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逆差状况 当本国消费他国的高等教育服务量(以金额表示)大于他国消费本国的高等教育服务量时,该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就会出现逆差。由于在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四种方式中,境外消费是最主要的贸易方式, 也是当前发展最迅速的高等教育服务贸易方式,因此本文主要探讨我国境外消费这种形式的高等教育服务贸易逆差。 随着国门的日益开放,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去国外留学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生选择到中国留学。目前我国对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统计以留学生教育为对象,从留学生的发展动态来看,中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逆差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出国留学的人数大于来华留学的人数 随着我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市场不断开放,来华留学人员的数量越来越多。1997 年来华留学人员为4.37 万人,2001 年增加到6.19 万人,2005 年增加到14.11 万人,2011 年达到29 万余人,来华留学人数平均每年以40%的速度增长。同时我国也是留学生的输出大国,1999 年出国留学人员还仅有4 万人,2004 年就达到11 万余人,2008 年达到17.98 万人。从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出国留学人数的增长势头因受国内就业困难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显得更加强劲。2010 年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数达到28.47 万人,2011 年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高达33.97 万人。其中,31.48 万人属于自费出国留学,占到了出国留学总人数的92.67%;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1.28 万人;单位公派出国留学人员1.21 万人。与上一年度统计数据相比较,2011 年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增加5.50 万人,增长了19.32%,增速显著。我国出国留学人员的增长速度明显大于来华留学人员的增长速度的现状,直接造成了我国在国际高等教育服务贸易中存在巨大的贸易逆差。上表反映了近十多来年,中国来华留学生人数与出国留学生人数的变化情况。 2.来华留学生及出国留学生的空间分布不对称 我国留学生生源输入的空间分布不对称,大多数来华留学生来自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的来华留学生所占的比例很小,尤其是来自大洋洲的留学生仅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2%。2011年, 来自亚洲的留学生人数在各类留学生中占据首位, 共计187871 名,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64%,其中来自韩国的留学生有62442 名,居于亚洲留学生之首,来自日本、泰国和越南的留学生各有1 万余人;来自欧洲的留学生人数为47271 名,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16%,其中俄罗斯留学生占据了相当的份额;来自美洲的留学生为32333 名,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11%,其中美国留学生有23292 名;来自非洲的留学生为20744 名,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7%;来自大洋洲的留学生为4392 名,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2%。图中呈现了2011 年来华留学生的生源情况。 我国留学生生源输出的空间也极不对称,我国输出的留学生主要集中在美英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根据中国国际教育展2006年—2010 年的统计数据, 目前最受欢迎的留学国家前几位主要有: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家。据近五年来的出国留学人数的统计,前四位的热门留学国家分别为: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和加拿大。这四个国家接纳的中国留学生大约占我国留学生总数的50%。 3.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金额逆差较大 由表中可见, 来华留学人数自2005 年开始连续5 年超过了我国出国留学人数。如果我国按照国际水平向留学生收取学费,中国在高等教育服务贸易方面应该存在顺差。但是从资金的实际流动情况上来看,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支出的费用远远大于中国向来华留学人员收入的费用, 中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存在较大逆差。 中国目前对留学生的收费是按照教育部统一标准实施的,教育部1997 年修订的《自费来华留学生收费标准》(以人民币为计算单位)规定: ①文科类专业的学费:本科大学生每学年学费14000-26000元;硕士研究生每学年学费18000-30000 元;博士研究生每学年学费22000-34000 元; 短期生学习时间约为一个月的学费为3000-4800 元,学习时间约三个月的学费为8000-10000 元。专科生和普通进修生比照本科生标准收费;高级进修生比照硕士研究生标准收费;研究学者比照博士研究生标准收费。 ②理科和工科类专业比照文科相应类别学费标准上浮10%-30%。 ③医学、艺术、体育类专业比照文科相应类别学费标准上浮50%-100%。 ④关于住宿费,不带单独卫生盥洗设备和电话、电视的双人间留学生宿舍,每个床位每天住宿标准为12—32 元人民币。单独住一间宿舍时,按两个床位标准收费。增加房间设备和改善住宿条件时,可适当提高收费标准,但最高不得超过上述普通留学生宿舍收费标准的2.5 倍。 2011 年我国有29.2 万来华留学生,按照以上收费标准,即使将每个来华留学生每年学费的平均水平以博士生最高学费34000 元计算,加上住宿生活费及其他费用,一个来华留学生每年大概需要花费10 万元人民币,2011 年我国约有292 亿元人民币的国际教育服务收入,但是同年我国国际教育支出远远高于该项收入。从我国各类留学咨询机构调查的情况来看,目前自费去美国留学每年至少需要花费20 万元人民币; 自费去英国留学每年需花费26 万-30 万元人民币;去澳大利亚、新西兰每年需花费15 万-20 万元;去加拿大每年需花费12 万-15 万元;去日本每年需花费14 万-17 万元。再加上近年各国高校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普遍减少了资助覆盖比例,提高了留学生学费标准,按照自费留学每人每年平均花费18 万元人民币计算, 我国2011 年有31.48万人自费出国留学, 大概有567 亿元人民币的教育资金流向国外,而同期只有292 亿元人民币教育资金的流入,可见2011 年我国高等教育境外消费部分大约存在275 亿元人民币的逆差。照同样的方法计算来华留学生人数大于出国留学生人数2009 年的教育服务贸易差额,虽然2009 年来华留学人数进一步增长,甚至超过了当年出国留学人数,但我国仍然存在约175 亿元人民币的教育服务贸易逆差。 二、中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逆差形成的原因分析 1.中国高等教育服务发展水平偏低 中国对高等教育服务的低价收费,尤其是中国政府对来华留学生的收费的价格管制,使得中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出口的收汇规模不大。然而中国之所以对外国留学生的收费水平较低,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在国际上处于较低层次。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相比较为低下,2013 年英国高等教育调查公司QS 公布的世界最佳大学排行榜中,前十名均为英美高校,中国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近年来排名虽有上升,但在2013 年仍分别列第46 位和第48 位,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低下决定了中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出口也处于低级阶段,中国接受的来华留学生多数来自于经济发展水平及教育发展水平较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若中国在不普遍提高国内高等教育水平和质量的前提下,将来华留学生的收费上升至与欧美教育发达国家一样的水平, 会使来华留学生的数量极大减少。可见,中国对高等教育服务的低价收费能够吸引更多的外国学生来华留学,但这也是带来高等教育服务贸易逆差的直接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