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潮州古城有2000多年历史,是历代州府治所,是全球“潮文化”的发祥地,素有“临海名邦”“海滨邹鲁”的美誉,拥有“世界美食之都”、中国十大“秀美之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瓷都”等城市名片,潮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发展文旅行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文旅行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本文从潮州文旅行业发展现状入手,针对金融推动潮州文旅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文旅资产估值困难、产权不清、风险缓释滞后等问题,提出拓宽金融服务生态面、畅通金融数据共享链、探索社会投融资模式等建议。 关键词: 文旅行业 金融支持 路径研究 2020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省潮州市指出,潮州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并殷殷嘱托要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使历史和当代相得益彰。2023年12月20日,广东省政府发布《汕潮揭都市圈发展规划》,明确优化潮汕文化旅游产业,突出潮州作为都市圈文化旅游中心地位,加强区域旅游开发统筹,提升潮汕旅游业的竞争力,打造世界潮人之都。近年来,潮州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视察潮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聚焦文旅产业提标增效,立足潮州千年府城传统底蕴以及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禀赋,加大文旅产业潜力挖掘,作为千年古城,潮州获评“世界美食之都”、中国十大“秀美之城”等称号,文旅成绩亮眼。2023年,潮州市全年接待游客数、旅游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53%、289.8%。 1 潮州市文旅行业发展现状 1.1 政策先行,促进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潮州先后制定《潮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潮州市古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一系列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相关的规划,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保护机制和活化利用体系,实施了一系列优秀文化遗产传承利用工作。其中《潮州古城提升行动计划(2020—2025年)》确定了潮州古城的发展目标,从逐步深化古城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建设更高水平的“文化潮州”、打造潮州古城保育活化典范、推动古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古城旅游业态的提升等6方面制定了24项具体的计划举措,为潮州古城的提升行动指明了方向,潮州古城的保护与建设也为潮州古城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1.2 筑优业态,弘扬深厚历史人文积淀 潮州作为“潮文化”的发祥地,风格独特,在建筑、艺术、宗教、戏剧、文学、工艺、饮食、民俗风情等领域,都能体现其历史渊源和独具一格的城市个性。以潮绣、潮瓷、潮雕、潮塑、潮剧和功夫茶、潮州菜等为代表的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2022年潮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2年末,潮州市现拥有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共8批106项,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7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7项;拥有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11名,其中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2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77人。潮州市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的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数量在全省地级市中名列前茅,在全国工艺美术行业中独树一帜。 1.3 激发活力,文化强市建设火爆出圈 随着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呼声日益高涨,公众对文化旅游、建筑遗产旅游的需求增大,潮州古城凭借悠久历史和丰富的优秀文化旅游资源,逐渐成为人们出游打卡的“新宠儿”,如成功创建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成潮人凝心工程镇海楼。潮州非遗在中法元首广州非正式会晤中大放光彩,央视《非遗里的中国·广东篇》《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韩愈篇)》《文脉春秋》在潮州拍摄并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广东饶平单丛茶文化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此外,系统打造“府楼猴”等城市文创IP,花灯节、焰火节,民俗文化巡演等文化盛宴广受好评,全市住宿设施接待游客人数增长七成。 2 金融支持潮州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具体做法 2.1 强化金融支持政策支撑,点燃城市发展新引擎 近年来,潮州金融监管部门完善制度保障和工作指引,出台金融支持潮州文旅相关工作指导意见、行动方案、战略合作等文件,构建全方位、全链条、多层次文旅产业金融服务体系。如连续两年制定出台《潮州市货币信贷工作指导意见》,明确创新构建“文旅产业+金融服务”发展模式,全方位提升金融支持潮州文旅全产业链发展质效;结合履职实际,在《潮州市产业发展布局“十四五”规划》提出,挖掘传统文化精髓和潮州文化地域特色,保障文旅融合发展融资需求和资金支持,大力培育文旅发展新业态,做强做大潮州特色文旅品牌;联合潮州市文广体局制定《潮州古城提升行动计划(2020—2025年)》明确,强化财政、金融、产业政策协同支持力度,推动古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2.2 用足专项货币政策工具,撬动优惠资金直达助企纾困 潮州金融创新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工具运用方式,推动央行优惠政策资金精准、直达文旅主体。2023年,潮州金融系统向3家法人银行累计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资金0.31亿元,惠及45家文旅重点企业主体;累计发放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激励金0.53亿元,撬动新增信贷资金0.84亿元支持文旅普惠市场主体发展;按照金融“23+10+8”条政策要求,引导潮州金融机构向受疫情影响的文旅企业主体提供延期还本付息金额达1亿余元,支持文旅受困主体纾困发展。 2.3 丰富文旅信贷产品和融资服务模式,着力缓解融资难题 一是因地制宜发力专属金融产品创新。结合潮州古城文旅发展实际,创新推出“文旅贷”“民宿贷”等中长期、免抵押纯信用文旅专属信贷产品合计7类。二是创新“金融+文旅”一揽子服务模式。鼓励银行推广运用协会授信、景区授信服务模式,引导银行围绕古城景区基础设施改善升级、古城建筑保护修缮、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和文旅综合体项目建设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三是依托中征平台、“粤信融”稳企业保就业平台、首贷服务平台,向银行机构推送有潜力、有需求的重点文旅主体项目白名单,并督促主动开展融资对接。截至2023年10月底,潮州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新发放文旅产业贷款3.31亿元,存量贷款余额4.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9.7%和80.4%,直接惠及文旅市场主体864户。累计促成银企对接53笔,新增授信金额0.82亿元,累计贷款余额1.77亿元,新增文旅首贷户企业15家,累计撮合首次贷款0.38亿元。 3 金融支持潮州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制约 3.1 文旅产业价值评估难,缺乏有效融资抵押物 一方面,缺乏融资抵质押物,增信措施不足。潮州文旅企业拥有产权、版权等无形资产,但目前缺乏经营要素的交易市场,使得旅游文化资源很难成为金融机构认可的有效资产。虽然潮州坐拥广济桥、龙湖古寨、许驸马府等国家历史风景名胜,但以景区股权、门票收益权、文旅标志商标权等作为抵质押物,存在价值评估难、贷后审查难、流转处置难等问题,制约无形资产用于融资。另一方面,文旅企业自身短板制约信贷支持。调研结果显示,多家银行机构反映,文旅企业具有重资本、轻资产的特点,普遍缺乏有效抵押物,同时,文旅企业属于人群聚集型产业,固定投入成本摊销费用较大,其中景区景点投入产出周期相对较长,且潮州市的景区景点多为免门票,前期疫情限制出行对文旅企业的主营业务影响较为严重。 3.2 文旅产业权属界定不清晰,制约金融资源有效转换 潮州古城文旅资源点多、线长、面广,但文化景区管理主体分散、景区经营管理权归属界定不清晰,缺乏明确承贷主体及产权市场化处置渠道。广济桥、牌坊街由市文广体局、城市综合执法局共同管理,但投资运营方为市文旅投集团旗下子公司,由于文旅产权、管理权及收益权归属模糊,导致无法以其作为信贷资产抵押,令两景区后续定期修缮、灯光升级等项目由于资金短缺而停滞。此外,潮州牌坊街景区大部分的民宿土地属租用资源,缺少土地使用权证及用地规划许可证,其项目建设无法顺利取得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导致无法获得大额度项目融资,难以直接抵押融资。 3.3 文旅融资风险缓释机制不足,信贷准入存在风险厌恶情绪 一方面,银行仍存在“惧贷、惜贷”情绪。潮州部分文旅企业信用信息不透明、财务管理不完善,银行机构难以及时、动态地获取风控基础信息,影响风控模型设计、风控措施实施和信贷产品提供。个别银行机构出于风险收益的考虑,存在一定的“惧贷、惜贷”情绪。另一方面,保险机构针对文旅产业开发的保险产品不足、服务不完善,辖区尚未有保险公司开发文化和旅游专属保险产品,缺乏对文旅产业的经营风险全面保险保障服务。多数银行机构暂未构建针对文化旅游企业特点的专项信用评级体系,且外部缺乏专业性评估机构,无法对文化旅游项目的可行性、效益性进行评估。 3.4 文旅市场经营缺乏整体规划导致创收能力不足,制约信贷规模扩大 一方面,潮州旅游景点多呈“小而散”的分布特点,景点内容单一、同质化严重,且线路缺乏合理规划。近年来新增景点潮州新八景规模较小,多为半天就能游完的“快消式”景点,针对年轻人和中等收入群体的高品质旅游产品供给不足。另一方面,特色旅游产品挖掘不足,如潮州拥有潮剧文化、大吴泥塑、土楼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资源较为分散,且开发创新力度不足,文化产品和服务品种较为单一,难以满足消费者的多层次需求,创收能力不足导致信贷项目审批的资金受限。 3.5 文旅下游项目开发整体水平不高 调查显示,一是缺少专业运营团队人才,如潮州牌坊街虽然吸引了具有创业意识的民宿经营者前来投资,也带动了当地居民兴办民宿的热潮,但专业运营人才却很少,零散化、非专业化经营占比达70%以上。二是高质量服务不够。超过60%的受访企业表示,目前露营、民宿等周边游业态准入门槛低,旅游资源整合不足、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商家嗅到商机便蜂拥而至,有的商家为了揽客打“价格战”,但露营需要的停车场、淋浴间、卫生间等配套设施却跟不上。三是可持续发展受阻。旅游新业态尚属于探索阶段,土地、资金、技术等支持要素不足,制约可持续发展。受访企业表示,新业态经营者专业管理知识匮乏,政府部门支持发展的力度不够。如广东省旅游规划与营销协会表示,省内户外露营产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汽车、休闲露营营地规划和建设标准缺失,申办手续繁琐复杂,一些地方甚至企业经营露营业务却没有相应的工商注册信息。 4 政策建议 4.1 拓宽“金融服务生态面”,优化文旅产业融资环境 一是健全文旅金融服务组织体系及管理架构,鼓励、支持全域范围内设立文旅支行、特色网点、专属服务窗口等,加强业务考核激励约束,单列特色文旅产业信贷专项额度,推动金融资源下送,服务重心下沉、审批权限下放。二是完善融资配套政策支持,配合探索出台文旅主体权益及资源产权价值评估、流转处置方法及标准,统一建立产权登记抵押管理平台,拓宽融资抵押担保范围及价值,推动文旅主体无形资产融资功能实现。三是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改善和加强对文化和旅游企业的信贷服务。 4.2 畅通“金融数据共享链”,健全银企融资对接渠道 一是深化政银沟通协作,强化数字、信息化赋能,加快搭建统一、权威涉企政务服务信息数据平台,联合金融、税务、法院、市监、公安等部门企业背景信息归集整合、域内共享,打通银企信息互通共享渠道,支持银行机构经申请和授权即可通过大数据信息平台获取有关系用于贷前审查、授信审批,提升文旅主体信贷可得性和便利性。二是探索建立文化和旅游企业资产及产品评估体系,支持盘活文化和旅游企业资产。鼓励采取多种措施稳定文化和旅游行业从业人员队伍,改善对文化和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征信服务。三是搭建常态化银企对接平台。了解企业家真实的声音和看法,掌握他们差异化需求,同时把银行的金融产品和优惠政策积极宣传出去,打破信息壁垒,以企业为本,为企业服务,让企业与金融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4.3 探索社会投融资模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一是通过财政与金融共同设立政府引导基金以及运用PPP模式等方式,鼓励支持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文化和旅游领域发展,更好地助力文化和旅游产业复苏和高质量发展。整合各类财政扶持资金,吸纳企业资金、银行信贷资金、信托资金、保险资金等设立文旅产业发展引导基金,通过基金管理方式对重大文旅项目进行投资。二是要鼓励实力雄厚、发展前景良好、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减少文旅企业对银行信贷的依赖,推动金融支持结构更加合理化。三是金融机构还可以设计一些特色债权融资工具。例如,面向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开发,发行“文化旅游专项建设债券”。这类债券采用项目资产及未来收入流抵押方式,为具有一定收益预期的文化旅游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同时,还可以发行文化旅游主题收益凭证,向社会公众预售景区门票、娱乐项目使用权等,吸引公众参与文化旅游项目投资,实现普惠金融效果。 4.4 以专业化为抓手,提升游客获得感 一是利用大数据合理采集游客的旅游行为习惯、消费行为等数据,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方略,完善客户维护和营销前后端服务,推广应用线上旅游服务系统。增强景区活动体验,丰富景点文化内涵,打造文旅IP(知识产权),将IP建设融入产品、服务,甚至旅游的每一个环节。二是加快推动文旅与科技深度融合,建设特色化、智慧化旅游景区,着力培育文旅行业发展新优势、新动能。可加速5G与直播行业融合,实现景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激发游客的消费潜力。三是充分利用国家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强技术合作与人才培养,将大数据、云计算、5G、VR、全息投影等数字化技术应用于文旅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创新创意赋值旅游产品,通过数字科技投入和创新,在技术上将抽象的文化具体化,与旅游情景相叠加,提升游客的文化感知。 4.5 以人才为支撑,助力文旅行业可持续发展 一是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依托高校资源,开展免费线上技能培训,提高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与高校开展合作,对旅游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进景区的实习机会,让学生与当地旅游消费市场接轨,提升实践能力。二是设立名家工作室,结合地方文化特色,选择文化和旅游领域代表性名家,设立戏剧、曲艺、文物、导游、手造等门类的“名家工作室”,充分发挥行业内名家的传帮带作用。对行业优秀人才给予稳岗补贴、人才补贴及住房、子女入学等优惠政策,评选行业高技能人才及优质大师工作室,适当予以补助,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氛围。三是有关部门应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加强舆论引导,建立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机制,坚持“最大限度用好人才”的原则,逐渐完善晋升机制,更好地调动文旅业人才的积极性;加大激励制度,采取各种形式充分掌握人才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 周锦,王廷信,数字经济下城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和路径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21,(5):70-77. [2] 邹统釺,走向市场驱动的文旅融合[J].人民论坛,2021:107-115. [3] 唐露,金融支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金卡生活,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