机会和经验的积累,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不仅能够独立解决问题,还能够提出新的观点和想法。同时,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加强,他们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此外,通过“产学研”合作平台的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实施效果 通过实施“产学研”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学生的成长和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首先,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通过深入参与企业实习、项目合作等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还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这种实践经历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贡献了智慧。其次,“产学研”合作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使得科研成果能够更快地走出实验室,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这不仅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还为社会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产学研”合作还加强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入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产学研”合作还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得到了更多的资源和支持,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学校也为企业提供了优秀的人才和科研成果,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互利共赢。 四、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构建了职业本科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专业“产学研”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并探讨了其实施策略与效果。该体系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注重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然而,仍需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该体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机制与路径,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牢牢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N].人民日报,2018-09-14(2). [2]徐先莽,代娟,刘雨生,等.新工科背景下科教融合驱动机制及运行保障策略[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14(1):113-117. [3]刘斌,江春冬,董砚,等.新工科背景下协同育人平台的搭建探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34):105-108. [4]张刚,马志敏.基于科教融合、产学协同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22(29):9-12. [5]李树华,曾跃勤.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课外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的医药学人才:以黄草乌的教学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1(11):158-160. [6]陈恒,初国刚,侯建.国内外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模式比较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8(1):164-172. [7]崔帆,杨萍,栗斌.项目式教学模式下的产学研合作教学研究:以遵义师范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例[J].教育观察,2021,10(18):92-94. [8]《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出版[J].党的文献,2016(2):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