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内外经济金融的运行方式与社会科技水平的发展和技术的演变关联甚大,甚至可以将现代金融发展历程看作为科技发展史,从近及远来看,近些年手机APP、移动支付等设备得到大范围普及,21世纪最初十年诞生了数字银行,客户与科技终端的互动性增强,智能设备得到发展;上世纪90年代,数据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互联,公司内网、数据中心在因特网、局域网的发展下得到推广;上世纪80年代,ATM机得到推广,银行业务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不断向自动化发展;上世纪70年代,中央处理机推动金融通讯服务发展,实现连续、批量处理金融业务;上世纪60年代,信用卡业务随着微处理器和半导体的出现得到发展。可以说,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以及这背后的开放银行、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银行电子化及信息化等概念,均是在信息科技水平实现全面提升的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 关键词:商业银行; 金融技术; 数字化转型; 1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内涵 国际上许多机构对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进行研究并给出自己的意见:BGG认为当下正在经历第二波数字化转型趋势,并提出商业银行进行全方位数字化转型是面对全球业务下滑,金融机构经营面临高额罚款、合规经营成本上升等形势,得以继续生存的必然选择。麦肯锡对国际排名前几的商业银行进行调研,提出商业银行需要从打造数字生态圈、创新业务模式;将公司零售业务更加频繁地镶嵌在移动终端场景中;布局金融科技、提升客户消费体验等途径完成数字化转型。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一方面需要真正关注市场需求,以用户为导向提供金融服务,另一方面要厘清数字化便捷,梳理技术变革的轨迹,基于本土特色和全球经济发展规律进行转型和创新,清晰轻易商业银行在不同技术发展阶段下能够完成的创新模式。 2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环境分析 从市场需求角度来看,消费者需求处于动态变化中,从供给角度来看,政府层面相继出台多项金融风险方案举措,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科技水平更新迭代的速度持续加快,金融科技创新力度不断推进。综合以上要素将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面临的环境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从行业的层面来看。数字化转型能够推动金融行业竞争环境向良性转变,随着行业规则的演变,经营不善的商业银行可以宣告破产,那些经营不善的商业机构在未来几年内会被逐步出清,市场份额因而让渡给那些更有发展潜力、竞争优势的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能够在各个商业银行之间搭建合作渠道,通过共享跨区域客户、管理系统等技术拓展彼此的合作空间,降低经营风险,迎来更加崭新的技术环境和业务合作关系。 第二,从商业银行自身来看。国内外金融机构的经营环境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银行不仅面对更加复杂的金融业务,也要面对严苛的监管环境,传统业务的利润空间在互联网的冲击下越来越薄,因此商业银行需要通过数字化转型开发新的蓝海业务,利用数字化转型从基础设施、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组织架构、业务产品等方面进行改造,探索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第三,从监管层面来看,金融业务的风险控制对于社会稳定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国内外政府对银行业的监管力度都比较大,其在业务和产品中的创新行为也颇受监管部门“瞩目”。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监管部门,指定政策的目的无外乎以下三个目标:一是鼓励本土银行与金融科技进行融合,提高其核心竞争力;二是让本国居民和目标企业享受更多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提高商业银行的服务能力;三是方法金融系统风险,确定金融技术变革的红线以及能够带来的福利,优化监管恐惧,保持金融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因此,我国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之路必然绕不到国内政策的态度和相关部门的监管规定。 第四,从客户层面来看,商业银行进行数字化改革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摆脱传统业务中相对僵化的模式。而且,商业银行拥有大量的对公客户和私人客户,比起科技公司更容易获得客户的信任,因此天然具有更好转化“科技生产力”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3 现行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模式 3.1 数字化“虚拟”银行 香港金融管理局于2019年5月9日授予4家公司“虚拟”银行经营许可,许多发达国家内部其实早就产生了实质上的数字化“虚拟”银行,以英国的Atom Bank为例,该银行的业务规模已经可以与传统银行相比肩,对虚拟化银行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理解:一是为在线理财和支付业务提供结算服务,助力其他金融工具发展;二是基于大数据实现快速审批和风险管理控制,抢占传统银行的信贷业务市场。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数字化“虚拟”银行提供了发展的平台,是银行业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从根本上来看,商业银行想要通过发展虚拟化业务弯道超车,就要深刻理解“账户”“场景”“入口”这三大概念,抓住移动场景中的竞争先机。 3.2 大中型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模式 面对不断被挤压的市场份额以及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大中型银行纷纷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未来五年的发展战略,期望能够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应用完成管理创新。国际上的著名银行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致力于“数字化”建设。花旗银行将拥抱更多合作伙伴、提高运用数字化的能力、关注客户核心需求作为“数字化转型”核心战略;德银基于大数据技术改善用户体验,提高内部管理运营水平,通过对客户数据信息进行全面分析大大提升了业务处理效率。自从金融危机以来,许多资本纷纷投入银行领域,面对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资本们的反应也一如既往地开放和迅速,它们着眼于“科技为先”战略,坚持大数据原则,对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表现出非常开放和积极的心态。 4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中的难题 虽然数字化转型对于商业银行发展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但也要理性看待其中存在的困难: 第一,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理论基础需要继续夯实。数字化转型实践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迭代发生着快速的变化,理论的更新已处于落后状态,如治理机制、风险管理以及经营分析等理论基础亟需补充和创新,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之路虽然已经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和素材,但是在理论层面依然缺乏高屋建瓴的分析成果,需要综合政府宏观经济、市场发展和整个行业的视角把握商业银行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外在约束条件和内在运行机制。 第二,数字化存在滥用情况。数字化转型确实符合技术发展趋势,也是商业银行下一步发展的重要窗口期,但绝对不能“包治百病”,商业银行不能期望用数字化转型解决自己遇到的一切问题,这是不理性的看法,如果滥用数字化转型,将会出现严重后果。 第三,商业银行内部缺乏持续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动力系统。大中型银行内部部门较多,不同分支机构、部门、条线之间存在着内部竞争关系,数字化转型最终演变为各条线、各部门之间的竞争,长此以往只会流于形式,需要从内部建立有效的动力机制,促进内部更多人愿意推动数字化转型步伐。 第四,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战略需差异化管理。不同银行的竞争优势不同,所处市场环境和经营情况也不相同,要对数字化转型给自身带来的机遇有清醒的认识,根据自己经营规模、市场定位、所处环境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切不可将数字化转型看做普遍运动,否则“欲速则不达”,处理不当反而造成负面影响。 5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之方向 第一,构建数字化转型的边界与原则。商业银行从传统业务走向数字化的过程中,产业形式及分销模式已经从封闭走向开放,也表现出各种新兴方式,如虚拟型、智笑星、互联网型等等,开放必然会带来相应的风险,商业银行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首要工作是确保风险可控,可以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银行风控,如合规测试、运营风险把控、系统压力测试等,保障商业银行从传统业务向数字化过渡的安全性。 第二,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和智能化系统。商业银行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要优化基础设施,将量子技术、加密系统、生物识别等安全技术,区块链、云计算等分布式技术,物联网、移动互联等互联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其中,为业务创新提供更稳健的支持和保障。 第三,场景创新以客户为中心。通过移动终端的场景设置完成自我赋能,具体有以下三个途径:一是挖掘政府层面的数据信息,提高公共服务的智能性和便捷性;二是挖掘客户的碎片化金融需求,拓展服务时间与空间,对风险管理、资源配置和支付结算等基本服务进行创新;三是金融服务实现场景融合,为家庭配置财务管理和消费金额等零售业务,拓展产业及家庭信用链上的金融服务。 参考文献 [1] 陈薇贺.从疫情应对看银行数字化转型路径[J].中国城乡金融报,2020-03. [2] 龚逸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J].国际金融,2020-02. [3] 王丽娟.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三步走”[J].中国银行保险报,2020-02. [4] 王帅,付馨瑶.金融科技赋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国内外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