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入,高质量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高校的财务管理需要满足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被动核算反映型模式很难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求,财务管理转型势在必行。业财融合可以打通部门壁垒,畅通信息渠道,为财务管理进行全方位、全要素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剖析高职院校推进业财融合的困境,指出相应的出路,旨在助力高职院校业财融合建设。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业财融合 困境与出路 一、引言 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逐渐渗透到财务管理工作中,使得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成为一种必然。而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及高质量发展步伐的加快更是对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外驱内需的环境下,高职院校推进业财融合,完成财务管理思维和模式的改革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当前,高职院校业财融合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对高职院校业财融合的研究也相对少。 二、高职院校业财融合的概念 关于业财融合的概念,诸多学者展开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基于不同视角,主要形成了信息融合论、组织融合论、价值融合论三种观点。 信息融合论从信息视角出发,认为业财融合的本质是以业务流程信息为基础,以管理会计工具为依托,融合业财信息,实现决策优化和风险防控,这与《管理会计基本指引》提出的融合性原则不谋而合。 组织融合论从组织管理视角出发,指出业务和财务分别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主张业财融合是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目的和行为的融合,其本质是“业务经营牵引财务发展,财务发展支撑业务经营”。 价值融合论从企业经营目的出发,认为业财融合的归宿是实现价值创造贯穿业务始终。 本文综合上述三种解释,从广义视角看待业财融合,认为高职院校业财融合是指站在学校整体工作的角度上,立足信息化环境,借助管理会计工具,共享共生业务、资金与信息数据,把握关键环节与流程,有机整合业务活动和财务活动,实现业务和财务的双向参与,达到优化决策、防控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 三、高职院校推进业财融合的意义 (一)有助于落实财务精细化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财务精细化管理以细为基调,将财务的触角伸向业务的各个环节,针对各项业务建立起标准化、规范化的资金管控流程,进而牢牢守好学校的钱袋子。业财融合将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数据集成在信息共享平台上,每一笔资金都可追溯到具体的经济业务,构建起相伴相生、相互印证的数据生态平衡。财务部门可以即时获取业务信息,主动参与业务全过程,将成本效益理念贯穿始终,使每一笔钱都花在刀刃上,实现预算对支出的刚性约束和软性调控,充分达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监督效果,切实做到资源利用最大化和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二)有助于实现财务转型,提升财务管理效能 财务转型是满足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争创双高院校的内在需求。业财融合有助于财务转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助于财务工作思维的转型。业财融合建设将学校战略目标、业务年度规划、资金年度计划等自上而下、由前向后地建立关联,降低基础核算工作比重,提高决策服务工作比重,推动工作思维向以提供决策支持服务为主转型。 二是有助于财务工作者角色的转型。业财融合建设可以实现重复工作自动化,简单工作标准化,规定动作流程化,让财务工作者释放出时间与精力倾注在管理财务上,实现从记录员到分析师、参谋师、监督员的角色转变,充分发挥财务的专业价值,提升财务管理的效能。 (三)有助于增强风险管控,促进业务稳健发展 高校业务稳健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基础,而稳健发展的根本是有效管控风险,降低风险发生概率。业财融合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可以实现财务管理信息与科研管理、教学管理等业务信息的实时共享、集中应用,解决信息碎片化、零散化的问题。同时,信息共享平台作为沟通的桥梁,将财务部门和各业务部门联结,财务部门可以跳进业务看财务,跟着业务学财务,跳出财务做财务。实现事前提前预测、事中重点监督、事后全面反映,形成动态跟踪、闭环监控的科学管理模式,弥补内部控制漏洞,有效管控各类风险,促进业务稳健发展。 四、高职院校推进业财融合的困境 (一)思想认知不统一,业财融合文化不浓厚 业财融合认知不统一是推进业财融合建设的思想困境。 一是领导层没有建立起业财融合统筹思维。领导层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学、科研等业务成效上,没有意识到管理会计中业财融合理念是业务增量提质的助推器,没有意识到业财融合建设是一个自上而下、全员参与的必要系统性工程。 二是普通员工对业财融合存在认知差距。部分财务人员习惯以旁观者的态度静观业务的自然运行,缺乏推进业财融合的主动性;而有些业务部门更是对业财融合保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认为业财融合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与其无关,业财部门之间相互融合、彼此信任的业财融合文化还不够浓厚。 (二)信息化建设不成熟,业财融合技术不给力 信息化建设不成熟是制约高职院校实现业财融合的技术困境。 一方面,信息化不足和信息化过度现象并存。学生管理系统、教务系统的信息化程度较高,甚至有些系统存在过度建设的情况,而财务系统的信息化程度偏低,信息化程度的较大差距影响了彼此进行信息共享与合作的主动性。 另一方面,信息系统缺乏有效联结。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各个部门均基于自身需求购买信息系统,各系统存在不兼容、数据统计口径不一致等问题,无法实现有效对接,阻碍了数据这一新质生产力价值的释放。 (三)机构设置不科学,业财融合组织不适配 机构设置不科学是高职院校推进业财融合的组织困境。合理的机构设置要与部门职责相匹配,业财融合的实现需要财务部门扮演领航员的角色,准确识变,积极改变,主动求变,将部门职责定位由单一核算转变为面向战略与规划、业务决策与分析、合规性核算与信息共享,根据业务需要设置相应科室。然而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财务部门职责侧重于单纯的会计财务,财务部门基本稳定不变地分为核算、结算等基础会计科室或岗位,缺少预算管理、成本分析等管理会计科室或岗位,不利于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协同合作与组织整体功能的发挥。 (四)管理会计方法应用不成熟,业财融合工具不全面 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内部控制等管理会计方法应用不成熟是制约高职院校推进业财融合的工具困境。高职院校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时存在预算编制不细致、预算执行不可控、预算绩效评价不完善等问题,不利于全面预算管理对业财融合促进效果的发挥。 (五)管理机制不健全,业财融合外在动力不足 管理机制不健全是高职院校推进业财融合的机制困境。目前高职院校对业财融合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未形成相应的管理机制,导致相关部门及人员缺乏积极行动的外在推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