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国内外关于企业社会资本的研究一般集中在其与企业的融资约束和投资效率两个方面。尽管已有的研究对企业社会资本的概念界定尚未统一,但关于融资约束方面则普遍认为其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例如Moyen( 2004) 、马宏( 2015) 、王鹏程( 2014) 等。不过在融资约束的缓解路径和程度上的结论存有差异,这主要源于研究视角、模型借鉴、数据来源等存在不同; 关于投资效率方面,目前的研究并不多见,且尚未达成共识。Bottazzi( 2007) 、赵瑞( 2013) 等得出企业社会资本能促进投资效率提升的作用,而Guedham( 2012) 等则认为企业社会资本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不显著,研究结论的差异主要源于企业社会资本契入投资效率的方式不一。然而,已有的研究更多是在依赖公开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实证检验,缺乏对经济中的特定企业群体的企业社会资本理论适用性与应用性开展研究。 自2009 年我国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以来,各省一级政府纷纷结合本地区产业发展比较优势制定相应的产业结构升级战略。福建省的民营经济在全省经济总量中占有较大比重,根据最新的2015 年《福建省统计年鉴》,民营经济企业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由2010 年的27. 3%上升到2014 年的31. 4%。因此民营企业尤其是在产业链培育中担当服务角色的中小企业,其业务转型能否成功决定了福建省产业结构升级战略目标能否顺利实现,而社会资本是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项目的高风险性与政府大力扶持并存,而中小民营企业受企业规模、风险承担特性、业务灵活性要求等因素往往将自身定位于产业价值链的服务商角色,在考虑是否响应政府号召以转型进入该产业的相关业务领域时,通常面临诸多外部经济、金融、政策与制度因素的影响,在外部支持不足时同样也追寻社会资本这一“关系资源”作为补充。因此通过实地调研的研究方式,客观地揭示这一问题的当前状态,为福建省中小民营企业的业务转型提供有益的思考,亦对旨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地方政府具有一定的政策制定借鉴意义。 二、问卷调查设计与实施 ( 一) 问卷设计的理论基础 根据企业组织理论,投资效率和融资约束是企业业务转型成功与否的重要基础性因素,因此对中小民营企业而言,在业务转型中具备一定效率的投资和尽可能便利的融资条件至关重要。不同于大型民营企业的政治联系优势,中小民营企业在面临“投资限制”、“信贷歧视”等传统制度资源约束时,社会资本作为非正式制度资源成为有益的替代或补充因素。因此,对于福建省中小民营企业而言,必然面临着“业务转型需求———投资需求———融资需求”的需求路径,本研究的问卷调查设计针对这一需求路径进行相应的内容设计。 ( 二) 问卷设计 根据企业业务转型- 投融资需求- 社会资本投资理论分析框架,并在参考前人有关研究的基础上,对问卷内容进行了五个部分的设计: ( 1) 企业以及企业董事长的基本信息,包括企业名称、所处地域、所在行业、企业经营年限、企业规模以及董事长的个人信息。乔朋华( 2013) 研究得出相对于企业其他高层管理者而言,董事长所拥有的个人商业协会及专业协会关系资源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最大,因此关注企业的董事长个人信息对于研究企业社会资本投资有着重要意义。( 2) 业务转型。问卷中调研的业务转型主要是指是否采取产业转移的策略。( 3) 投融资需求。询问企业在业务转型过程中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增加额以及实现业务转型所需要的资金额。( 4) 投资效率和融资约束。投资效率是调研投资活动所取得的成果与所占用的投资资金额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Kaplan 和Zingales( 1997) 的融资约束定义,即由市场的不完备( 例如信息不对称、代理成本普遍存在等) 所导致的企业内外部融资成本存在的差额。问卷在这一部分主要从是否存在融资约束,融资约束主要来源,缓解融资约束的途径三个方面对被调研企业进行了调查。( 5) 社会资本投资。本文界定企业社会资本投资的范畴,是从政企关系、银企关系、行业关系和公共关系等四类关系的投资来确定的。问卷中关于社会资本投资的问题相应地也是从被访企业是否与政府、银行、行业协会、公众存在关联的角度设置,并以关系亲疏程度设置排序问题。问卷中另外设置开放式访谈问题对如何进行社会资本投资进行了询问。 ( 三) 样本选择与问卷收集 在样本筛选阶段,结合本文的研究对象特征,明确样本企业的范围边界,即满足没有国有资本注入,销售额及资本总额在一定限额以内的福建省中小民营企业。利用福建省中小企业信息网、海峡人才网等线上数据库,并走访相关部门,从福州市、泉州市和厦门市三个地区筛选出样本企业45 家,三个城市各15 家。为使访问顺利进行,45家企业以线上数据库为基础,并由项目组成员导师所引荐最终得以确定。调查方案实施阶段,本项目共招募18 名学生,分为三组。在项目组成员的带领下分别在福厦泉三地参与问卷调查工作。考虑到学生对家乡更为熟悉及成本问题,招募的学生主要来自于福州、泉州、厦门三个城市。在问卷的实地调研过程中,确定企业最高管理者( 董事长或具有董事长职权性质的企业管理者) 为调研对象。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5份,回收问卷42 份,其中有效问卷37 份,样本回收率为82%。 三、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一) 问卷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次调研中填写问卷共有37 人,绝大部分被访者职位是董事长。福建省民营企业比重大,且家族式企业居多,部分企业存在企业董事长同时兼任最高管理者的情况。在被访者中,董事长兼任最高管理者的共15 名,占比41%,这一点在规模较小的企业中体现得尤为明显。问卷填写人平均年龄为44 岁。 被访企业涉及到的行业有节能环保、新能源、高端设备以及新材料。其中从事节能环保的企业有10 家,与新能源相关的企业有9 家,从事高端设备的企业有8 家,另外有10 家企业从事与新材料相关的业务。从企业的销售额来看,37 家企业近三年平均销售额在1. 5 亿到3 亿之间,其中2. 5亿到3 亿的有7 家企业,占比18. 9%,2 亿到2. 5亿的有18 家企业,占比48. 6%,1 . 5 亿到2 亿的有12 家企业,占比32. 4%。 ( 二) 问卷的探索性分析 1. 业务转型和投融资需求的关系。 在调研的37 家企业中,其中5 家企业表示打算进行业务转型以适应产业结构升级,30 家企业已经在进行业务转型,2家企业暂时还没有业务转型计划。在被访者对于业务转型中最大的制约因素的回答时,其中24 家企业提到了业务转型中最大的制约因素在于投资中产生的融资需求。8 家企业提到了政策的支持,3家企业提到了企业全员观念的转变。从投融资需求的回答来看,30 家已经在进行业务转型的企业,投资额和实现业务转型需要的资金额都有所增加。企业业务转型是基于企业发现扩张和赢利的新路径,以应对本土市场上的行业格局巨变而进行的。在转型的过程中需要引入新项目,并建立人才库,这个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2. 业务转型和投资效率以及融资约束的关系。 在对投资效率和融资约束的问题调查中,由于30 家在进行业务转型的企业仍然处于转型进程,投资活动所取得的成果还没有凸显,因此业务转型而产生的投资效率还不能够充分说明投资产生的收益。对于融资约束的回答则较为具体,30家企业被访者都回答在业务转型初期及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融资约束,曾面临或正在面临资金不足问题。本次调研企业均为非上市企业,主要的融资来源即为银行,其中有22 家企业表示融资约束的主要原因是很难提供足额抵押品,因此受到了来自银行的信贷约束。有8 家企业表示融资约束来源于供应商的商业信用约束。从本次调研的结果来看,中小型民营企业主要的资金来源就是两个途径,银行的贷款以及供应商的商业信用。而中小型民营企业因为自身经营的特点,资金流的波动特点,使得银行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很难给予中小型企业信用额度,另外供应商同样出于防范自身风险的考虑不愿意给中小企业提供较多商业信用。业务转型时期,企业业务处于转变过程,融资需求大,而在这个时期企业经营风险相应地进一步加大,资金流的波动程度提高,企业向银行和供应商进行融资的困难也更大。因此这个时期企业受到融资约束的影响相对于正常经营时期更为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