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力资本是推动四川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 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 人力资源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处于劳动年龄、未到劳动年龄和超过劳动年龄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和。而人力资本是指劳动者受到教育、培训、实践经验、迁移、保健等方面的投资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人力资源作为一种资源,强调的是这种资源的生产和创造能力;人力资本是一种财富资本,强调的是这种资本的获利能力及本身的价值。人力资源是人力资本内涵的延伸和深化,人力资源经济活动及其收益的核算都是基于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是在合理的制度下生成和发挥作用的。资源仅仅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基础条件,资本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二) 人力资本对四川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1. 人力资本可以推动四川民族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优化 经济的发展既表现为量的增长,也表现为结构的优化。经济结构的优化受制于一个地区的自然资源禀赋,更取决于该地区人力资本的价值结构。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产业结构的优化,这也需要人力资本来推动。人力资本价值的提升是产业结构优化的推动力。没有人力资本价值的提升就会使产业结构优化失去激励与动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无法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必须依靠人力资本来推动。 2. 人力资本可以为四川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智力支撑 四川民族地区要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应该从人的发展和进步入手。其中最重要的是转变人的思想观念,这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先导。因为人的行为方式是受思想观念的影响和支配的,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要以其智能和道德素质的提高为前提,所以人力资本价值提升有助于人力资本思想道德观念的更新、认知能力的提高、行为方式的转变和其道德品格、精神本质的重塑,从而为四川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3. 人力资本是四川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四川民族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在于高价值的人力资本的缺乏。在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背景下,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高价值的人力资本,只有人力资本价值提升,才能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才能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协调发展。由此可见,人力资本价值提升是四川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决定因素。 二、甘孜藏族自治州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本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 甘孜藏族自治州人力资本的现状 甘孜藏族自治州人力资源的总体文化素质偏低。据统计,2010年,全州小学以上文化人口占总人口的36.68%;大专及以上文化人口占总人口的2.79%。这种人力资源状况,一方面造成大量人力资源闲置、浪费;另一方面又由于缺乏高知人才,影响其他资本的吸收能力,造成新兴产业成长速度减缓。因此,能否充分开发人力资源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和运行质量。 (二) 甘孜藏族自治州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 资源开发利用不够。甘孜州河流集中、水能丰富,全州96%的地区都有河流流经。拥有理论上水能资源总储量约5700万千瓦,其中可开发约为3700万千瓦,占到整个四川省水能总开发的三分之一左右。目前甘孜州水电装机容量已经开发了300万千瓦左右,仅占甘孜州水电可开发量的10%,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 甘孜州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现已探明的矿产所有储量的总价值已经超过500亿元。但是,目前已开发矿产资源中多数开采矿产的企业属于民营企业,没有健全的组织机制和法制保障,因而在开发中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甚至在一些地区开采矿产过程中存在层层转包现象,结果出现由缺少技术和经验的当地人员开采的情况。无组织开采资源,缺少相应的技术支持,不仅导致开采的效率十分低,也导致对当地环境的极大污染。 2. 市场开发不足。甘孜州地理位置偏远,特殊的地理位置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甘孜州经济的发展,使经济贸易一直处于低水平阶段。与甘孜州相邻的地区绝大部分也同属于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地区自身经济发展状况也相对落后。因此,甘孜州虽然打通了与周边地区的道路连接来发展贸易,但交易量十分有限。同时因为道路运输贸易自身存在流通性差和运输成本高的特点,增加了商品贸易的成本,在贸易量相对有限的情况下不能看出其优点所在。甘孜州现已开通了航空运输线,但是受运输成本和本地气候的影响,航班运行极不稳定,航空运输对甘孜州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在短时期内不会产生明显的改变。 3. 产业发展不协调。自治州成立初期,甘孜州产业结构畸形,发展模式十分单一,三个产业中农业为主,几乎没有其他工业和服务业。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都一定程度地得到了加强与发展。目前,甘孜州的产业结构还处于不断发展和优化之中,在由第一产业为主到以第二产业为主的变化过程中,甘孜州要实现工业化还需要继续加大对工业的支持和投入力度。 (三) 甘孜藏族自治州人力资本存在的问题 1.人力资本开发与规划的重视程度不够。甘孜藏族自治州政府在人力资本开发机制中缺乏整体战略性观念,认知度存在着偏差。政府部门未把人力资源作为一种资本,因此对人力资本开发的投入仅限于国家规定的教育投入,导致人力资本开发的市场机制不健全。人力资源的开发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但绝不能紧紧依靠政府来完成。政府作为唯一开发主体过于单一,在开发过程中容易引起偏失,比如,加大了对资金和项目的引进力度,却忽略了对人才的培养和智力的软投资。 2.人力资本结构配置不合理。在甘孜藏族自治州,人力资本的结构性矛盾问题主要为拥有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高新技术人才严重不足。由于地处偏远,交通相对不发达,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信息相对闭塞,新知识、新技术与其他发达地区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尤其是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水平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对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缺乏力度。正是这种滞后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导致地域差距越来越大,从而难以引进高水平的人才,就连本地的人才也流失严重。 3.行业分布差距大。甘孜地区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大多分布在文化、教育、卫生等行业,而工农业、工程等面向经济发展的人才较为缺乏。如68.7%的专业技术人员分布在文化、教育、卫生等行业,工程类技术人员占12.5%,农林渔业类专业技术人员占11.9%,经济类专业技术人员仅占6.9%。此外,事业单位、全民所有制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非公有制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严重失调,整个甘孜地区非公有制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足总数的5%。 4.人才流失严重。人才流失严重一直是民族地区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在甘孜州一所中学,三年来流失的骨干教师竟高达十多人。本地现有人才,一旦考取研究生或是有了相对高的职称,为了获取更高的利益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或到外地发展,或被外地其他高薪单位挖走。待遇留人和事业留人在甘孜地区往往只是一句空话。工资收入低、事业无平台、保障不完备等都是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 三、以人力资本为依托促进甘孜藏族自治州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经济发展在近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人力资本的开发却相对滞后,这已经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要通过对机制的创新,对人才进行合理配置与有效规划,营造出适宜人才发展的外部环境,解决人力资本的开发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