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随着职业生涯发展与专业提升的需要,不少中学英语教师会尝试将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心得与实践经验通过论文的形式加以总结呈现,以便与更多的同行展开交流探讨。撰写学术论文一般要引用一些其他文献的内容,但是很多中小学英语教师由于缺乏专门的指导和训练,在文献引用及参考书目的罗列方面感到非常困惑,论文中的引文格式和参考书目格式很不规范(程晓堂,2005)。文献引用不规范会使论文的可信度与科学性遭受质疑,往往会给读者留下一种学术不严谨的感觉,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到论文的整体质量。按规定,在各类型出版物中,凡是引用前人或他人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都要对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地方予以标明,并在文末列出参考文献表(陈浩元,1998)。因此,引用他人文献时要进行规范的标注,以便读者考证引文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为了更好地呈现与分析教师论文写作过程中文献引用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拟结合多年论文评审的经验,将引文不规范的现象归结成四种类型,即有“零散痕迹”无“整体呈现”、有“参考书目”无“引用痕迹”、有“形式罗列”无“内容考证”与有“引用意识”无“学术素养”。针对这些常见问题,笔者建议教师从意识提升、专业阅读与系统训练三方面全面改善自己的学术素养。 二、文献引用存在的常见问题 撰写论文一般需要结合他人在相应领域内的已有研究成果,因此往往要引用文献。由于不少中学教师缺乏专门的指导和训练,在论文的引文格式和参考书目格式上很不规范。笔者将常见的文献引用问题概括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有“零散痕迹”,无“整体呈现” 我们经常会看到,不少论文作者在行文过程中会引用某某专家或学者的观点,甚至有的论文作者还会将相应的话语标上引号,或在括号中注上所引用话语的作者姓名与发表年份。不难看出,这类作者在论文中向我们展示了文献引用的“痕迹”,似乎也在向读者宣告:我写这篇论文引用了他人在相关领域内的学术观点或已有成果,而且也老老实实地进行了标识。但是,在参考文献部分并没有提供相应的参考文献。 【例1】在一篇关于英语课堂师生话语互动有效性的论文里,作者写到“关注教师提问就要关注在问题预设与调控中的教学目标与生成资源,关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意外的、潜在的教学资源。教师提问的预设需要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调整与优化,课堂动态推进的建构过程需要教师教学积淀与教学机智的支撑(张强,2008)。……在互动式的话语交流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建构知识,而在非互动式话语或假互动的话语中,知识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大量的研究表明,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的知识比教师直接传授的知识更容易被学生理解、记忆(程晓堂,2009)。” 该论文作者在正文中对引文进行了标注,表现出一定的引文意识,但缺乏相对完整的引用常识。作者虽然引用程晓堂(2009),但是在参考文献部分没有提供该文的相关信息。因此,读者很难找到该观点所引用文献的具体来源,因为程晓堂在2009 年所发表的学术成果很可能不局限于论文作者引用的这一项。总之,在一篇规范的学术论文里,但凡正文中显性或隐性的引用,都需要被标识,并且要在论文的末尾将文中实际引用的文献以列参考书目的形式加以整体呈现,以便于读者查阅与考证。 (二)有“参考书目”,无“引用痕迹” 与第一种情况相反,有的论文作者在行文过程中没有任何引文标注,却在论文的末尾列出了相对完整的“参考书目”。换句话说,尽管在正文后列出了一大堆参考书目,读者却未能在正文中看到相应的引用痕迹。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除了作者不知道文献引用规范的情况外,还有以下两种可能: (1)论文引用过多,如一一进行标注的话,基本上就再也没有自己的内容,于是索性就不进行标注;(2)论文写作实际上根本没有引用相应的文献,参考书目的罗列纯粹是在形式上给人制造一种“规范”的假象。 【例2】在一篇关于高中英语阅读问题链教学的论文中,作者指出“有人根据问题链在化学科目中的教学功能将它们分为引入性问题链、差异性问题链、诊断性问题链、探究性问题链、迁移性问题链、弹性化问题链、总结式问题链和递进式问题链八大类。而我们可以根据英语阅读教学中不同的提问时间和作用将问题链进行适当分类……” 参考文献:王后雄.“ 问题链”的类型及教学功能[J]. 教育科学研究,2010(5): 50–54. 该论文作者在论述问题链分类时似乎引用了别人的观点,却未在正文中明确列出准确的引文信息。令人感到困惑的是,在参考文献中又出现了疑似该观点所引用的文献信息。为了让读者明确引言出处,论文作者必须在正文中明确标注观点来源。具体可修改为: 王后雄(2010)根据问题链在化学科目中的教学功能将它们分为引入性问题链、差异性问题链、诊断性问题链、探究性问题链、迁移性问题链、弹性化问题链、总结式问题链和递进式问题链八大类。而我们可以根据英语阅读教学中不同的提问时间和作用将问题链进行适当分类…… 【例3】在一篇关于高三英语写作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的论文中,作者行文流畅,不乏精辟的论述。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没有发现任何一处引用的痕迹,初步的感觉是这可能是一篇作者原创的教学实践性论文,但读到最后却意外地发现了以下参考文献: 陈俭贤. 高三英语写作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J].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4(1): 80–84. 余唯贵. 对高三英语写作教学的反思与建议[J]. 英语教师,2013(9): 14–16. 由于该论文作者没有在正文中标注任何引用信息,读者便无法根据所列的参考文献按图索骥地去考证引文的真实性与论文的原创性。如此一来,论文的可信度与科学性就受到了质疑,论文的质量就很难得到保证。 论文作者应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引用的文献要进行恰当的标注,没有引用的不随意在参考书目中罗列。学术论文的严谨性要求我们做到:但凡是在参考书目中列出的文献,读者必须能在正文中看到相应文献被真实引用的痕迹并被恰当地加以标注。 (三)有“形式罗列”,无“内容考证” 如果说前两种情形更多意义上是由于作者对学术论文写作规范不知道、不清楚所导致,那么有“形式罗列”无“内容考证”则更多地关乎学术的严谨性。一方面,一些教师引用文献时,自己并没有亲自阅读过所引用的原始文献,有的甚至直接用网上搜索来替代严肃的专业阅读;另一方面,不少教师由于缺乏常态的专业阅读,对本学科内的专业期刊了解不够,在文献引用时捉襟见肘,经常性地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引用的一些文献“身份可疑”,他们往往是非公认的学科正规期刊(一些甚至是非法期刊),缺乏必要的学术可信度。 【例4】论文《高考阅读语篇在高三写作教学中的有效利用》选题尚好,观点总体明确,论据基本充分,方法合理,材料具体,逻辑无明显问题。按打分标准来看,应该是一篇不错的文章,但我们在参考文献中发现了以下引用书目: 陈凤梅. 基于高考试题语篇的高三英语写作教学 [J].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2(13):60–64. 该论文作者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使得引用文献“身份”带有不确定性。但凡关注基础英语界期刊的教师都会知道《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是由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月刊,怎么会有2012 年第13 期呢?一般来说,论文作者产生上述错误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没有直接阅读该原始引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