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分析我国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融合发展,可以发现其主要的研究进程和研究方向。以“社区教育”“社区治理”为关键词,选取中国知网(CNKI)中检索得到的相关文献作为研究对象,从我国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融合发展研究的时代背景、研究积淀、合作交流出发,系统梳理该领域在初始期、成长期、深化期的研究热点,进而发现我国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融合发展研究在具体路径探索、微观主体分析、理论视角拓展等三个维度的研究走向。 关键词: 社区教育 社区治理 融合发展 社区教育是以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素质、生活质量,以及实现社区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活动过程[1],社区治理是政府与社区组织、社区公民共同管理社区公共事务的活动[2]。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注重融合发展,从而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对我国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融合发展的研究趋势进行分析,有助于推进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在实践领域的前瞻性构思、系统性建设、融合性发展及大众性受惠。 一、我国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融合发展的现实情况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https: //www.cnki.net/)为检索平台,检索时间为2024年6月3日,检索条件设置为[关键词:社区教育(精确)]AND[关键词:社区治理(精确)],检索范围设置为总库。选定2014年作为对我国社区教育和社区治理融合发展研究的时间起点,检索共得到 231 条文献。经分析检查并剔除新闻报道,以及和主题不相符等无效文献后,选定有效文献225条作为数据来源,将其导入 CiteSpace6.1.R6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 (一)我国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 我国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融合发展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始期(2014—2015年),其背景是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2014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年度文献均为3篇。这表明我国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融合发展的研究开始起步。第二阶段为成长期(2016—2020年),其背景是2016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2016年民政部等十六部门联合出台《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2019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政策文件,年度文献数量大幅增加。这表明我国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融合发展的现象不断得到关注。第三阶段为深化期(2021年至今),其背景是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2023年《教育部关于印发〈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202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年度文献数量保持相对稳定。这表明,对于我国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融合发展的研究得到了更高层次的深化。 (二)我国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融合发展的研究积淀 我国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融合发展研究的高频被引文献直观体现了该领域中影响力较大的研究成果,对后续研究起到了理论积淀和内容创新的作用。在高频被引文献中,高志敏的《迈向交集:论社区治理与社区教育》[3]在对社区治理与社区教育关系进行审视的基础上,认为二者之间应当联合互动。随后,程仙平的《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的机理与策略》[4]、李宜芯等人的《社区教育促进社区治理:意义、问题及路径》[5]、何智伟的《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诉求、机理与路径》[6]、吴遵民和蒋贵友的《公共危机背景下社区教育功能再思考——基于社区治理的视角》[7]等文献,从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社区居民的实际情况,分析社区教育通过培养社区文化、培育学习型组织、提高居民参与意识和议事能力等方式,起到提升社区居民德治和法治素质、促进社区组织协调、融合社区教育和社区治理资源等作用,进而提出社区教育的顶层制度设计、理念架构、服务群体以及资源保障等具体措施。从我国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融合发展研究的高频被引用文献来看,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的交集、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社区教育促进社区治理等是研究的主脉络。这表明,我国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融合发展研究的初始研究点是从社区教育出发来探讨社区教育对社区治理的单向作用机制,而对于社区治理如何反作用于社区教育、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相互作用研究得相对较少。 (三)我国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融合发展的合作交流 通过我国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融合发展的研究作者的合作关系图谱(时间切片设置为1年,195个网络节点、67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35)可以得到:1个研究团队由5名成员构成,2个研究团队由4名成员构成,8个研究团队由3名成员构成。独立作者的数量也相对较多,这和较低的网络密度数值相互印证。这表明,我国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融合发展的研究团队呈现出规模不大、联系不紧密的特点,学者单独研究有一定比例。从作者的发文数量来看,陈莺的发文数量最多(5篇),按照普赖斯理论,可以得到1.675,即发文2篇以上的作者可被视为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融合发展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共计24位),核心作者群发表论文数量占比23.56%。这表明,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融合发展研究领域还没有形成核心作者群。从作者的合作关系来看,作者更多的是来自同一研究机构,如常州开放大学的陈可和陈莺(2篇)。这表明,作者之间的科研合作还停留在同一机构的内部合作、合作研究次数相对较少以及合作时间不长的局面。 二、我国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融合发展的热点分析 通过关键词时间线图(时间切片设置为1年,292个网络节点、704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166,聚类模块值为0.4433,聚类平均轮廓值为0.7916),可以揭示我国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融合发展研究随着时代背景、研究方法的发展脉络。分析之后可以得到,我国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融合发展的研究形成以社区治理、居民自治、路径、协同治理、对策、社会治理、社区文化等7个关键词为主题的聚类研究热点,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涉及多个聚类模块,既是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也是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我国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融合发展的初始期热点 在初始期(2014—2015年),形成了社区治理、居民自治、路径、对策、社会治理等5个关键词聚类,主要有社会治理、社团管理、学习型社区、交集等。这表明,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开始进入学者们的研究视野并开始从事研究。高志敏[3]提出“从倾向于实践社会、社区治理理念,真切形成主体的多元过程、良好有效的合作协调、创上下呼应彼此互动格局、推进多层次法律体系建设,使社区教育有助于‘自我治理’;再从推进社会、社区治理创新,关注学习权益诉求主体、不断丰富教育公共物品、发挥社区教育的多重功能、追求学习型社会的真谛,使社区教育有助于‘社区治理’”。黄健[8]以上海市社区为研究对象,认为社区治理建设的核心是有现代文明素质和自我参与能力的社区居民群体,社区教育既有助于培育居民社区参与意识、参与能力与自治能力,也有助于提升居民组织化程度、实现社区教化和培育社区归属感。 (二)我国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融合发展的成长期热点 在成长期(2016—2020年),形成了协同治理、社区文化的2个关键词聚类,主要有社区治理共同体、治理现代化、社区学习共同体、社区文化等。这表明,学者们结合各自的研究领域对我国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融合发展开始进行多方位研究。按照研究思路和逻辑关系可以分为两个研究分支:一个是以社区教育为研究出发点,主要分析社区教育对社区治理的促进作用及融合路径[4][9][10]另一个是以社区治理为研究背景,主要分析在社区治理的框架下,社区教育的内容形式及课程设置等方面内容[11]。随后,在对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二者之间关系不断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二者之间的关系原理和功能定位也不断更新。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的目标都在于促进人和社区的共同发展,从而使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具有相同的价值理念、工作机制、群体目标;二者有所处同一区域、具有共同服务对象、可以拟合的工作模式、资源互享相通的基础等特点。社区教育对社区治理有促进和推动作用,社区教育通过政府顶层设计、社区组织引导、社会联合参与不断融入社区治理的过程和内容之中,通过拓宽社区教育功能、加大社区学习供给、强化社区教育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提升微观系统内居民的社区治理素养[5][6][12][13]。与社区治理模式、目标、任务等变化相对应的是,社区教育的提供方式、功能定位、管理手段等方面也不断进行相应调整[14][15]。社区治理要求社区教育不断创新和指出社区教育现代化的方向[16],要求在面对不确定性和风险时社区教育有较强的协调效力与治理效能,可以充实和完善基层社区治理能力并促进形成治理体系[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