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汉语属于意合为主的语言,数量的表达主要依靠数词和量词的组合。量词是汉语颇具特色的词类。汉语量词的丰富性与普遍应用性是汉语的一个重要特点。印欧语系语言属形态型语言,大多数语言中缺少量词,数量表达主要依靠数词和相关词的形态变化,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的语言是形态发达的粘着型语言,形态变化制约数量的表达。中亚留学生在习得汉语的过程中有哪些难点,使用汉语量词的现状如何,习得汉语量词偏误规律是什么等是本文所关注的问题。新疆高校中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留学生所占比例较大,且这两国留学生母语背景同为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克普恰克语支语言,所以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中亚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留学生。由于俄语是调查对象的通用语,使用频率最高,对第二语言习得影响因素最大。因此,本研究分析以俄语对汉语量词习得的影响因素为主。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的自然语料来源于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2007 - 2009 学年中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留学生期中、期末考试试卷及课堂练习作文,其中试卷作文176 篇,课堂作文160 篇,共计336 篇自然语料。以何杰( 2003、2008) 《现代汉语量词研究》中附录一“名词、量词搭配表”及《量词一点通》为依据,对自然语料中有量词的1019 个句子进行判定,得出留学生能正确使用量词的句子有770 句,错误使用量词的句子有249句。从总量来看,正确使用量词的句子虽然较多,但与现代汉语量词系统相比,留学生能正确使用的量词数目较少,只有48 个。本研究对《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大纲》中的量词进行了统计,甲、乙、丙、丁四级量词共有136 个,赵元任的《汉语口语语法》第七章《量词》中收录了266 个量词,殷焕先、何平的《现代汉语常用量词词典》中共列了780 个量词,而中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留学生的作文语料中只出现了篇、棵、本、块、条、岁、辆、个、座、层、件、封、名、位、部、门、间、幅、台、只、句、张、口、份、颗、把、首、朵、遍、则、所、滴、架、双、对、家、点儿、套、串、公斤、米、年、天、月、分钟、秒钟、刻、点钟、号、元、段、些( 问题) 、部分、节、瓶、头、盆、种、回、次、趟、下儿、顿等63 个量词。 Schachter( 1974) 、Ritchie ﹠ Bhatia( 1996) 的研究表明,当学习者的母语中某个结构的特征与目标语不同时,所生成的目标语中此结构出现的频率较低,母语和目标语中的结构有相同特征时,生成的目标语中此结构出现的频率要高。 三、语料分析 ( 一) 正确使用汉语量词情况统计分析 如表1 所示,770 句能正确使用量词的句子中所出现的量词只有48 个,这表明中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留学生在汉语量词使用的过程中倾向使用回避策略。含有量词“个”的句子排在第一位,使用频数最高,说明“个”是中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留学生最容易掌握的个体量词,“个”掌握较好也是以汉语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共同特点。汉语的“天、点钟、次、年、岁”等表时间的量词也排在前列,对比分析发现,俄语中有день、час、раз、год、лет 等表量单位与之相对应,因此使用频率较高。“位”“名”“份”等一些专职个体量词使用频率相对较低,是因为俄语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表量词。由此可见,固有的“内在大纲”对中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留学生汉语量词的习得影响较大。 ( 二) 汉语量词使用偏误分析 本研究对自然语料中有偏误的249 例句子进行了统计和归纳。 如表2 所示,自然语料中出现的偏误类型主要有“‘个’的泛化”“量词的缺失”“量词的误加”“量词的误代”“数量词组位置不当”等。“‘个’的泛化”“数量词组位置不当”“量词的缺失”是自然语料中较为突出的偏误现象,分别占总偏误量的43.78%、19. 68%、17. 67%。“量词的误代”“量词的误加”所占比例不大,分别占11. 65%、5. 22%。以下是本研究对自然语料偏误例句的归类和分析。 1.“个”的泛化。 例1: 这个放假我准备回家。 例2: 首先,我的妈妈不同意,她一连说了三个“你不能去中国学习,我不让你去。” 例3: 这个饭我们是用面、油、麦子、41 个小小的石头做成的,这些东西在大锅里一煮,然后盖上很厚的毛毯等半天。 例4: 我们开了两个汽车,还拿了一个羊。 例5: 终于有个可怕的事发生了。 例6: 我想如果我考好了这两个考试,一定要增加学习速度。 例7: 有一天爸爸看一个足球比赛的时候,我也看了一会,然后爸爸给我讲了一个足球比赛的规则。 “个”在《说文》中释义为“竹”。在周秦时期,“个”只能用于数竹,渐渐扩大到计数所有的竹制品。到了汉代,“个”可以用来计数大量物体,如动物、植物等。到了唐代,“个”的语义进一步泛化,可以用来修饰“数”“时间”等抽象的名词。《现代汉语频率词典》显示: “个”在八千常用词中居第九位。随着量词语法化的进一步扩散与发展,在句法位置上有“个”取代其他量词的趋势,但是,动量词不能用“个”来代替,如例1、例2句中所要使用的量词应该是“次”、“遍”,用来修饰动词“放假”以及做“说”的补语,表示数量的多少,因此用“个”显然不对。表示区别种类意义的句子也不能用量词“个”如例③。从语用方面,量词“个”不能体现出名词的特征,不能起到修饰的作用,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说:“只有‘个’字是个无色彩的单位词。其他单位词都或多或少保存着点意义,还没有完全丧失它的实词性”。①量词“个”没有其它量词可以表达的语体色彩效果,例4、例5、例6、例7。留学生在使用汉语量词时,也体会到了“个”的万能化。这也是出现“个”的泛化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个”的泛化是所有偏误类型中最普遍的现象。本研究把“个”的不恰当使用,不合乎汉语搭配规则的句子全部归为泛用量词“个”。 2. 量词的缺失。 例1: 我的父母送了我很好的礼物。他们送了我狗。它二月了。( 个) 例2: 我一星期看两书。( 本) 例3: 在我们的班有二十八学生。( 个) 例4: 我们有三课,语法课、口语课和听力课。( 门) 以上的例句说明中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留学生在表达量的范畴时,会出现缺失个体量词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现象。俄语属屈折语中的综合语,十大词类中没有量词这一词类,主要通过表量的名词、形容词、动词的前缀、后缀以及动词体的使用等方式来表达量。哈萨克语、吉尔吉斯语中数词一般和名词直接搭配。汉语中表示事物量时,大都用个体量词来计量,呈现出“数+ 量+ 名”的语法结构,而俄语中“个体量”的理解较为广泛,普通名词其单数本身具有量的含义。如книги、человек、дом等,这些名词不需要其他中介,直接用“数+ 名”的形式表示确定个体量词。例如: 俄语: Один человек 汉语: 一( 个) 人 俄语: Две книги 汉语: 两( 本) 书 俄语中的名词大部分都具有此功能,而与之相应的汉语名词则通常需要借助量词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句意,因此,大多数留学生在使用汉语量词时,可能受到俄语的影响或对汉语量词使用规则掌握不够,致使语义和语法结构不完整,产生量词缺失的偏误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