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疆民族地区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以及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等,具备农文旅融合发展优势,可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文章在农文旅融合背景下,以库车市库木艾日克村为例来探析民族村寨旅游效益,以期能够丰富农文旅融合的表现形式,拓宽旅游效益的研究范围,完善旅游效益的研究角度及内容,为民族村寨旅游效益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农文旅融合 乡村振兴 旅游效益 1 引言 乡村具有优美的环境和娴静的田园风光,山清水秀般的美景有着独特的魅力,与城市的魅力和气息形成鲜明对比,也正是在这种需求状态下,乡村休闲旅游拉开了序幕[1]。乡村旅游不仅能满足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需要,也能促进乡村发展、带动乡村经济提升。特别是新疆民族地区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以及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等,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可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但想要真正做到利国利民,还需要制定合理的旅游发展路线,运用科学的发展策略,才能切实达到发展目的[2]。 2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现状 乡村旅游整体发展在国外一些国家较早开始,目前国外较为成熟,国内真正开始有概念界定还是从乡村自身的特点出发,把具有历史传统性和本土乡村性的旅游项目叫作村寨旅游。不少专家学者对具有资源优势而又处于贫困之中的少数民族村寨如何开发生态旅游进行探讨。为进一步研究民族村寨旅游效益评价,以库车市的村寨旅游发展为例,对民族村寨旅游资源带来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效益进行分析,提出对民族村寨旅游资源的开发应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即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更应注重对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的保护[3]。 3 民族村寨库木艾日克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现状分析 新疆库车是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古称“龟兹”,是连接南北疆的重要交通枢纽,优越的自然条件不仅为这里带来了丰富的物产、矿产资源,更缔造了这里多元、包容的文化传统。库木艾日克村距库车市区2.1千米,总面积4.66平方千米,现有耕地6406.74亩。经济发展主要以农业、畜牧业为主(其中:种植小麦1859亩,林果业1991亩;存栏牛727头、羊3970只)。2023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42万元,同比2022年增长9.5%;村集体经济收入112.55万元,同比2022年增长56.5%。库木艾日克村是地区级文明村,地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村,2020年1月被国家民委组织列为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自治区乡村振兴重点示范村。库车市是龟兹故地,而苏巴什佛寺是龟兹古国重要的历史遗迹,以历史原型玄奘西行为主题演绎西域龟兹古国传奇故事,举行玄奘西行情景演绎、乡村嘉年华等文化互动,传承和延续古城文化,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库木艾日克村周边著名的旅游景点有天山神秘大峡谷、库木吐拉千佛洞、库车王府、苏巴什古城等。 3.1 依托旅游资源,挖掘潜在优势 苏巴什佛寺遗址是新疆地区迄今发现的最大的佛寺遗址。遗址分为东、西两部分,总面积约18万平方米。遗址以佛塔建筑群为中心,发现有庙宇、僧舍、洞窟、佛塔、殿堂等遗迹。该村位于城乡接合部,村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自然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因临近独库公路起点,又是全国重点文化保护遗址苏巴什古城遗址的必经之地,距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巴什佛寺仅10千米,驱车向北行15分钟左右路程,具有一定的游客流量。 3.2 发展民宿、农家乐特色产业 近年来,通过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基础设施投入等方面的努力,乡村面貌大幅改善。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建议上,按照“政府主导+社会投入+群众参与”的方式,大力发展集田园采摘、精品民宿、特色农家乐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同步引进无菌车间建设项目,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休闲旅游综合发展,打造支持农民直接经营或参与经营的乡村民宿、农家乐特色村,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3]。 3.3 村民自营农家乐、民宿已初具规模 库木艾日克村共有民宿28家,每家民宿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如女儿国主题民宿及维吾尔风情民宿等。农家乐8家,其中五星级农家乐1家、四星级农家乐1家、三星级农家乐3家,乡村旅游业态基本形成,逐步成为外地游客和城区市民的乡村旅游首选地。 3.4 提高公共基础服务,开展文化活动 打造5个乡村百杏小游园。召开村民大会,将村民家与家的外围墙打通连成片后,在家门后建设儿童游乐园、凉亭、秋千、石凳、石桌、木栅栏、小舞台的小游园,村民在小游园自己种无花果、葡萄和各类花朵,供村民、游客散步聊天游玩,既大大提高乡村美观度,又可自然享受慢生活。打造库木艾日克村的足球场(正规7人制足球场)、篮球场(正规篮球场)各1个,升级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依托传统文化节日为载体,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服务群众、凝聚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作用,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游客可参与村文化活动,感受少数民族特色风情民俗。 3.5 打造乡村旅游产业链,形成辐射效应 库木艾日克村主要以农业(种植小麦、蔬菜),发展特色林果业和乡村旅游业为主,是自治区文明乡镇。辖区有物流停车场4家、大型企业4家、宾馆3家,旅游热线独库公路终点,交通便利,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文物古迹、红色旅游等资源丰富,辖区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苏巴什古城、克孜尔尕哈烽燧两个世界文化遗产,历史古迹众多,文化底蕴丰厦。全国双拥模范卡德尔·巴克故居、库车大馕城、浙江商贸城、龟兹小镇、杏花公园等景区均位于辖区内,同时打造夜市2个、黑木耳采摘园1个、小叮当亲子乐园1个。 通过传授库木艾日克村旅游发展的经验,在全镇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带动更多村(社区)也加入到了旅游发展的行列中,形成区域化一条线旅游模式。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例如雅丹地貌——克孜尔尕哈烽燧——依迪克夜市、小叮当亲子乐园——库木艾日克民宿、网红打卡点——苏巴什佛寺遗址——双拥展厅——铜厂水库,带动全镇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4 民族村寨农文旅融合发展具体做法 4.1 用活乡村建设成果,发展新型业态 中国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征明显,全国区域旅游发展的增长中心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而转移。新疆的旅游交通体系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东中部等相对发达地区的长线旅游需求日益增长,开始向新疆这一拥有高品质旅游资源的全国聚集地集中释放,长期以来作为小众型旅游目的地的库车市有望迎来跨越式大发展,成为新疆旅游发展格局中耀眼的新星。该村投入3000余万元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和风貌提升,村内供排水、道路标识、硬化、亮化、网络、卫生厕所及公厕等相关设施全部配套齐全,有效提升美丽乡村品质,大力发展“民宿+农家乐”产业,将“建设乡村”转化为“经营乡村”,“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 4.2 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激发发展潜力 瞄准离城区1千米5分钟交通“黄金圈”,以吸引投资和群众自主创业为发力点,鼓励支持村民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通过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发展“民宿+农家乐”,多渠道提高村民收入。现有29家民宿,做好统一运营,合理科学定价,在“携程旅行”登记注册,推行网上登记预订,独库公路开通以来,民宿、农家乐共接待游客1万余人次,2024年预计实现产值2100余万元。 4.3 做活村落文化乡愁,丰富发展内涵 依托世界文化遗产苏巴什佛寺遗址,以玄奘取经文化为引擎,打造“一心、一区、一名片”文创基地,延展场景演绎、萌宠乐园、田园休闲、康养度假,建设乡村主题文化旅游区。并将龟兹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融入民宿建设当中,推动乡村民宿提档升级,使民宿、农家乐“有颜值”“有内涵”“有故事”,逐步成为网红打卡地,带动村民就业。 4.4 带活农特产品销售,拓展营收渠道 加强民宿、农家乐与现代农业等相关产业联动发展,推进“民宿+农家乐+采摘+观光农业”发展模式。引导农民在自家庭院新建小拱棚,鼓励农民发展蔬菜、水果种植、养殖果园鸡等。依托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投入800万元打造智能温室采摘园、农耕体验小农场、民族特色手工坊、科普教育小展厅等业态和“后备箱”“伴手礼”等产品,项目建成后预计村集体增收40余万元,带动就业100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