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鞋论文网提供论文发表、论文查重以及本科论文写作、硕士论文写作、职称论文写作、毕业论文写作指导服务,上万成功案例,欢迎咨询。 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童鞋论文网
热门搜索
行政 教育 营销 法律 经济 护理 心理 会计 文学 工商 计算机 旅游
站内搜索:
童鞋论文网
 当前位置:童鞋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文章正文
 
思政课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的三个发力点
论文作者:童鞋论文网  论文来源:www.txlunwenw.com  发布时间:2025/1/13 9:39:39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对讲好思政课提出了讲深、讲透、讲活的明确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落到实处,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重研学,夯实理论功底,着力把思政课“讲深”;重实践,把握社会现实,着力把思政课“讲透”;重技能,创新教学方法,着力把思政课“讲活”。把重研学、重实践、重技能有机统一起来,着力把思政课的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关键词: 思政课  理论功底  社会现实  教学方式

0 引言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高校的“第一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大责任。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1]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对思政课的本质属性做出了明确的方向性规定,并指出了思政课要重视教学的方式方法,为思政课教师如何进一步开展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有效发挥思政课的实效,需要思政课教师在夯实理论功底、把握社会现实、优化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下功夫,着力提升教学水平。

1 重研学,夯实理论功底,着力把道理“讲深”

思政课是理论课,它的本质在于讲道理。讲深道理,以理服人,是思政课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思政课教师只有打牢理论功底,掌握深厚的理论学识,将其作为开展思政课教学的“独门秘籍”和“看家本领”,才能把道理讲深。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学习“五史”,不断增强理论深度,提升理论厚度,夯实理论功底,真正把思政课“讲深”,使学生在理论的滋养中深刻领悟思政课的“大道理”。

(1)研读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把道理“讲深”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说,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决定着政治敏感的程度、思维视野的广度、思想境界的高度。”[2]思政课教学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虽然各门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各有侧重、各有不同,但都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根基,通过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向学生重点讲解“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根源,让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道理,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入脑入心。

(2)研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这是把道理“讲深”的核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创新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思政课教师要深入研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就是要深入研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要重点深入研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因此,思政课教师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讲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要在知识层面讲深“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的基本观点、思想内涵;在价值观层面讲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如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重要历史命题;从世界观和方法论层面讲深“六个必须坚持”,让学生深刻理解“六个必须坚持”,并在学习和生活中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切实做到真懂、真信、真用。

(3)学习“五史”,这是把道理“讲深”的关键。“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以史为师,以史为鉴,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经验智慧。“五史”,即党史(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历史)、新中国史(70多年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改革开放史(40多年来中国人民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历史)、社会主义发展史(500多年来社会主义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历史)、中华民族发展史(5000多年来中华民族的发展史)。这“五史”是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论渊源、历史脉络和实践逻辑的金钥匙。思政课教师要认真学习“五史”,完善“五史”认知,坚持正确历史观,准确把握“五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熟悉和掌握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并能形成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正确对待党和国家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失误和曲折,实事求是看待历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厘清对新中国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思政课教师要找准其与教学设计的契合点,将这些历史内容有机融入思政课,使思政课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让学生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深刻道理,从而引导学生实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2 重实践,把握社会现实,着力把道理“讲透”

把思政课“讲透”,不能“以理论推理论”,而是要理论联系实际。思政课教师要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发展的伟大实践,以实践成果强有力地回应学生的各种“为什么”,进而把道理讲通透,以实践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促进学生把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紧扣中国的发展实践。讲透思政课的道理,必须紧扣中国实践,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伟大实践,讲透“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思政课教师要立足新时代的中国实践,用事实、数据讲清楚新时代以来中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直观展示“中国奇迹”“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智慧”,深入浅出地讲透思政课的道理。例如,通过脱贫攻坚的胜利、抗击新冠疫情的胜利等成就,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理论问题讲透,以此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民的热情,坚定“四个自信”,保持激昂斗志,刻苦学习,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教师的研学实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思政课教师只有在实践中见多识广、拓宽视野,深化理论认知,才能更好地把道理讲透。思政课讲道理,不是坐而论道,而要做而论道,对大学生进行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行为塑造,达到知、信、行的统一。因此,思政课教师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时间深入社会开展研学实践,切实了解世情、国情、民情,教师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检验和深化理论,才能把道理悟透,进而把道理讲透。思政课教师的研学实践方式多种多样,研学实践的资源也丰富多彩,例如:瞻仰上海、嘉兴南湖、井冈山、百色、韶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深化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和精神谱系的认识;考察现代化大型工业企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感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磅礴力量;等等。思政课教师只有开展研学实践,提升自身对理论的把握力,才能把道理讲透。

(3)课程的教学实践。学用合一,学以致用,是讲透思政课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3]“大思政课”之大,大在是一门社会大课,这是对传统课堂的优化超越,要求善用“大”的资源、汇聚“大”的合力。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善用“大思政课”,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这就要求教师注重拓展课堂空间,整合教学资源,着力将课堂教学、校园环境、社会资源三者统一起来,构建“点线面”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形成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有机联动的思政大课堂。要根据课程特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将现实场景中的“社会大课堂”深化成“思政小课堂”,让思政课成为“行走的道理”,使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把握社会发展形势,利用社会现实把道理讲透。思政课教师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开展社会调查、“三下乡”、实地访谈、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实地参观等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鲜活的实践中实现“学中做、做中学”,运用知识、检验理论、锤炼意志、积累经验,深化对课堂上抽象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感知在实践中学习的乐趣,领会思政课既“上接天气”又“下接地气”,还能“中聚人气”,促进学生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撸起袖子加油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道理,从而把所学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报党恩、跟党走”从理念化为自觉的行动,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3 重技能,创新教学方式,着力把道理“讲活”

教师要把道理“讲活”,以学生喜爱的方式开展教学,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原原本本地按照教材讲解,要创新教学方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教材给出的是教学的基本结论和简要论述,要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爱听爱学、听懂学会,需要做很多创造性工作。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样化探索,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教学目标。”[4]这一论述表明,思政课要把道理“讲活”,教师必须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创新教学方式,做到语言活泼、素材鲜活、形式灵活,使课堂有滋有味、有趣有料,让思政理论入脑入心,深化学生对道理的认同。

3.1 语言活泼,提升教学的感染力,让理论入耳,强化道理的认知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一书中说道:“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同人心交流的艺术。”[5]要把思政课“讲活”,思政课教师要重视修炼语言艺术,提升语言魅力,善于运用时代语言、通俗语言和幽默语言讲道理,让大学生愿意听、喜欢听,进而让思政课“活起来”。

一是善于运用时代语言。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话语系统,每个时代的语言都有着独特的表达方式。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并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思想和心理特点,迎合他们的语言表达习惯,用学生喜欢的语言“讲活”道理,以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目的。

二是善于运用通俗的语言。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等于最高限度的通俗化。由于思政课自身的特殊性,课程内容理论性强,学生不易理解。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多运用通俗的日常生活语言阐述理论,力求做到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述深刻的道理,让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

三是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幽默的语言是教学的得力武器之一,也是教师教学智慧的有力表现。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幽默语言营造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有效地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学生在无形中关注课堂和参与课堂,“抬头率”便会提高,从而大大提升教学效果。然而,不能过于追求轻松幽默,以免陷入庸俗化和娱乐化,进而弱化和冲击理论的权威性和科学性。

3.2 素材鲜活,提升教学的亲和力,让理论入脑,深化对道理的认同

思政课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内容,用好时政热点、中国故事、身边案例等鲜活的教学素材,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

一是活用时政热点。时政教育是一扇窗口,为思政课提供了鲜活的材料、重要的文本。思政课教师要紧密结合时政热点,充分挖掘并利用好时政素材,在内容上做到与时俱进,第一时间将时政热点问题融入课堂,以深刻的理论回应现实,讲出理论的现实感,增强理论的吸引力,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形成关注时政热点的意识,并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分析社会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是活用中国故事。“思政课就要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特别是要讲好新时代的故事。”[4]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这些中国故事阐释理论,把理论问题故事化、人物化、场景化,让理论问题变得有画面、可感知,以故事讲透理论、讲清问题、讲活道理,让学生在故事中受到教育、感知道理、升华情感。

三是活用身边案例。身边案例是教学的鲜活资源,思政课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活用学生身边的案例,增强学生对理论的感知,用“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能更好地解答学生所关注的问题。例如,讲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可以引用所在学校的教师下乡做第一书记的案例和校友回乡创业的案例,能很好地让学生接受和认同,并且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服务家乡的情感。

3.3 形式灵活,提升教学的吸引力,让理论入心,固化对道理的践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学形式是否得当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思政课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关键是要让学生参与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升教学的吸引力,让思政理论入心,固化对道理的践行。

(1)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当前,思政课的教育对象是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00后”大学生,教师要重视运用互联网开展线上教学。在线上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好网络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发布学习资料、课前课后练习等,供学生随时随地查看和学习,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即时互动,调动学生获取信息的主动性,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在线下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专业的学生灵活运用体验式、案例式、探究式、互动式等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思维火花不断碰撞,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进而提高课堂的“抬头率”和“点头率”。

(2)教与学相统一。教与学的统一,要求思政课教师课前做好学情分析,切实了解学生的专业特性和实际需求。教师通过谈话、问题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兴趣点和困惑点,以此为依据设计课程的“打开方式”并“对症下药”,才能把道理“讲活”。课堂上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专业特性和思想困惑,加以政理、学理、事理、情理分析,把道理讲到他们的痛点、盲点、堵点上,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思政课程的道理并不是高高在上、远在天边、遥不可及的,而是平易近人、近在眼前、触手可及的,使他们真切意识到思政课的道理是帮助自己打开学习格局、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提升境界的“有用”道理,进而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思政课的道理“听之有趣”“食之有味”,并与自己紧密相连。只有做到了教与学的统一,才能讲活道理,实现教学目标。

讲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要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需要在理论、实践和教法上同时发力:夯实理论功底,把道理“讲深”;把握社会现实,把道理‘讲透’;创新教学方法,把道理“讲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思政课的道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人民日报,2022-04-26(1).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190.

[3]“‘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两会现场观察)[N].人民日报,2021-03-07(1).

[4]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EB/OL].(2020-08-31)[2024-09-15]. https://www.gov.cn/xinwen/2020-08/31/content_5538760.htm.

[5]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432.

上一篇:培养高素质青年教师队伍的路径和策略     下一篇:因势而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原则
 
客服老师 3982228081
本站网址 www.txlunwenw.com
郑重承诺 专业团队,保证原创与通过!
童鞋论文网真诚欢迎新老客户的光临与惠顾!
 
 热门文章
· 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续期研究
· 用户锁定效应视角下的网易云音
· 众筹产品创新性对融资绩效的影
· 南京市城镇居民冷鲜肉认知度问
· 摩拜共享单车可持续盈利研究
· 催生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原
· 社交媒体中不实信息转发主体心
· 基于网络平台的SPA模式研究——
· 基于游客感知的云台山景区微信
·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企业
 
 推荐文章
· 统一监护制度下父母处分未成年
· 对罪犯未成年子女社会化帮扶的
· 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角色定
· “三生融合”视角下“景村协同
· 滴滴打车运营现状调查分析
· 广播体操与戏曲的共生之路研究
· 国产荒诞喜剧《我是余欢水》和
· 小微项目学习研学旅行课程的实
· 夜间文化旅游消费的影响因素探
· 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生态系
 
 相关文章
· 把握公安教育规律 发挥新时代思
· 创新创业视阈下高校思政课实践
· 中国话语优化思政课教学内容路
· 影响高职生思政课逆反心理的因
· 时事述评在思政课中的应用研究
·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团活动
· 基于思想导师制的河北师范大学
· 高校思政课期末成绩考评方式效
· 论高校思政课强化大学生廉洁教
· 高校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

专业指导团队,准时守约,保证原创与通过,十年信誉,品质保证
童鞋论文网提供本科论文、专科论文、毕业论文、职称论文、硕士论文写作指导以及论文发表、论文查重服务
版权归童鞋论文网所有 禁止一切商用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