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刊是连续内部资料性出版物,指机关、企事业单位为指导工作、交流信息,拨出专门经费创办的、按一定周期印制、在本系统或相关单位与人群间免费赠阅交流的出版物。内刊虽没有公开刊号,但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可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学界多关注公开刊物,忽视了内刊存在的问题。有些内刊选题策划煞费苦心,内容丰富生动,装帧设计时代特色鲜明,但细细阅读就会发现语言文字等方面的各种瑕疵。 编校质量关乎出版物的整体质量 出版物编校质量主要指编辑加工质量和校对质量,是衡量出版物质量、提高出版物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新闻媒体和出版物要为全社会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做出榜样。”1998 年,新闻出版总署下发《关于加强对报纸、期刊、图书审读工作的通知》。2001 年,国务院颁布的《出版管理条例》重申:“出版物的规格、开本、版式、装帧、校对等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保证出版物的质量。”2015 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出版物质量专项年”编校质量不合格图书,并给予相关出版单位警告的行政处罚。高质量的出版物,不仅表现在其具有较好的内容,还应具有较高的编校质量。语言文字的不规范和错讹频出,将给文化传播、社会进步带来负面影响,出版物应在规范使用语言文字方面起到示范作用,努力杜绝语言文字错误。 传承工匠精神,提高内刊编校质量 《辞海》如此界定“编辑”工作:“指新闻出版机构从事组织、审读、编选、加工、整理稿件等工作,是定稿付印前的重要环节。”①编辑职业很像裁缝,所用材料不是针线、布料,而是文字。何为裁缝?裁缝乃工匠也。编校人员传承裁缝的匠人精神,有利于内刊编校质量的提升。 (一)何谓工匠精神 李克强总理说:“我们要用大批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②提到优质制造,人们往往想起瑞士、德国、日本等国家的产品,它们的工匠精神也被宣扬和推崇。工匠精神就是对工作、事业的全神贯注、精益求精。工匠精神不是舶来品。《庄子》中“削木为鐻,鐻成,见者惊犹鬼神”的梓庆,隋代造桥匠师李春,清代皇家建筑工匠世家雷氏家族……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漆器等,证明古代中国是“匠人之国”。在今天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要继承这种弥足珍贵的精神。 (二)内刊编辑如何在编校工作中发扬工匠精神 1. 热爱工作,耐住寂寞。编校工作是闷活儿。编辑工作机械呆板,令人感到压抑孤寂。编辑是“幕后英雄”:扶植、培育百花竞艳,自己“俏也不争春”。内刊编辑工作更能考验一个人能否坚守理想。守着没有国家正规刊号的刊物,有人心生自卑转岗转行,有人却出于热爱驻守岗位释放正能量。优秀的编辑,首先要能忍受寂寞,要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境界。对于内刊编辑来说,正确认识自身工作,树立事业心,是当务之急。一个人的事业心首先来源于他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认识。有些内刊编辑认为自己的工作可有可无,削弱了工作的信心和热情。确实,内刊主要面向本单位本部门,读者面小,对外赠阅也多出于交流和交换的目的,影响力不大,但这并不等于此类出版物价值不大。上个世纪80 年代,一些高校领导觉得办内刊不合算,不想办了。厦门大学潘懋元教授的观点是:高校办个内刊,花上两三万块钱,一年刊发几十篇文章,效益相当大。③认识到这一点,内刊编辑们一定会干劲倍增。 2. 脚踏实地,学会吃苦。编校工作是累活儿。编辑工作流程复杂繁琐。编辑不像教师上课,一门课越讲越熟悉。编辑每天面对的是全新的稿件,需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编校工作。定期出刊的压力,稿件加工、校对中出现的防不胜防的差错,是编辑每天面对和承受的压力。稿源匮乏,也是内刊编辑们面临的一大困境。绝大部分内刊编辑部没按要求配备编辑,编辑往往要承担初审、编辑加工、校对、发放等多项任务。更有甚者,个别编辑部常年只有一名专职编辑。在任务重、压力大的境况下,一个好编辑会不畏艰辛劳苦,甚至以苦为乐,不会自我减负。 3. 细心严谨,精益求精。编校工作是细活儿。一个错误的标点,一个错误的文字,稍不留神,就会在眼皮底下溜走。如何避免差错?首先要细心严谨。鲁迅纠正许钦文小说的一个细节:“又《传染病》一篇中记打针(注射)乃在屁股上,据我所知,当在大腿上,改为屁股,地位太有参差。”对文章多读几遍、对文字多校几遍也是好办法。通行的做法是三审三校,而精品期刊通常是五审、六审,甚至七审、八审,真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粗心大意,得过且过,出版的产品质量将极不可靠。柯蒂斯出版公司创始人——赛勒斯·H·K·柯蒂斯说:“当许多作者在刚出炉的书中发现可怕的文法、造句、不实资料、排字上的错误,甚或更糟糕的,被幸灾乐祸的朋友或评论家指出这些错误时,都不禁感叹:‘今天的珀金斯在哪里?’”④一个好编辑,会谦虚谨慎,精益求精,从稿件内容到稿件格式,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勤查勤对,精雕细琢地修改、加工、润色,即使工作再累,也决不敷衍。邹韬奋这样表达过办刊态度:“与其敷衍,不如不办;如其要办,决不敷衍;我在职一日,必努力一日,宁愿卷铺盖,决不肯昧着天良敷衍。”“决不肯昧着天良敷衍”,即凡事要问心无愧对得起良心。 4. 勤于学习,不断追求。编辑工作是学习和积累的过程。知识充盈,有助于练就火眼金睛。文字是信息和知识的载体,是编辑工作的基本工具和手段。编辑要具有良好的文字功底、丰富的文字使用经验。编辑界前辈林穗芳做过统计:合格的编辑要掌握6000 个通用汉字的音、形、义和用法,才有消除错别字的能力。新时代背景下,编辑应具备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学习与自己所负责的专业、学科、栏目有关的专业知识,学习外语及各种新知识、新学问,学习行业相关标准,学习编辑理论、编排规范、编辑技巧和新媒体的应用,学习有关新闻出版的法律、法令和法规,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