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家重视并着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科“内部”涉密学位论文主要由专业学位的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构成。针对“内部”涉密学位论文认知盲区和管理漏洞问题,提出申密关键期、关键人和关键任务概念;提出问题导向实现“研究生院—学院—图书馆”无缝隙衔接管理机制;提出图书馆研究生“第二课堂”保密宣传教育、国家信息政策、科技创新及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普及等研究性支持讲座,着力实现其信息教育功能全覆盖。 关键词:《保密法》;“内部”涉密学位论文;工程硕士;申密关键期;隐性流失; 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1.1工科“内部”涉密学位论文特性 “内部”涉密学位论文,主要以工科技术学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即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为主体。国家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2017年1月17日国家教育部发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其主要精神是,我国实行研究生教育结构历史性转型和战略性调整,继续推行研究生教育从培养学术型人才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转变政策,逐渐加大专业学位比例至60%,着力打造适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专门人才。 “内部”是工科技术学科申请专利成果转化前的受法律保护的待定状态,属于实质意义上的非涉密但是享有与涉密学位论文同等法律保护的特殊类别。以学位论文专业学科内容是否涉及国家秘密为底线,而区分涉密论文与非涉密论文。内部”非涉密学位论文占比全部涉密学位论文95%以上,保密期限一般为2年,我校每年约产生140余册/条,主要学科广泛分布于机械、电子、电气、计算机技术、能源与动力、水利与土建等一系列工科技术学科领域;商业保密约占3%-4%;军工项目约占2%。 专业学位侧重工艺设计、先进制造、前沿技术等突出其“工艺性”,因此“内部”涉密学位论文是科学技术专利成果转化的重要来源。 1.1.1成果转化性 “内部”涉密学位论文首先是工科教学或科研成果,由于成果隐含原创的技术活性,即具有成果转化性的基本性质。 1.1.2准专利性 “内部”涉密学位论文成果的审批是由各个保密单位的依法专家组织,按照严格法律程序审定的,专家审定隐含技术发明内容时则酌情给予“内部”涉密裁定。国家《保密法》《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是其根本的法律依据。因此,工科“内部”涉密学位论文成果转化具有定向性,即准专利性或准专利状态。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抽烟调查统计,我国专利成果转化率较低,一般仅为10%,远低于发达国家40%水准。我国专利数量自2011年始保持快速增长,2015年国内企业发明专利授权26.3万,其中高校占2.99万件,但质量较低维持在6年期限;中科院占比约2%,全院有效发明专利平均维持5.2年;维持10年以上仅占5.5%。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认为国内专利维持年限短,成果转化率低,意味着成果转化远远不够,他呼吁要妥善处理好知识产权,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通道,即法律专利评估能力和专利质量薄弱。 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之所以成果转化率较低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有的项目尽管商业前景但大学、研究院所没有动力去推行而致使转化率低下;原因之二是很多项目立项时没有考虑商业前景,或项目实施之后发现没有商业价值。 习近平同志曾经强调:“关键核心技术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反复强调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性。现实反映出科技创新理念、市场方向和国际视野的大问题,专利成果转化任重道远。 1.1.3成果保密性 工科学位论文具有成果转化性与成果保护性特性,那么,工科“内部”涉密学位论文因其专利成果转化申请的待定状态而具有法律意义上的保密性,依法进入涉密科技管理的法治轨道,与向政府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相结合是一项法律性严肃性的系统工程。也以此本质上有别于普通的公开学位论文或因故错失申密机会的毕业生学位论文。必须加强对“内部”涉密学位论文系统化保密管理的正确认识,防止源头上进入“盲区”。高校研究生毕业生主体如何及时申请涉密保护,从而检验相关保密基础管理工作。 1.2申请涉密的遗漏问题 实践证明,自研究生开题立项始直到盲审前的三个学期的期限,是个人根据专业发明相关度大小,而提请毕业论文申密的“关键期”,这一特定时期自己作为是否是申密“关键人”,需要对于申请涉密这个“关键任务”进行自我评估和专业预评。现实实践中,往往由于各个培养单位保密小组负责制,大多各自为政,效果呈参差不齐。如果缺乏及时有力的统一领导协调机制,以及一种解决具体问题的可操作的任务流程管理,极容易致使部分具有申请专利资质的毕业生,茫茫然被申密遗漏了,结果是而进入论文答辩,论文答辩时经专家评委点评方才明白自己成果原来能够达到申请专利的资质,但是由于已经进入答辩程序即意味着学位论文成果已经被公开化状态,再履行申请专利前的申密保护已不可能,为时已晚。对学校科技创新的损失可能是千分之一,对学生科研损失也许是百分百,每每发生,案例许多,不一枚举,煞是痛心。 申请专利前的申密保护遗漏,有的是显性的即明确自己成果具备专利成果转化的可能性,而因故错过申密保护;更多是隐性遗漏表现即经专家评审才获知成果已达到申请专利资质的情况。后者充分说明保密宣传教育整改工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2分析问题 2.1认识上的盲区 实践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是思想观念认识下的作为,是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结果。涉密学位论文的涉密性,是实践中依据《保密法》,以学位论文的学术内容是否涉及国家秘密为底线,而区分涉密论文与非涉密论文。而“内部”涉密学位论文涉密性实是法律规定性。实践中往往出现“不是真正保密论文,不怕出事担责任”而轻视侥幸,流于等同普通学位论文,因此整个“内部”申密涉密管理流程中,往往正是由于缺少正确认知和闭合管理通道,诸多不确定因素造成管理过程中的各种“漏洞”。 2.2管理中的漏洞 管理的漏洞表现在:第一,保密宣传教育没有到位,未能够使每个相关毕业生都能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从而懂法遵法,自主地管理自己科研行为;第二,本单位保密工作性质和规律没有把握准确,以至于未能够有利有节有计划地开展工作;第三,从研究生院,到各学院培养单位副院长负责的保密领导小组,体制机制已经建立健全,遗漏的不单单是几位毕业生申密或申请专利的资格与机会,是科研事业开端的对母校管理的失望,实是制度管理的责任心、使命感与执行力的失败;第四,以问题为导向,打破部门壁垒,实现部门合作,应当是解决申密漏洞问题的重要对策。部门之间完成任务流程靠什么支撑?靠的是事业心、使命感、忠诚度和大局意识。不提倡那种“各扫门前雪,”讳莫如深的明哲保身态度。图书馆应当发挥“第二课堂”辅助作用,协助职能部门做好保密宣传教育工作。 3解决问题 3.1讨论的意义 习近平同志曾在2016年5月全国科技大会强调指出:“科技创新首先是观念创新,制度机制创新和文化创新,重在落实。”并且强调“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英明论断。 国家《保密法》第四十二条明确规定:“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组织开展保密宣传教育、保密检查、保密技术防护、泄密案件查处工作,对机关、单位保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近年来对工科研究生知识产权保护相关信息需求的调查显示,各种涉密学位论文产生或管理中,均在不同的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法律知识缺失问题。科技创新学位论文不仅是本体上的文献学文献,或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尤其是实质上的前沿科技成果。如果基础工作缺失,则直接影响数据安全、个人成果传播、科技创新以及研究生教学成果特色数据库共建共享的战略性全局问题。 因此,必须加强制度创新管理,防止科技成果隐性流失,以问题为导向促进部门合作,促进以学生为中心以著作权人为主体的保密信息教育。对此本课题讨论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和现实意义。 3.2解决问题的思路 基于图书馆信息教育职能,以问题为导向,我们不禁在思考:学校图书馆在教学科研与申密保密工作中的“居间”作用是什么?挖掘图书馆资源及信息教育职能,凝心聚力助推学校保密宣传教育工作为主要思路。 围绕学院工科研究生毕业生申请专利成果转化的管理,图书馆基于职能所能够助力的是,主要是信息咨询和专题信息教育讲座形式。多年来的实践心得是,以高校参加国内CALIS学位论文数据库建设平台共建共享事业为切入点,各成员高校在近20年积累丰硕成果数据基础上,互联网条件下进行数据分析、挖掘、研究的经验和能力同时在增长,了解掌握工科研究生的信息需求是什么?不断探索针对性信息服务的一切可能性,因此认为在图书馆“第二课堂”针对研究生群体研究性支持的信息教育,在功能和内容上存在着较大的创新空间,应当力争其功能内容的全覆盖。 第一,涉密学位论文管理是一项法律性规则性技术性时效性较强的保密工作,学校职能部门应当依法将“内部”涉密学位论文管理纳入法治轨道,严格贯彻落实监督实施其保密制度。 第二,学校图书馆涉密学位论文收藏单位,应当充分端正对“内部”涉密学位论文管理这一保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正确理解和掌握执行学校保密制度及其规范,实行“第一责任人”负责制;制定执行相关业务流程,突出申请涉密相关的“关键期”、“关键人”、“关键任务”等供研究生自查;防微杜渐,配合协助学院做好每期毕业季前夕保密宣传工作。 第三,图书馆应当充分发挥和挖掘研究型图书馆的信息教育职能,以研究生知识产权保护相关保密知识·法律知识、法治经验及典型案例潜在需求为导向,在“国家信息政策与学位论文数据库建设”“保密知识宣传”“科技创新相关法律法规普及”等讲座中,反复强调“关键期”·“关键人”·“关键任务”的概念,运用案例供研一年级研究生群关注;适时供研二年级研究生群开题伊时,即可审查自己所拟课题的涉密性问题,并由此建立保密意识对自己课题实施监管;提醒校外盲审前夕的研三年级研究生群体进行最后的自我审查机会——“您的论文是否涉密”的问题,不啻在毕业生紧张迎接论文答辩前的时段再次亮出一张“警示牌”。倡导研究性学习,要求研究生牢固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培育法律保护能力,注重在科研活动中运用法律进行自主管理。 第四,应学校科技管理职能部门邀请,配合做好全校保密员保密宣传教育讲座。图书馆作为一面研究生教学提供信息服务的“窗口”,了解其文献信息“需求”;见证了各种著作权维权教训或“纠纷”案例;从中不难发现存在的问题。在实践基础上结合研学国家《著作权法》、《保密法》以及科技创新相关法律,与科技管理职能部门和学院专职保密员一起探索交流,以史鉴今,取长补短,是十分必要且可行的。这种宝贵尝试意义在于部门交流为以问题为导向的深度无缝隙部门合作管理开启了路径。 4结语 总之,我国工科“内部”涉密学位论文作为科学技术专利成果转化的重要来源,具有成果转化性、准专利性、成果保密性的特性。当前,对涉密学位论文的管理存在认识上的盲区,管理上的漏洞,特别是申请专利前的申密保护遗漏。因此,图书馆涉密学位论文收藏单位要对“内部”涉密学位论文管理这一保密工作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充分发挥和挖掘研究型图书馆的信息教育职能,以研究生知识产权保护相关保密知识、法律知识、法治经验及典型案例潜在需求为导向,促进部门合作,加强管理制度的创新,配合全校保密员做好保密宣传教育,促进以学生为中心以著作权人为主体的保密信息教育,防止高校科技成果隐性流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