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责任关怀以“健康、安全、环保”为核心价值理念,将其融入思政课教学,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是践行“一专业一思政”理念,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责任关怀融入思政课是在院校系推广的背景下,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知识赋能补益价值引领为理论基础,遵循政治性、价值性、职业性原则,通过打造“有理有据”的理论课堂,创设“有行有效”的实践课堂,激活“有滋有味”的第二课堂,培养化工类专业高职生的核心素养,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 责任关怀 思政课 知识赋能 责任关怀是全球化学工业持续改善健康、安全和环境(HSE)等方面绩效的自律性行为,是石油和化工企业关爱员工、关爱社会、履行社会责任、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践,是化工从业者需要践行的重要价值理念和遵循的行为准则。在化工类专业学生的思政课教学中融入责任关怀理念,对学生进行“健康、安全、环保”的价值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为其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化工人奠定思想基础。 一、责任关怀融入思政课的背景 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与人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作为石化大国,化工行业带来的环境污染、安全隐患、健康保障等问题导致人们“谈化工色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发展。[1]这为国家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对企业发展提出了要求。健康化工、安全化工、绿色化工成为人们“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发展”的新要求和未来行业发展的方向。 为了促进化工行业的发展,改善人们的刻板印象,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AICM)提出了责任关怀理念。它是针对化工行业自身发展情况提出的一套自律性的,持续改进环保、健康及安全绩效的管理体系。该管理体系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经在全球展开推广,我国从2002年开始推行实施责任关怀计划,2018年6月29日成立全国责任关怀院校工作组,拉开了责任关怀在院校系统推行的序幕。 责任关怀在院校系统推行以来,在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的课程教学中逐步得到落实,责任关怀知识和理念得到推广。化工类专业学生将来会成为化工企业的一线员工,有些人会晋升为管理者,他们对责任关怀的理解和由此形成的价值判断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方向。因此,在责任关怀进行院校系统推行的过程中,将其融入思政课教学,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使其建立健康化工、安全化工、绿色化工的意识,并在专业实践中,始终遵循责任关怀“健康、安全、环保”的核心价值理念,为履行社会和谐发展责任,推动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责任关怀融入思政课的理论基础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价值观教育是思政课教学的中心任务。高职生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获得了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会帮助其更好地成长为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将责任关怀融入思政课教学,就是用“健康、安全、环保”的价值理念引领学生成长,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知识赋能补益价值引领。 (一)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 高职院校以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德技并修,以德为本。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 目前,部分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以理论和实践的形式讲授责任关怀知识,充分发掘课程思政元素,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课程思政本质上是以课程知识传授为主体,将思政元素渗透到知识传授中,形成协同育人的补益,属于隐性教育。思政课程以思政类课程为主阵地,探索思政课程的核心素养,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属于显性教育。在“一专业一思政”理念指导下,思政课程要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与专业课程协同育人,使思政课程更好地引领和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有学者指出“责任关怀可以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得到合理阐释,加深学生对它的理解。”[3]在思政课教学中,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将责任关怀合理、有效地融入课堂教学,对化工类专业学生进行责任关怀理念和价值的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扣好“健康、安全、环保”的第一粒扣子,使学生在初识专业阶段,就能清晰明确地理解未来职业发展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追求,形成情感认同、思想认同和价值认同,树立责任意识,遵守职业道德,提高综合素养,培养健康化工、安全化工、绿色化工的建设者和引领者。 (二)知识赋能补益值价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做到“八个相统一”,其中之一就是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有学者指出,价值与知识是相辅相成的逻辑关系。应将“思政课程”价值体系的“价值边界”与“课程思政”知识体系的“知识边界”予以视域融合,以实现“思政课程”价值传播过程的“知识赋能”与“课程思政”知识传播过程的“价值赋能”的双向扩域。[4]大学阶段专业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将来就业做好知识和技能准备。思政课的教学目标重在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对于化工类专业学生,将责任关怀融入思政课教学,就是贯彻“一专业一思政”理念,实现思政课程价值传播过程的“知识赋能”。用“健康、安全、环保”的价值理念引领化工类专业学生走向化工行业,走进化工企业,成为对个人、企业、社会负责任的化工人,培养社会责任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知识赋能补益价值引领有利于思政课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三、责任关怀融入思政课遵循的基本原则 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不断提升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使课程更具亲和力。将责任关怀融入思政课教学,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生头脑,依托化工专业特色赋能价值观培育,使学生通过思政课教学增强对未来职业发展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和价值理念的认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责任关怀融入思政课教学,要根据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学生的学情特点,体现思政课的本质属性,突显课程的鲜明特色,展现高职教育的特征,要遵循政治性原则、价值性原则和职业性原则。 (一)政治性原则 思政课是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的课程,政治性要依托学理性来进行表达。对化工类专业学生授课,要结合课程标准,对标人培方案,依据学生学情,将责任关怀融入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通过课堂讲授,用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学习思政课对将来就业和人生发展有什么用”的困惑,从专业学习视角使学生明确人生发展的方向和成才的目标,努力使自身成长为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时代化工人,用专业所学服务人民、奉献社会。通过给予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引领,使其筑牢思想基础,坚定政治立场,将化工梦汇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二)价值性原则 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显性课程,价值性贯穿课程始终。就思政课而言,价值性和知识性之间的关系是灵魂与载体的关系,统一于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中。[5]思政课与其他课程的不同之处在于,思政课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而是在知识传授中体现价值引导,价值性是课程的鲜明特色。 责任关怀融入思政课教学并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因为责任关怀是全球化学工业持续改善健康、安全和环境等方面绩效的自律性行为,其中蕴含着化工企业对自身行为的价值确认。化工类专业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形成正确的认知和判断依赖于他们对责任关怀理念的理解。当然,将其融入思政课教学必须要遵循思政课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和教学逻辑,坚持价值性原则,依托思政课教学内容,以融入教学知识点为基础,形成教学知识链,体现“一专业一思政”特色,帮助化工类专业学生形成对未来所从事行业的正确认知和对自身行为的正确价值判断,建立健康化工、安全化工、绿色化工的责任意识,形成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价值理念。 (三)职业性原则 高职院校是高校序列中的一个分支,与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不同,它以高质量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在教学中始终强调服务于未来行业和企业发展需要,部分专业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会根据市场需求,将企业对职工的需要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体现校企合作特色。因此,职业性原则是高职教育的显著特征,也必须一以贯之地贯彻到思政课教学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