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前“文化养老”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目前“文化养老”已成为离退休管理工作部门和老同志们的共识,但在工作实践中感到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文化养老”的思想认识还不到位。“文化养老”是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而确立的新型的“养老”价值观,而面对“文化养老”新的理念还存在一些模糊的思想认识。有的认为“文化养老”只是个新提法,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并且缺乏可操作性。有的则认为“文化养老”是软任务,“两项待遇”才是硬指标,只要“两项待遇”落实好了,老同志们就能过上幸福生活,安度晚年了。认识上的偏差必然带来工作上的滞后。 二是“文化养老”的形式内容有待于创新。目前离休干部普遍进入“双高期”,退休职工年龄相对偏小。离休干部受年龄、身体状况等制约,希望“静态”养老,而退休职工则希望多组织“动态”活动,离退休老同志对文化活动的需求不统一。在“文化养老”上,一些单位还习惯于过去传统的、陈旧的活动形式和内容,导致活动不好组织、内容单调乏味、参与积极性不高等,从一定程度上制约影响了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三是活动场所还不能满足离退休职工的需求。从目前石家庄区域固定活动场所看,各活动站大都设在了铁路小区比较集中的铁路宿舍内,而一些相对分散或偏远的铁路宿舍还没有固定活动场所。在对各活动站资金投入上也存在不到位的问题,虽然办事处及各单位对活动站都有一些投入,因离退休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各项工作开展都需要经费做保障,而用在“文化养老”上的经费就显得不足。 四是工作人员素质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文化养老”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老同志们转变观念、自觉参与,也需要离退休管理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搞好服务。从目前情况看,面对“文化养老”新理念、新要求,离退休管理工作人员不论是思想认识还是素质能力、服务水平,还不能很好地满足老同志们文化生活的需要。 二、推进“文化养老”工作的建议与对策 “文化养老”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作为离退休管理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为“文化养老”创造条件、提供服务,真正把“文化养老”落到实处。 1.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文化养老”的责任感。“文化养老”是一种能体现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养老方式。推动“文化养老”对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以及加强离退休职工文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离退休管理工作部门,要切实把“文化养老”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搞好宣传教育和引导工作,营造“文化养老”的浓厚氛围。要把“文化养老”与落实“两项待遇”结合起来,在解决好老同志“两项待遇”问题的同时,充分认识“文化养老”的必要性,积极采取措施,扎实推进,促进离退休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要不断提升离退休工作水平,以更好地满足广大老同志的精神文化需求。 2.创新内容形式,提高“文化养老”的实际效果。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老同志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越来越强,生活品位在逐步提高,需求呈现多元化。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适应老同志的新需求,改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以多媒体、高科技等多种手段,组织学习教育、开展文体活动,不断增强时代感,引领、满足老同志更高品味、更高质量的文化追求。针对离退休职工诉求差异,要充分意识到老同志需求多元化、差异化问题,改变以往集中的、大型的、固定的活动模式,多利用发挥各类老年团体、协会及“兴趣小组”的辐射组织功能,突出个性化、多元化。要围绕“文化养老”,切实加强离退休职工思想政治建设和党支部建设,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文化养老”的新途径、新办法,并形成良好的“文化养老”运行机制。 3.加大资金投入,奠定“文化养老”的基础。要积极落实好老同志“两项待遇”问题,使其追求“文化养老”没有后顾之忧,促进“待遇养老”与“文化养老”的有机统一。要进一步加强老年活动室等活动场所的建设,及时更新设备设施,不断改善设施条件,为老同志们创造更加舒适的活动环境。要定期组织开展各种活动,为“文化养老”提供有效载体,在组织离退休人员开展丰富多彩文体活动的同时,有计划地组织老同志赴外地参观学习、健康疗养,使更多的离退休人员“走出来、动起来、学起来、乐起来”。 4.加强学习培训,提供“文化养老”组织保障。“打铁还需自身硬”。“文化养老”能否健康发展,富有成效,既需要充分发挥老同志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参与,乐在其中,更需要培育一支过硬的离退休管理工作人员队伍,为“文化养老”提供组织保障。作为离退休管理工作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适应形势任务要求,定期组织开展离退休工作方针政策和业务技能方面的培训,全面提高离退休管理工作人员掌握政策、运用政策、搞好服务的素质和能力。作为离退休管理工作人员,要注重加强自身的学习,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不断深化服务内涵,真正实现为离退休职工“文化养老”服务的“零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