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鞋论文网提供论文发表、论文查重以及本科论文写作、硕士论文写作、职称论文写作、毕业论文写作指导服务,上万成功案例,欢迎咨询。 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童鞋论文网
热门搜索
行政 教育 营销 法律 经济 护理 心理 会计 文学 工商 计算机 旅游
站内搜索:
童鞋论文网
 当前位置:童鞋论文网 > 论文发表 > 文章正文
 
我国中小学师德问责政策的演进逻辑与理性选择
论文作者:童鞋论文网  论文来源:www.txlunwenw.com  发布时间:2025/1/14 9:30:46  

摘要:中小学师德问责政策的日臻完善是提高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的必经之路,对促进中小学生的和谐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通过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有关中小学师德问责的相关政策,发现我国师德问责政策经历了初步创立时期、寻觅探索时期、发展深入时期和日渐成熟时期四个阶段。其演进呈现出以改变师德困境为目的的动力机制、以多种渠道保障政策落实、以教育公平为政策目标的价值取向和以文本形式表达政策话语的逻辑。未来我国中小学师德问责政策将朝着育人为本的动力机制、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政策工具助力过程保障、政策话语日益合理科学等方向发展。

关键词: 中小学师德问责政策  发展历程  演进逻辑  理性选择

中小学师德问责政策的日臻完善是加强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的必经之路,对促进中小学生的和谐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学师德问责的相关政策的梳理与深入解读,分析政策演进的逻辑,以期为中小学师德政策的科学制定提出政策建议,助力我国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学师德问责政策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同时教育政策也陆续出台。通过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有关中小学师德问责的教育政策,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中小学教师师德政策初步创立时期(1978—1984年)

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指出:学校应该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1]4。这是改革开放初期师德建设的重点。自此开始,中小学教师师德的重要性开始提上日程,这一时期颁布了有关中小学教师师德的政策。第一,以思想政治素质作为评价教师师德的标准。1978年出台的《关于评选特级教师的暂行规定》中“以思想政治素质代师德”对教师师德在思想作风和共产主义觉悟方面提出要求,并指出教师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第二,出台了针对中小学教师师德的政策。1984年教育部、全国教育工会出台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试行草案)》从国家情怀、教育规律、思想指引、师生关系、遵纪守法、个人生活六方面对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行为作出规定,是我国首部规定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专门文件。

(二)寻觅探索问责中小学教师师德时期(1985—1996年)

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强调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要求重视教师的意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该文件重视教师在教育中的作用,是对教师师德提出进一步要求的铺垫。这一时期师德问责政策呈现以下特点。第一,开始规定师德底线。1986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中强调教师应该热爱职业,端正思想,发展自身能力,还指出教师应该爱护学生,禁止体罚学生。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首次为中小学教师划定师德红线[2]。《义务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师德建设法治化进程的开启。第二,开始注重教育公平。1991年国家教委、全国教育工会发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师德规范》)指出面向全体学生,发扬奉献精神,这是对教育公平的强调。第三,重视思想政治素质。1993年国务院出台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对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进行强调,需要教师坚定正确的政治态度和从业态度,提升业务水平,更好地指引学生。此文件对教师的思想品德、教学技能、知识水平、教育观念等方面提出要求,有利于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

(三)深入探讨问责中小学教师师德时期(1997—2009年)

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各行各业从业者的收入增加,教师付出和回报不均,促使教师队伍中出现违背师德准则的现象[3]。随着我国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教师收受礼品、有偿补课的事情时有发生。为了保证教师群体的廉洁,一系列政策颁布出台。这一时期的师德有关政策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依法执教提上日程,强调教师不仅要注重言传,还要注重身教。1997年对《师德规范》进行了修订,开篇指出教师要“依法执教”,同时强调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要遵守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强调教师的法律意识和政治站位。并要求教师平等对待学生,不能歧视学生,重申禁止对学生进行体罚,《师德规范》的修订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第二,强调教师应廉洁从教,与家长和谐相处,共同助力学生进步。2000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围绕教师的行为、语言、与家长的关系等方面提出要求,面向教师队伍整体,规定不得借职务之便谋私利,这有利于保护教师职业的“廉洁性”。除此之外,该文件还提出不得公开学生名次,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第三,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合法权益,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2006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对教师的法定职责、从教规范、资格职称、福利待遇、培养教育等方面进行说明,尤其强调对学生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的保护。2008年又一次修订的《师德规范》强调创新精神、全面素养,首次提出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有利于多元化教育评价标准的形成,也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四)中小学教师师德问责政策日渐成熟时期(2010年至今)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我国进入21世纪之后的第一个教育规划,也标志着我国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一时期,有关中小学师德问责的政策日渐成熟,主要呈现以下几方面特征。第一,采取多种手段,推进师德建设。国务院2012年印发的《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进行师德教育,完善师德考核机制,加强学生、家长、社会对教师行为的监督,根据师德表现进行奖惩。2013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主张从七个部分出发,重视师德、培养师德,对优秀事迹进行表彰激励。第二,明确中小学师德失范行为及惩罚措施。2008—2013年,上海市奉贤区每年进行师德建设专题调研,从调研数据看,有偿家教是师德失范中最严重的问题,占比高达67%[4]。这一时期教育部2015年出台的《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和《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以下简称“2015年《补课规定》”)都明确指出中小学教师不得利用职务之便收受礼金,不得进行有偿补课。此外,教育部于2014年印发的《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针对中小学教师的违规行为,明确了不同的处理方式,师德问责有据可循。第三,日益重视师德在教师考评中的重要地位。2022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强调坚持师德为先,严格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202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2024年《意见》”)中指出,坚持师德违规“零容忍”。

二、中小学师德问责政策的演进逻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师德问责的教育政策经历了创立、探索、深入和日渐完善四个时期。那么背后的演进逻辑如何,在此借助发生学取向、过程取向、目的取向和政策话语取向四种取向的政策分析模式来进行分析[5]。

(一)以改变师德困境为目的的动力机制

针对师德内涵泛化、师德表现浅化、师德现象简化、教师形象理想化四大师德困境[6],近年来的师德问责政策体现出以改变师德困境为目的的动力机制。第一,师德内涵逐渐明确。从1978年《暂行规定》强调思想政治素质代师德,到1984年《要求》从六大方面对中小学教师师德提出要求,再到1991年颁布的《师德规范》,师德的内涵日益清晰明确。第二,注重师德表现。中小学教师不仅仅要教书,也要育人,更要做到为人师表。1997年修订的《师德规范》对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情怀、职业素养、集体观念、个人品德等方面加以规约,两个《师德规定》则要求教师廉洁从教,对师德表现要求愈加深化。第三,强调师德底线。近年来,随着师德内涵逐渐明确,有关政策文件也明确了中小学教师的师德底线。例如,两个《规定》明确了禁止有偿补课、收受礼品等教师的禁行行为。第四,教师形象“人”化。2000年教育部发布的《意见》提出了师德教育的内容,关注教师的心理素质,2018年国务院出台的《意见》指出优化教师教学环境,促进教师教育资源的公平。改革开放以来的师德问责有关政策以改变师德困境为目的,不断完善。

(二)以教育公平为政策目标的价值取向

一直以来,公平备受公众关注,教育政策始终注重教育公平。政策目标的公平取向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方面,表现在要求中小学教师爱护全体学生。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指出面向全体学生,给予关爱。2000年教育部出台的《意见》提出不得公布学生名次,防止中小学教师用有色眼镜看待学生,较为有效地杜绝了以成绩作为学生评价标准的现象发生,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另一方面,表现在明文规定禁止教师收受礼金和有偿补课。两个《规定》对教师行为进行了进一步明确。禁止教师收受礼金有利于教师不偏不倚,公平地对待每一名学生。禁止教师有偿补课使得教师把所有精力用于学校教育,让每名学生同时接受最优质的教导,公平地接受教师教育。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教育公平,反映到教育诉求中,教育政策也越来越致力于促进教育公平。

(三)以多种渠道保障政策落实

教育政策是从教育问题出发制定的,对比改革开放以来有关中小学师德问责的政策文本和政策实施过程,政策落地的保障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以法律形式颁布有关中小学师德问责的政策,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2015年《补课规定》中指出:禁止直接或变相的有偿补课,对违规行为施以批评直至相应的行政处分。通过法律的强制性规范教师行为,有利于学生平等地接受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其二,完善对政策落地的监督机制。为使《规定》落地生根,教育部要求加强对教师的管理,社会可对教师行为进行监督举报。通过畅通违规举报渠道,接受家长、学生、社会等各方面的监督,发现在职中小学教师的违规行为并依法处理。其三,通过其他政策辅助师德问责政策的落实。如《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都对教师的教育行为、教师职责和学校办学提出了要求,其中有关条例涉及到有偿补课的相关规定,有利于《补课规定》的落实。教育政策的落实,需要自上而下各方面的支持,通过完善教育政策落地过程中的保障,可以更好地实现政策目标,解决教育问题。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末页 
上一篇:数字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探赜     下一篇:“专创融合”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
 
客服老师 3982228081
本站网址 www.txlunwenw.com
郑重承诺 专业团队,保证原创与通过!
童鞋论文网真诚欢迎新老客户的光临与惠顾!
 
 热门文章
· 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续期研究
· 用户锁定效应视角下的网易云音
· 众筹产品创新性对融资绩效的影
· 南京市城镇居民冷鲜肉认知度问
· 摩拜共享单车可持续盈利研究
· 催生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原
· 社交媒体中不实信息转发主体心
· 基于网络平台的SPA模式研究——
· 基于游客感知的云台山景区微信
·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企业
 
 推荐文章
· 统一监护制度下父母处分未成年
· 对罪犯未成年子女社会化帮扶的
· 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角色定
· “三生融合”视角下“景村协同
· 滴滴打车运营现状调查分析
· 广播体操与戏曲的共生之路研究
· 国产荒诞喜剧《我是余欢水》和
· 小微项目学习研学旅行课程的实
· 夜间文化旅游消费的影响因素探
· 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生态系
 
 相关文章
· 诵读法在中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应
· 中小学体育教师对开展阳光体育
· 和田地区中小学汉语课堂教学模
· 高师院校与中小学合作问题研究
· 信息时代网络应用对农村中小学
· 社会历史之谜的解答——《<政治
· 近代西方哲学中的自我观念及其
· 文化产权交易市场研究综述
· 中小学语文教材改革若干问题研
· 山西省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动意愿

专业指导团队,准时守约,保证原创与通过,十年信誉,品质保证
童鞋论文网提供本科论文、专科论文、毕业论文、职称论文、硕士论文写作指导以及论文发表、论文查重服务
版权归童鞋论文网所有 禁止一切商用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