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新一轮的改革蓝图,五位一体的发展规划最终还是落到了生产力上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成为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1]。中央政府审时度势,出台了各种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政策。各省市也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具体的举措,其中鼓励和支持青年学生创业是非常重要也是最具有针对性的一项措施。 青年学生思维活跃,具有激情且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具有创业的优势[2]174。他们年轻,他们可以失败然后从头再来。创业不可避免会有失败,所有的科技成果的取得和社会的进步,都是在无数次失败之后得到的。这也正是人才成长的必由之路。 继中央政府和各地方政府出台措施之后,各个高校也制定了专门的政策,设立了相关的领导机构,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基地[3]54。引导、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进行创业。青年学生的热情、激情和好奇心都调动起来了。五花八门和眼花缭乱的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在各个高校的大学生创业基地挂牌了。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几个志同道合或者几个同班同学凑在一起,说干就干,有个想法就挂牌。有的成功了,但大多数失败了,失败之后就散伙了。而且,在那些成功的团队中,也有相当多的队伍因毕业而散伙。 散伙了的倒也省事,至少他们没有利益的纠葛,还有了创业的经历。但即便是成功了的,大多也都喜忧参半。喜的是他们的创业是为数不多的赚了钱的公司,几个年轻人的辛苦终于有了回报。忧的是回报却没有给他们带来持久的快乐,而是麻烦的开始。他们发现建立在激情、热情和同学情谊基础之上的公司,在利益面前变得非常脆弱。结果变得可以预期了,公司的发展受到了挑战。 二、创业管理目标模式和理论 (一) 管理目标模式 企业管理的目标是最大化获取利润和企业的持续发展。一个企业从建立到破产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只不过是存活的时间长短不一样而已。有的时间长一点,有的时间短一点。企业的创建者在创建之初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做大做强。因此各种管理模式就诞生了。其中友情管理模式是青年学生最基础的,也是大学生创业团队能选择的唯一模式,这种模式在公司的创建初期确实具有很大的优势。青年学生朝夕相处,有很深的同学情谊。他们单纯、想象力丰富,并且对未来充满期待。所以在他们的心中,同学情谊是非常珍贵的财富。正是这种宝贵的精神财富支撑着青年学生度过最艰难的创业初期。 这种管理模式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它具有阶段性。在初期,公司其实是一无所有。在友情的大帽子下面,大家只是口头上的承诺。做事一往无前,没有利益的羁绊,谈不上利益的分配,所以一切事情都好商量。 后来的情形就难以预料了,尤其是当公司获得了利润之后。他们这才发现,一个缺乏管理基础、管理原则、管理架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论的公司是如此的没有章法。原先的友情和不计报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代替这些的是合作伙伴之间的争吵,矛盾逐渐升级,最终变得不可调和,甚至有时候是鸡毛蒜皮的小事都成为了公司发展的障碍。 2. C管理理论 任何一种管理理论都是以人作为基础,解决公司内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工具。其目的还是为了使公司获得最大的利润和持久性的存在。C管理理论融合了中国的国学智慧和西方管理学的精髓。因此以“CHINA”的第一个字母“C”命名。中国国学精髓在公司里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对人的管理。包括最大限度的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协调不同个体之间的关系,从而凝聚所有正能量推动公司的发展。西方管理学的精髓在公司里最直接的体现为以法律为基础,建立规则。无论是谁,都必须在规则的框架下进行活动。 从经济法的角度看,西方管理学引入公司治理是公司获得长久持续发展的基础。但从公司创建初期的实际情况看,中国的国学精髓又有着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因此,大学生创业团队创立的公司要想做得长久,在公司的创建初期应采取友情管理模式为主,当公司开始盈利之后,当以西方的管理模式为主,以制度管人。 三、创业案例分析 (一) 案例一 某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六名同学合作组建了一个广告公司。他们是同一个宿舍的舍友。学校建有大学生创业基地,无偿提供一间公司用办公室,办公设备和水电费用自理。六名同学把家里买的作为学习用的电脑搬进了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且起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长乐广告有限公司”挂在了办公室门口就开业了。 非常幸运,没过几天他们就拉到了第一单生意。为一家农副产品销售公司开发一个网站,酬劳是2万元。技术问题难不倒他们,于是几个年轻人课余就钻进了自己的公司干了起来。办公室的温度和他们的热情一样高,一个月后他们完成了网站的建设。兴高采烈的交给了委托方,等着收钱。 一周过去了,两周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他们还是没有拿到钱。有一个聪明的同学提议说,现在社会都是这么拖欠的,不请客吃饭是拿不到钱的。于是几个年轻了翻遍了各自的口袋,凑够了一千二百块钱,请了一顿客。 又过了两个月,公司的水电费也拖欠了半年。几个年轻人终于失去了耐心,准备打官司,讨要这笔钱。他们去找律师咨询,这时候才发现,他们成立的广告公司,没有公司章程,没有组织架构,更没有在工商部门注册,甚至和委托方没有签订合同。正如他们当初创建公司一样,凭口头协议就干了起来。 “长乐广告公司”没有给他们带来长久的快乐,烦恼却是一大堆。心灰意冷的几个年轻人只好取下了公司门口的牌子,把电脑搬回了宿舍。 在这个案例中,创业和组建公司属于最基本的经济活动。经济活动就要遵从经济的规律,按照经济的方式进行。经济法就是保障经济活动的法律。但前提是经济活动必须按照规则进行。 (二) 案例二 “万通”也是几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靠着友情创建的公司。创业初期,大家卧薪尝胆,不计较个人得失和金钱。靠着友情这种神奇的力量支撑着公司的发展。他们是很幸运的,他们成功了。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逐渐壮大,收益越来越好。 随着公司利润的不断增加,几个人之间的感情不增反减,直至出现了磨擦。为此,他们采取了危机管控措施,他们也试着引入了西方管理学的成功经验。但无论他们做出怎样的努力,都不可挽回逝去的时光。那个曾经支撑他们创业的珍贵的友情再也找不回来了,散伙成为唯一的结局。幸运的是,由于“万通”公司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他们都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和实践经验,散伙后各自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发展都还不错。 四、建议和对策 (一) 青年学生创业要慎重 创业是非常辛苦的。很多青年学生崇拜成功的企业家,但是只看到了他们的成功,却没有看到他们成功的背后付出的千辛万苦。他们年轻气盛,血气方刚,但创业却过于理想化。创业首先要做好应对困难的准备。青年学生创业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需要周围环境的支持,但即便这些条件都具备,仍然会遇到不可预测的困难。当困难出现的时候,不是选择逃避,更不是偃旗息鼓,而是要有解决困难的勇气和准备;其次要有毅力,脚踏实地。创业需要一个重要的要素,那就是要持之以恒。做一个企业,不像卖白菜那样,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从产品的生产、销售到货款的回收,都需要一个过程,而且这个过程都充满着不确定性,都随时可能会遇到困难。所以必须具有毅力,才能度过难关;第三要有资本。创业的资本不仅仅是金钱。其实青年学生创业最重要的是积累,积累经验,积累社会资源,锻炼心智等等。资金、经验、社会资源和成熟的心智逗不具备的条件下创业,那么就只能听天由命了,靠运气了。 因此对于青年学生要多鼓励和引导,先就业再创业。 (二) 在经济法的框架下创业 经济法是对经济活动的一种保障,更是对从事经济活动的自然人的一种约束。保证经济活动有序进行。从上面的案例来看,几个学生的创业正是没有在经济法的框架下进行,所以失去了法律的保护。最后无法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青年学生创业,需要资金和技术,需要积累社会经验和人脉关系,但更需要懂法,尤其要学习经济法。从创业开始,就要在经济法的框架下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