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国家着眼于开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河南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沿线的重要省份,应主动融入,积极作为。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调研时强调“河南要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做贡献”的指示要求,更为我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指明了方向。2015年11月,河南省制定出台了《河南省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并将密切人文交流合作列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六大重点任务之一,旨在通过经济、文化之间的协调互动,全面构建河南对外开放新格局。因此,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原文化的对外宣传注定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和价值。如何更好地将中原文化的对外传播融入“一带一路”的国家工程项目中,在推动“一带一路”工程向前发展的同时,中原文化能够借助多种传播途径实现对外传播是本文关注的焦点问题。 二、中原文化外宣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原文化对外传播大致存在如下问题。 (一)品牌国际影响力不足 文化品牌是特定区域文化对外传播的一张王牌,其引导力量可以促进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文化资源的对外交流传播,提升区域国际形象。河南是文化资源大省。目前,河南省比较典型的文化品牌代表有民间艺术如淮阳杂技、宝丰魔术、马街书会等,文化村镇品牌如民权画虎村、祀县书法村、朱仙镇版画村等,文化旅游精品品牌景区如龙门石窟、少林寺等,实景剧目品牌《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等,影视栏目品牌如《梨园春》《武林风》《华豫之门》等,报刊品牌如《大河报》《销售与市场》等[1]。但是,从传播效果上来讲,仅有“少林寺”之“少林功夫”名扬中外,其他的文化品牌更多的是仅为国人及少数海外华人所了解。笔者曾有机会走访过各地的外国友人,他们对河南的认识普遍停留在“少林功夫”和“太极拳”上面,其他的中原文化资源如安阳殷墟、老子《道德经》、龙文化等,他们几乎一无所知。因此,要广泛传播中原文化,必须首先确立文化品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二)对外传播模式相对单一 中原文化的对外传播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就目前情况来看,中原文化外宣模式相对较为单一,还是以政府官方投入投资为主要形式,以报纸、书籍、电视等传统媒介为宣传途径,一些具有广泛传播效果的资源、传播手段和传播渠道还没有被充分调动和组织起来。以老子文化为例。老子文化在中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对一些老子文化核心文本《老子》《道德经》的翻译,仍主要是传统的纸质媒体,所以,海外传播效果并不明显[2]。再有就是花木兰的例子。本来花木兰是河南豫剧的经典形象,也是中原文化的经典代表,但是,由于对外传播渠道太传统老旧,文化资源没有很好被利用。所以,当花木兰的形象被美国迪士尼公司以动画大片《花木兰》的形式重新阐释搬上荧幕的时候,我们只能扼腕叹息[3]。因此,我们迫切需要进行对外传播的管理机制创新、体制创新,从单一的对外传播全面升级到整合营销传播时代。 (三)文化传播途径学术化 自夏朝至北宋3000多年间,有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河南,有1500个古今姓氏发源于河南,5700余位河南名人在二十四史中有记载。整个河南,已经查明有价值的不可移动的文物有7万余件[4]。截至2014年,中国成功申请世界文化遗产29项,其中河南就有5项,河南中原历史文化的厚重显而易见。然而,细究我们会发现,中原历史文化资源更多的是被一些中外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等青睐,对外传播更多地停留在学术层面。比如我省知名的社会学刊物《河南社会科学》《中州学刊》《殷都学刊》等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影响力,不同程度上起到了传播中原文化、共享人类文明的作用。其中《殷都学刊》主要发表与甲骨文及殷商文化相关的研究文章,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而且还发行到海外近20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较大声誉。然而,让笔者汗颜的是,竟然国内好多人只知道“甲骨文”,却不知道安阳,更不知道“甲骨文”的故乡在安阳的历史事实。中原传统文化中的伏羲文化、老子文化、黄帝文化、龙门石窟文化、开封宋文化、安阳殷墟文化等在中华文明乃至世界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但绝大多数只是被专家学者提及,外界知道的人屈指可数[5]。因此,如何把看似枯燥,实则有丰富内涵的中原历史文化以灵活多样,普及大众的形式面向普通民众尤其是年轻群体,吸引外来受众,是一个很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三、中原文化外宣解决策略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构建交流平台 首先,深度挖掘中原特色文化内涵,找准文化定位,建立以特色文化为核心内容的文化产业园区及企业。各级政府要积极给予政策扶持,鼓励个体资本投资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及建设,“官、商、民”共同参与文化产业开发,发挥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制定法规条例对一切破坏特色文化发展的不良民间操作加以制止及惩罚,保护特色文化资源,为中原特色文化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围环境和内部合理机制。其次,加强文化交流,构建对外文化交流服务平台。目前河南省有代表性的文化产业园区为大多数人所知的仅有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许昌钧瓷文化创意产业园以及镇平县玉文化产业园,很多具有良好文化资源的文化产业园区尚未构建。因此,要进一步优化配置文化资源,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学习外省及国外先进文化资源配置经验,积极引进外部优质文化资源,加快中原文化特色产业国际化建设步伐,提高对外文化交流平台的搭建规模和质量,实现中原文化深度融合,广泛传播。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引导下,河南省有代表性的文化产业园区可以逐步与沿线国际及地区的文化产业园区或相关文化产业品牌交流合作,实现互惠互赢。2015年11月19日,华特迪士尼(中国)有限公司与河南省人民政府签署《关于华特迪士尼(中国)有限公司落户河南的战略合作备忘录》,决定在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投资建设郑州项目,主要从事迪士尼文化衍生品、动漫和消费品授权业务及电子商务零售业务。此项协议的达成就是河南省与外国知名文化品牌合作,文化产业深度融合的一个成功典范,必将给河南省文化经济注入巨大活力,传播中原文化,提高中原文化的软实力。 (二)整合文化资源、发展新业态 河南省民间艺术产品丰富,例如浚县的泥咕咕、淮阳的泥泥狗、开封汴绣、洛阳唐三彩、安阳青铜器、许昌钧瓷及濮阳麦秆画等都极具中原文化鲜明特色,实属民间艺术珍品,但是,如此众多优秀的文化产品在海外却依然缺乏相应的知名度,更没有能够大量地投入海外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