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纺织业作为一个传统主导产业, 在国际贸易中一直保持着较强的竞争力,但受用工成本上升、国外市场相对低迷、人民币升值挤压利润空间等因素的影响,该产业发展的颓势日益显现。目前,我国的纺织业主要位于东部区域,而东部转型、中西部提速对于纺织业的稳健持续发展形成了强有力的挑战。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 纺织业究竟何去何从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纺织业在外贸出口中遇到的问题可视为我国传统制造业的缩影, 故研究纺织业出口困境问题对于其他类似产业有着较强的借鉴意义。 二、我国纺织业出口现状 (一)出口总量分析 纺织业是我国外贸出口的支柱产业之一, 在全部外贸出口中占有的份额相对较大, 但在外贸中的地位呈现下降趋势。如2003 年纺织品出口额占全部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18.02%,2012 年这一比重下滑至8.21%(具体数据见表1)。一方面,说明我国纺织业竞争力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另一方面,说明我国产业高级化趋势较为显著。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我国纺织业总体上属于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这类产业份额的下降从另一角度折射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地位的提升。自2001 年中国正式加入WTO 后,纺织品出口进入后配额时代。在面对更加公平、开放的国际市场时, 中国纺织业发展也面临着愈加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2003 年~2008 年,中国纺织品出口额持续快速增长,在2009 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在2010 年纺织品出口额高达2065.3 亿美元,2011 年、2012 年与2009年基本持平。 (二)出口结构分析 从区域结构看,中国浙江、江苏、山东、广东、上海、福建等6 个沿海省市的纺织品出口额占全国纺织业出口总额的80%左右。其中,广东主要出口地是香港,江苏和山东以出口棉织品为主, 上海主要是作为出口口岸,福建以出口针织、机织服装为主,浙江以原材料、针织纺织为主。鉴于纺织品种类繁多,部分相关数据难以有效获得, 故本文主要从纺织品服装层面来考察全国的纺织品出口结构。2012 年1 月~9 月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结构详见表2。 从出口数量看, 全国纺织品出口主要以针织服装、棉制针织服装、梭织服装、化纤制梭织服装为主,占纺织品出口的比重分别达到了41.82%、20.62%、19.62%、10.56%,但无论哪种类型的纺织品出口,增长速度同比都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如丝制针织服装、毛制针织服装、丝制梭织服装、毛皮革服装同比降幅均超过了10%。 从出口金额看,全国纺织品出口主要以针织服装、棉制针织服装、梭织服装、化纤制梭织服装为主,占纺织品出口的比重分别达到了31.79%、15.98%、24.42%、10.56%, 在增长速度上呈现出明显的分化, 如针织服装、棉制针织服装、毛皮革服装、衣着附件等4 类同比呈现增长, 而其他类型纺织品服装出口同比同比呈现下降。 对比出口数量比重和出口金额比重,针织服装、棉制针织服装、丝制针织服装的出口金额比重低于相应纺织品数量比重, 其他类型纺织品服装出口金额比重均大于相应纺织品数量比重。 (三)出口区域差异性分析 3 可知,中国纺织品主要出口到欧盟、美国、日本、香港、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七个区域,且上述区域的出口比重均呈现出明显加大趋势,如对欧盟、美国、日本的纺织品出口,2007 年~2011 年比重之和分别达到了38.10%、38.57%、47.55%、50.67%、72.59%。因此,可以认为中国纺织品出口存在市场单一化风险, 应采取多元化战略,积极拓展新兴市场。 三、中国纺织业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进口国经济相对低迷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纺织品出口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美国经济相对衰退,欧洲、亚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致使外部市场对中国纺织品需求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相对下滑趋势。以美国为例,2007 年, 在第102 届广交会上, 成交的纺织品总金额分别为82.8 亿美元,其中,与美国客商的成交额为9.7 亿美元,占比11.7%,但该交易额在2008 年和2009 年广交会上同比分别下降了25.5%和36.1%。此外,广交会成交的纺织品总金额也呈现出下滑趋势, 如第103 届和第104 届广交会成交的纺织品总金额分别为71.3 亿美元和50.5 亿美元。受世界经济相对低迷的影响,中国纺织业遭遇了严峻的生存挑战, 许多中小纺织企业陷入了资金周转困境。 (二)非关税壁垒冲击 中国纺织品出口主要面临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的冲击。影响中国服装纺织品出口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包括产品检验制度、产品包装标签制度、产品认证制度等方面, 即主要体现在有害物质的使用量、残留量及禁用物质种类的有关规定等层面。影响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的主要技术壁垒详见表5。考虑到中国各类纺织品标准总体偏低,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以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为借口,对中国纺织品安全、环保、卫生等准入市场条件进行了严格限制,实施了多重的绿色贸易壁垒, 如欧盟于2007 年6 月开始实施的《化学品注册、评估与授权法》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中国纺织品的出口。又如中国市场上70%左右的合成染料会释放出被认为是致癌物的芳香胺, 质量不过关成为中国纺织品出口遭遇各类非关税壁垒的直接诱因。 (三)人民币汇率波动 中国传统制造业的总体年利润率为3%~5%,且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由于近年来工资水平的持续上涨,致使其对人民币升值的抵抗能力呈现出下降趋势。中国纺织品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且大部分纺织企业属于外贸型企业, 其产品生产与开发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外市场需求, 同时产业的低端性决定了纺织品利润空间较小, 故人民币升值必然会对低附加值的外向型产业形成严峻挑战。研究结果显示,人民币每升值1%,棉纺织、毛纺织、服装行业的利润率将分别下降3.19%、2.27%和6.18%,而人民币升值5%~10%将会导致行业利润率下降10%~60%。事实上,中国人民币升值趋势相当明显,美元与人民币兑换的汇率已经由2005 年的8.27 下降到2013 年10 月9 日的6.12, 且汇率变化仍处于明显上升趋势,这势必会不利于我国纺织品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