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场价格学》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及基本情况 《市场价格学》是高校贸易经济专业、价格学专业和市场营销等专业必须开设的必修课。《市场价格学》课程建设的意义主要取决于其研究对象的重要程度。《市场价格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的形成及其运行规律以及国家和经济组织如何运用价格杠杆并管理好价格。市场价格是国民经济的综合反映, 是国民经济变动的晴雨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想发挥好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就必须充分运用市场机制, 而价格机制正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因此,市场价格变动对市场资源的最优配置起着重要作用。从政府角度来看,价格稳定是国家稳定、政局稳定的重要条件。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会采用各种手段调控价格总水平,保持价格基本稳定,避免发生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解释,在一定时期,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涨就是通货膨胀,持续下降就是通货紧缩)。无论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都不利于国家经济的长期发展。对企业来讲,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经营企业,都必须将其生产、经营的商品拿到市场上以一定价格销售。只有将商品卖出去,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才能实现,企业的投入才能得到补偿,并获取一定利润,实现企业扩大再生产。价格是评价企业经济效益好坏的重要经济指标。对于消费者而言,市场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货币购买能力和实际收入的变化。在消费者名义工资一定的前提下,若市场价格普遍上涨,其实际收入就会减少,生活水平就会降低;反之,价格普遍下降,其实际收入就会上升,生活水平就会提高。可见,价格问题是政府重视、企业关注、消费者关心的大问题。 开设和建设《市场价格学》课程,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并掌握价格形成及其运行规律, 掌握各种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制定方法, 提高价格理论研究水平,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价格专业人才。价格学专业是培养价格专业人才的学科。在1987 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本科专业目录》中,允许个别高校开设价格学。实践中,大部分财经类大学都设立了这个专业,如:中国人民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河北财经学院等。1993 年,国家教育委员在新修改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取消了价格学专业,有关高校因此相继停止了对价格学专业的招生。价格学专业的停招意味着我国失去了价格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目前,部分高校只在贸易经济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等开设了《市场价格学》课程。笔者主要结合河北经贸大学贸易经济和市场营销专业开设的《市场价格学》实际来进行分析和研究。 二、《市场价格学》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市场价格学》课程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受专业设置课时少、师资力量不足等因素的影响,许多财经类高校并没有开设《市场价格学》课程,对该专业的重视不够。实践中,许多设立市场营销专业的高校开设了《市场价格学》(或称为《定价策略》《企业定价》)课程。如河北经贸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就开设了《价格理论与企业定价》课程,但一个学期只有34 个课时,其专业研究的程度不深,内容也比较简单。此外,开设贸易经济专业的高校大多开设了《市场价格学》(也称为《价格学》)课程。如河北经贸大学贸易经济专业就开设了《市场价格学》课程,一学期51 个课时,授课老师能比较系统、全面讲授价格理论与实务,包括价格形成理论、价格构成理论、价格制定及价格管理等问题。事实上,在1998 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由于贸易经济专业是作为特色专业保留下来的,目前全国只有中国人民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等少数几所高校开设了该专业,《市场价格学》教学因此而受到极大影响。2012 年,在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恢复了贸易经济专业,目前全国已经有30 多所高校设立了贸易经济专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高等院校设立贸易经济专业,这为《市场价格学》课程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二)《市场价格学》课程教学内容不统一 目前,各高校所开设的《市场价格学》课程缺乏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差别较大。主要表现为:(1)《市场价格学》课程的理论基础不统一。各高校开设的《市场价格学》课程有的以西方经济学为基础,有的以政治经济学为基础,或将两者混合在一起进行教学。由于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在很多内容上存在不一致性,如果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不加以明确,会使学生产生困惑。如关于供求与价格的关系问题,西方经济学的“供求决定论”认为,价格的高低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该经济学主要运用均衡价格理论解释相关问题,认为每一种商品都有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叉点为均衡点, 而均衡点对应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任何供给和需求的变化都会造成供给曲线或需求曲线发生位移,导致均衡点、均衡价格发生变化。而政治经济学主要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认为市场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而价值则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供求、货币等因素也会影响价格的变动等等。2.《市场价格学》教学内容难以统一。有的高校开设的《市场价格学》只讲授定价策略和方法,对价格理论部分的讲解不足;有的高校开设的《市场价格学》在课程设置上内容安排过多,但受到课时较少的制约,老师不能深入解析授课内容,导致学生对相关知识一知半解。3.《市场价格学》课程缺少实践教学内容。市场价格学既是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更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价格学研究的理论问题很多,但对于如何制定具体商品或服务的价格, 则需要通过实际案例的讲解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这就需要增加实训教学课时。4.《市场价格学》课程缺乏高水平的教材和辅助材料。主要指《市场价格学》课程缺少优秀的、统一的、与实际紧密结合的教材。目前,高校相关专业的教材要么过时、要么过于繁杂,已经不适合价格学的教学需求。 (三)《市场价格学》课程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缺乏师生互动 一般情况下,各高校《市场价格学》课程设置的课时较少,考虑到授课内容较多,大多数老师只能采取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与学生进行教学互动的时间非常少。教学过程中缺乏启发式教学和案例式教学,实践性教学就更少了。此外,授课老师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也不够。《市场价格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价格学一般原理解决价格制定和调整的实际工作能力,具体包括:市场价格调查能力、市场价格预测能力、价格制定和调整能力、价格理论问题研究能力等。这些能力的提高,除了需要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的知识以外, 还需要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和充分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等。这要求高校《市场价格学》授课老师必须努力拓展教学方式, 积极开展与学生的教学互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真正实现《市场价格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