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鞋论文网提供论文发表、论文查重以及本科论文写作、硕士论文写作、职称论文写作、毕业论文写作指导服务,上万成功案例,欢迎咨询。 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童鞋论文网
热门搜索
行政 教育 营销 法律 经济 护理 心理 会计 文学 工商 计算机 旅游
站内搜索:
童鞋论文网
 当前位置:童鞋论文网 > 经济论文 > 文章正文
 
河南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论文作者:童鞋论文网  论文来源:www.txlunwenw.com  发布时间:2020/1/20 8:08:27  

摘要:河南作为文化和旅游资源大省,为顺应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持续推动文化旅游事业实现新跨越,在产业规模、产品供给、品牌塑造、旅游惠民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2018年河南全省接待海内外游客7.86亿人次,同比增长18.2%,旅游总收入为8120.21亿元,同比增长20.3%,“老家河南”“中华源·河南”“中国历史开始的地方”等品牌形象名扬海内外,可以说河南文旅正迎来黄金发展期,也进入提质增速的新时代。但同时也应看到,与丰富的资源禀赋、与人民群众的期盼、与其他旅游强省相比,文旅产业在讲述河南故事、描绘河南文化、品味河南味道上还有不小的差距,还面临一些问题亟待突破。

关键词:河南; 文化旅游; 高质量发展;

一、河南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1、优质资源整合开发不够

“资源好”不等同于“旅游优”,河南作为旅游资源大省,人文资源丰富多彩,但是对文化资源、文化遗产和文化传统的挖掘开发营销还不够。具体来看,一是旅游资源效益提升不够,产品结构比较单一,众多旅游景区依然是节点旅游产品,综合效益较低。如图1所示,以2018年为例,河南5A景区拥有量位居全国第二位,但是旅游收入排名第十位,凸显出资源边际效益不高。二是传统中原文化挖掘转化不够,“古都、姓氏、黄河、武术、诗词”等文化元素展现不足,名人名迹整理展示不够。如图2所示,据数据统计,相比2018年旅游收入排名前五位的广东、江苏、山东、四川和浙江,河南在主要文化资源数量上具有绝对领先优势,但最终体现在旅游效益上暴露出河南传统文化优势转化的能力偏弱。三是旅游产品策划能力不足,产品缺乏原创性,中原特色不鲜明,优质文化产品供给体系不够丰富。四是宣传营销效应尚有欠缺,虽然近些年“老家河南”系列宣传片提升了河南旅游知名度,但在当下“流量为王”的娱乐氛围下,河南旅游的营销理念和模式还较为滞后,营销渠道和载体还较为单调,对抖音、快手等新兴网络媒介平台利用不够。

2、产品业态迭代升级不够

“慢旅游”更加需要“迭代快”,随着人们对旅游品质追求的不断强化,把节奏放慢、把特色彰显、把效益沉淀成为旅游发展的新方向。但是聚焦河南,旅游业态迭代升级缓慢,产品供给跟不上消费升级需求。具体而言,一是新型旅游业态匮乏,连少林寺、龙门石窟等招牌景点都还是以观光为主,强调休闲、度假、体验的文旅项目较少,高铁线路游、定制出境游、房车自驾游、低空旅游、康养旅游等高端旅游业态稀缺。二是城市旅游形式单一,郑州、洛阳、开封等文化名城“坐标效应”发挥不足,城市IP形象彰显不够,“夜景经济”发展滞后,主题公园、休闲街区、网红打卡地等缺乏,城市景区化发展缓慢。据携程旅游等发布的《2018年城市旅游度假指数报告》显示[1],十大“网红城市”河南省无一城市上榜,同时在今日头条等发布的《2018中国旅游城市排行TOP50榜》中,作为河南旅游品牌担当的郑州、洛阳仅以24位、36位上榜,由此可以看出与传统旅游强市相比,河南城市旅游竞争力整体偏低。三是乡村旅游发展滞后,除了重渡沟、郝堂村进入良性发展周期外,整体而言河南乡村旅游建设推进缓慢,旅游产品与项目大同小异,服务供给质量低,民俗村、古村落等特色产品缺失,高端精品民宿匮乏,个性化、精品化、沉浸式体验缺失,在品牌塑造上更缺少像江西婺源、浙江桐庐等乡村旅游热门目的地。

图1 2018年各省5A景区资源及旅游收入情况

(注:数据来源:文化和旅游部。)

图2 2018年部分省份文化资源及旅游收入情况

(注:数据来源:各省统计局。)

3、产业链条延伸拓展不够

“短链条”难以实现“高消费”。目前河南旅游业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不足,产业集群培育尚未完全实现,全产业链发展滞后。一是产业链条不长,“吃、住、行、游、购、娱”要素配置不平衡,“门票经济”仍占主流。据调查,在游客的旅游费用支出结构中,门票花费约占40%,食、宿约占40%,交通约占15%,而购物和娱乐两项仅占5%左右,专吃“门票”的景区居多,“一日游”占比较高。二是产业附加值不高,旅游衍生品开发不够,高品质、创意好、特色强的高附加值产品短缺,尚没有形成上下游高效衔接的旅游产品体系,这重制约了游客的消费潜力,最终导致游客人均消费水平较低。[2]

4、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不够

目前,河南旅游业全产业链缺乏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带动作用发挥不足,中小旅游企业运营模式缺乏创新。一是缺乏龙头企业引领带动,相对于北京、浙江、四川等国内旅游大省,河南旅游业企业规模较小,实力基础较弱,核心竞争力较弱,在全国有影响的旅游龙头企业和跨产业集团中屈指可数,由中国旅游研究院等公布的《2018年中国旅游集团20强》名单中,河南无一企业上榜。在新旅届研究院统计的36家国内主板上市旅游类企业中,北京、上海、广东、浙江、陕西排名靠前,河南旅游企业主板上市还未实现零的突破。二是缺乏龙头景区支撑撬动,由腾讯文旅发布的《2018年旅游业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国内热门旅游景区十强排名无论是自然还是人文景区,河南景区都无缘榜单。可以说相比于西湖、大雁塔、长隆野生动物园等全国著名景区,河南主流景区的全国影响力还远远不够,对省内周边景区的带动效应也不显著。

5、旅游目的地竞争力不够

在当前国内外的旅游线路布局中,河南多作为支线旅游,缺乏名誉海内外的精品旅游线路,“老家河南”的品牌效应发挥及关注度聚焦尚显不足。一是郑州、洛阳、开封等主流城市旅游目的地竞争力不强。据驴妈妈旅游发布的《2019端午出游总结报告》显示,周边游热门目的地TOP10及国内长线游最受欢迎目的地TOP10,河南没有一个城市进入榜单。二是县域旅游竞争力不强。如图3所示,据北京中研国新城市研究院等联合发布的“2018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市”榜单,登封、济源、栾川3个市县上榜,上榜县市数量在全国并列13位,与浙江、江苏、四川等省份差距较大。三是出入境旅游不平衡,入境游占比较低。据腾讯文旅等联合发布的《2018年旅游行业发展报告》显示,郑州、洛阳、开封等城市无缘2018年入境游热门目的地榜单,但鲜明对比的是“国内游及出境游用户出发TOP10榜单”中,河南分别位列第三位、第五位。

图3 2018年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市省域分布

(注:数据来源:北京中研国新城市研究院。)

二、河南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1、融合发展面临障碍

河南文旅资源分割严重,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效果不理想。一是管理体制融合尚不顺畅,机构合并改革还停留在表面,在具体工作中文化管理部门侧重从文化建设的视角考虑文化产业的发展,旅游管理部门则专注于旅游服务、市场化运行,都缺乏对文旅融合发展的规划和实践,甚至形成了“上面文旅工作谈文化、下面文旅工作抓旅游”的现实状况。二是文化产业竞争力不足,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国内外影响力的文化企业较少,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展会项目较少,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演艺产品数量也较少,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能力不足,总体上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与辐射效应。三是融合深度不够,融合渠道单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利用不足,大量的文物资源还停留在静态展示解说上,“一台演艺节目”甚至成了一种通行的模式。旅游产品、工艺品、艺术作品表演等转化为文化产品的能力有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利用不足,缺乏具有竞争力的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融合产品。

2、统筹规划力度不够

目前,河南文化旅游业在统筹考虑、科学规划、高端策划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一是缺少全局性、中长期的产业发展规划,大文游格局顶层设计还不完善。虽然在2017年河南已经出台了旅游产业“十三五”规划、转型升级行动方案,但那只是基于全省旅游业如何发展升级的层面,没有将文化旅游机构改革的新背景、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趋势纳入整体谋划,对如何将中原文化、中原名人、中原名迹等厚重的文化资源充分转化为旅游优势、旅游效益都还缺乏开拓性思考与谋划。二是缺少锐意创新、实践性强的产品策划,旅游线路、文创产品高端发展的路径还不清晰。目前,河南文旅在资源整合、龙头打造、产品设计、营销推介等产业关键环节上缺少高端化策划及高水平运作,缺少像四川大九寨、浙江四大古镇这样的精品旅游线路,以及如故宫文创产品这样的特色创意产品,文化旅游项目的特色化、主题化开发不够,相关的产品开发和产业链延伸不够,尚未形成与中原特色文化相匹配的旅游产业格局。

3、开放平台支撑乏力

河南旅游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省内外、境内外失衡状态,究其根本还是在于对外开放合作发展滞后,平台支撑乏力。一是高端平台缺乏。河南旅游业发展中缺乏开放平台支撑,客源开发渠道不广,在与国内外知名互联网企业合作上还不足,在推进智慧旅游、民宿发展、文旅融合、品牌宣传等领域平台功能发挥不足。二是大节、大会不多。虽然河南现在已经打造了新郑拜祖大典、洛阳牡丹花会、开封菊花展等旅游活动,但与西双版纳泼水节、青岛国际啤酒节、哈尔滨冰雪节等相比,河南还是缺少具有国际水准、能大幅提升河南国际知名度的特色节庆活动和高规格论坛展览,还没有形成一批参与度高、影响力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好的具有中原特色的节庆品牌。

4、管理服务水平不高

作为旅游业发展的软环境,河南旅游管理服务水平还偏低,功能整合配套不够,精细管理、优化服务的空间还很大。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短板,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完善,旅游交通网络不优,航空、高铁服务效能不足,旅游专线等公共交通不完善,旅游集散接驳和末端交通衔接存在瓶颈;“吃、住、行、游、娱、购”要素还得不到充分保障,旅游厕所供给不足,高端民宿发展还较为滞后。二是旅游管理服务滞后,人员素质不高,旅游综合管理水平跟不上旅游高品质化的消费需求;智慧旅游建设相对滞后,旅游信息获知、消费引导等信息化服务水平建设不足。三是景区运营水平不高,特色文化提炼不够,营销手段缺乏新意,渠道老化,演艺高水平制作匮乏。四是旅游市场监管不足,旅游市场乱象、侵害游客权益行为、文明旅游程度低等旅游市场监管的突出问题依旧存在。

5、高端人才支撑不足

在消费与投资两旺的背景下,高端旅游人才缺乏成为制约河南旅游业发展的瓶颈。一是旅游业态升级带来人才结构性短缺,冰雪旅游、民俗旅游、古镇旅游、特种旅游等新业态急需相应专业的旅游人才。二是“大智移云”新技术的运用导致高技能人才紧缺,随着AI、AR等技术在旅游行业大面积的应用和高频次的迭代,在项目策划、设备管理、游客体验、市场营销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新技术服务人员。三是“旅游+”融合发展急需更高的复合型人才,随着“旅游+”方式打造的新产品、新业态成为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涵盖多行业的混业发展模式急需管理水平高、专业技能强、发展思路新的项目管理人才,以及产品设计师、项目策划师、小语种人才等个性化人才。

三、推动河南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1、突出深度融合,践行文化旅游发展新理念

面对消费结构升级提速和信息技术渗透加速,河南文旅发展最迫切的是更新理念,并加快把新理念转化为行动,落实到产品和项目上,提升文化旅游发展质量。一是践行融合发展理念,围绕文旅融合、新旧融合、产业融合、城乡融合等四大融合,发挥文化旅游业的融合、催化和集成作用,带动形成深度融合发展新局面。二是践行智慧发展理念,聚焦5G、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应用,依托数字科技和互联网平台赋能,深化“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在文旅领域的应用,推动文旅产业转型,提升游客体验。三是践行跨界发展理念,在艺术、教育、体育、康养、科技、地产等领域探索“旅游+”跨界发展新模式,以游客体验为中心对文旅产品、内容、服务进行场景重构,重置文旅消费新场景,培育文旅新业态、新模式和新物种。

2、突出全域统筹,优化全省文旅发展新格局

按照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要求,依托河南文化旅游的资源优势、空间布局和发展现状,突出全域统筹,对文化旅游的发展定位、战略布局进行再梳理、再聚焦、再提升,谋划一批大项目、大平台、新产品、新业态,完善丰富“1336”战略布局。一是打造“1核”,整合郑州、开封、洛阳三市旅游资源,以国际知名、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打造郑汴洛文旅经济发展核心区[3]。二是培育“3带”,依托黄河、大运河、南水北调干渠等培育一批高端旅游精品线路,打造三大文旅经济带。三是发展“3圈”,围绕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三大名山,整合优势资源培育一批山水旅游精品,打造三大文旅经济圈。四是擦亮“6张名片”,擦亮功夫(少林、太极)、根亲(姓氏文化)、古都(历史文化)、诗词(杜甫、白居易、三苏等)、农业(农耕文化、花卉旅游、三品一标)、研学(青少年研学旅游),丰富提升功夫、根亲、古都等3张传统名片,努力打造诗词、农业、研学等3张新名片,把丰富的诗词文化资源和农耕文化优势转化为文旅产业优势。

3、突出创新引领,培育文旅融合发展新动能

围绕新产品迭代、新业态培育、新模式渗透、新项目支撑,加快河南文旅新旧动能转换。一是加速新产品迭代,紧跟文旅消费新趋势、新特点,提升产品设计策划水平,持续推出一批迭代升级高端产品,培育一批现象级的爆款产品和消费热点。二是加速新业态培育,紧跟产业融合跨界发展趋势,依托“文化+”“农业+”“工业+”“教育+”“地产+”“养老+”等,在城市夜间游、研学知识游、科技体验游、工业体验游、乡村民宿游、康养体育游等领域培育一批文旅新业态。三是加速新模式渗透,紧跟数字技术进步和渗透趋势,加速智慧文旅新模式在传统文旅产业中的渗透,实现“沉浸式互动体验”产品与传统文旅产品深度融合,培育一批具有中原特色的文旅新模式、新物种。四是强化新项目支撑,聚焦文旅发展新特点,围绕河南优势,谋划建设一批新的重大项目,如围绕贯彻落实《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谋划建设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围绕诗词优势谋划建设中华诗词博物馆等,开发运河之旅、诗词之路等新的精品旅游线路,形成文旅产业发展的新项目支撑。

4、突出“双品”提升,塑造中原文化旅游新形象

聚焦品牌提升和品质提升,增强中原文化旅游影响力和竞争力,塑造中原文化旅游新形象。一是实施中原文旅品牌提升计划,聚焦“1336”战略布局,开发一批枢纽型项目和标志性产品,打造一批精品景区和精品路线,培育一批游客打卡地,深化与飞猪、携程、马蜂窝、途牛等OTA平台的战略合作,创新“线上+线下”传播模式,因地制宜打造出具有中原特色的文旅新符号。二是实施中原文旅品质提升计划,加强文旅数字化建设,打造“一部手机游河南”平台;依托文旅大数据平台和人工智能算法,精准分析消费偏好、消费点评及行动轨迹等特征,优化游客消费体验,提升文旅产品服务精准度;补齐基础设施短板,重点实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三年行动计划;提升景区服务水平,全面落实景区流量控制制度;提升旅行社服务水平,规范在线旅游经营服务;提升旅游市场秩序治理水平,强化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建立“黑名单”制度,畅通旅游投诉渠道。

5、突出平台打造,拓展文旅开放合作新渠道

依托“五区”联动、“四路”协同,打造文旅高端平台,拓展国际国内开放合作新渠道。一是拓展国际开放合作渠道,持续办好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依托论坛实施“一带一路”文旅合作河南行动,提升河南文旅特色产品和品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力。二是实施中原文旅全球推广计划,积极参加全球联动的“中国旅游文化周”活动,推动“河南文化周”走向世界,支持各类主体在境外设立河南文旅营销中心,在全球搭建河南文化旅游宣传平台,推动实施入境游(国际客源)提升行动。三是深化港澳台文旅合作,持续推进与港澳台文化机构、基层文化组织的对口交流,面向港澳台青少年继续举办系列文化和旅游交流活动,开通豫港澳文旅合作直通车,做好内地游学联盟大会及系列活动。四是实施中原特色节会提升行动,提升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南阳世界月季洲际大会、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暨云台山旅游节、中国濮阳国际杂技艺术节、三门峡黄河文化旅游节、许昌三国文化旅游周等现有节会的影响力,谋划创办大运河文化旅游节以及其他具有区域优势的特色文化旅游节(博览会)等,搭建文旅合作交流高端平台。

6、突出要素积聚,强化文旅创新发展新支撑

突出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集群发展、高端人才支撑,加速集聚文旅发展核心要素,激发产业发展新活力。一是加快龙头培育,实施文化旅游“头雁领航”计划,引进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旅战略投资者,培育壮大一批品牌景区运营企业、旅行社、文旅投融资平台、产业基金等龙头企业,支持企业通过资源整合、兼并重组、品牌输出、跨界发展等方式打造现代文旅集团。二是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实施“25111”文旅产业集群提升工程,创建20个省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50个中原文旅名县、100个中原特色文旅小镇、100个中原文旅名村、100个文旅孵化器,培育壮大一批文旅融合发展新载体。三是加快高端人才集聚,支持引进文旅高端人才和短缺人才,加大对文旅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技术创新中心、孵化器以及文旅发展智库等平台的支持力度。设立省级文化旅游教育培训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实施文旅优秀企业家素质提升计划、文旅国际化人才提升计划、乡村旅游人才培训计划等。

参考文献

[1] 腾讯文旅团队:TalkingData.2018年旅游行业发展报告[R].2019.

[2]覃小华、方世巧:“互联网+”背景下旅游产业链的重构研究——以广西为例[J].对外经贸,2018(11).

[3] 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EB/OL].http://www.henan.gov.cn/2017/09-06/249103.html.

上一篇:风险社会视域下开放自强的余杭模式探讨     下一篇:夏河县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
 
客服老师 3982228081
本站网址 www.txlunwenw.com
郑重承诺 专业团队,保证原创与通过!
童鞋论文网真诚欢迎新老客户的光临与惠顾!
 
 热门文章
· 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续期研究
· 用户锁定效应视角下的网易云音
· 众筹产品创新性对融资绩效的影
· 南京市城镇居民冷鲜肉认知度问
· 摩拜共享单车可持续盈利研究
· 催生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原
· 社交媒体中不实信息转发主体心
· 基于网络平台的SPA模式研究——
· 基于游客感知的云台山景区微信
·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企业
 
 推荐文章
· 统一监护制度下父母处分未成年
· 对罪犯未成年子女社会化帮扶的
· 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角色定
· “三生融合”视角下“景村协同
· 滴滴打车运营现状调查分析
· 广播体操与戏曲的共生之路研究
· 国产荒诞喜剧《我是余欢水》和
· 小微项目学习研学旅行课程的实
· 夜间文化旅游消费的影响因素探
· 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生态系
 
 相关文章
· 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机制研究
· 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机制
· 涪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条件
· 依托信用大数据平台建设 促进经
· 产业融合背景下文化旅游产业发
· 四川眉山发展文化旅游存在问题
· 晋中市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 商於古道文化旅游景区建设现状
· 赫哲民族文化旅游演艺创新探讨

专业指导团队,准时守约,保证原创与通过,十年信誉,品质保证
童鞋论文网提供本科论文、专科论文、毕业论文、职称论文、硕士论文写作指导以及论文发表、论文查重服务
版权归童鞋论文网所有 禁止一切商用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