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与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弟子规》以教人们孝养父母,敬事师长为核心,具体列述一个人在家、在外、待人、接物与在学习上应恪守的守则规范和做人的基本原则,充分体现了中华孝文化强调个人内在的品德修养和责任、义务的特点。它可以成为道德力量促进大学生自我约束力的提升,又可成为心理动力,激发大学生自我激励、不断前进。要搞好大学生孝文化建设,提高学生感恩意识和能力,《弟子规》是最好的读本。《弟子规》告诉我们:孝不仅是一种基本的品质,也是一种能力,而且并非是人先天具备的能力,是需要接受教育才能获得的。 首先,能提高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学习《弟子规》,大学生可以领悟出孝敬父母不仅要提供物质上的供养,更强调对父母的敬爱,要有发自内心的爱和由衷的感恩。作为大学生必须具有爱父母、爱亲人、爱祖国、爱人民的品质。感恩教育起源于以孝为核心的中国传统美德的教育,是传承孝文化的必经之路。 新的历史条件下,与时俱进地开展感恩教育是对孝文化最好的继承。感恩是孝文化在当代的表现形式,推行感恩教育,是弘扬孝文化的重要途径。孝作为人类文明的理念和行为,不是先天的,而是一个人后天受教育、被熏陶的结果。孝道行为必须依靠教育的手段加以培养。教育仍是当今弘扬孝文化的必要手段。 “育人先育德,立德孝为先”。孝文化的提出和建设,为素质教育增加了新视角、新内容和新途径。从孝敬父母基点开始,养成奉献的精神和习惯,懂得尊重、关怀,懂得珍爱生命,是新时期培养高素质国民的需要。现今的学校思想品德课程,从内容来看,不仅缺乏关于孝文化的系统构建,而且在教学方法上也存在落后、失当等问题。因此,加强中华孝文化教育构建,强化孝文化传播,意义重大。 其次,能促进普爱精神的形成。孔子说,“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即大力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广泛地和众人相友爱,特别亲敬那些有仁德的人。学习《弟子规》,大学生可以领悟出要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如,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以及说话诚实守信、强化诚信意识。在大学期间,尊敬师长,虚心接受师长的教导。在与同学关系上,做到团结友爱,讲文明,有礼貌,学会忍耐与谦卑,从而学会担当责任。这种品德及能力的养成有利于大学生在将来工作中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在教育中,爱是灵魂和生命。爱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爱。从对父母的爱开始,爱心才能逐渐成长、发展,进而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国家和民族。普爱精神的形成对大学生今后走向岗位,影响深远。 再次,能提升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学习《弟子规》,大学生可以领悟出身心健康、珍惜生命、成长成人,是对父母的感恩和回报。珍惜生命,也是自己的一份责任。把对父母的孝心转化为对国家的忠心,把对家庭的责任感内化为对国家对社会的使命感。孝是一种责任和义务。现在部分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不敢担当,表现为不思进取,感恩意识缺失;没有孝心,对别人缺少爱心,缺乏关心。他们中有的盲目攀比,追求时髦;有的因沉迷于恋爱、网络,影响学业;有的伦理观念淡漠,缺乏尊师重教意识;有的极度自私,同学关系紧张;有的生态观念淡薄,铺张浪费,缺乏环保意识,等等。利用《弟子规》对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中华孝文化教育,把孝作为一种责任和义务,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极具时代意义。 最后,能促使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从动机来看,孝是一种敬本心理。从效果看,孝又是一种管理手段,它将礼法的外在约束与仁义的内在自觉相统一,为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服务。不可否认,现在一些大学生在公共场合言语粗俗、抽烟酗酒,不遵守规章制度等,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文明礼仪,如果不及时改正,将会极大地影响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弟子规》注重行为举止培养,并形成文明传统。这些文明的传统,大学生不仅要继承和保持,而且要发扬光大。把对规范的履行,由不自然到自然,由被迫行动到自觉行为,最后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弟子规》对言行举止提出了规范要求,有益于大学生履行行为规范并形成行为习惯。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同时, 给学生提供道德行为方式的范例,用光辉的道德榜样教育感染学生,使学生自觉遵守行为规范, 逐步形成文明、道德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弟子规》与高校孝文化教育 大学应当成为培养“真善美”人才的圣洁之地,但由于多种复杂的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使得我们今天的大学教育往往过于注重对知识的传授,而相对忽视对人性和人生的关照,尤其是忽视对人的善心、善言、善行的培植和倡导。普及孝文化,学习《弟子规》,对学生进行孝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建立和谐人际关系,达到促进语言文明、训导行为规范的目的。 力行《弟子规》,一要教师先垂范。孔子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因此,在大学力行《弟子规》要从高校教师做起,以身示范,此所谓身教胜于言教。只有教师个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人师的地步,才能让学生从高尚的人格魅力中汲取有益的营养。 力行《弟子规》,二要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高校应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现状,把孝文化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整体规划中;将《弟子规》的一部分行为准则,落实到管理制度中。同时加强监督,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孝老爱亲、敬老助老、感恩奉献、义工服务、普及孝文化等活动,努力促进大学生高尚情操和文明礼仪的养成。 力行《弟子规》,三要坚定理想信念。让人信,必须自己信;教人学,必须自己懂。自己都没感动,怎么能感动他人?对大学生而言,要明了《弟子规》中的教育内涵,了解推广《弟子规》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认知《弟子规》中做人行事准则。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使大学生认识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并不矛盾。 心定则道纯,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身处社会深刻转型、观念深刻转变的新时期,教育最需要有坚定理想信念的教师队伍。所以,在高校孝文化构建中,要排除各种错误思想干扰,以《弟子规》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突破口,充分发挥《弟子规》的教育作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时俱进,在继承和发展中应用,在学习和践行中贯彻。使大学生了解孝文化,学会感恩,做到言而有信,行而有法,动而有道,坚定理想信念,掌握做人准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