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与意义 长期以来,中蒙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领域有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2014 年8 月21 日,中蒙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蒙古国关于建立和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将中蒙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题为《守望相助,共创中蒙关系发展新时代》的演讲,提出中蒙要做守望相助的好邻居,要做互利共赢的好伙伴,要做常来常往的好朋友。2014 年9 月习近平会晤俄蒙总统时提出建设“中蒙俄”大走廊,意味着内蒙古可构建经过蒙古国、俄罗斯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中蒙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确立,标志着在未来的发展中,中蒙两国将在更为广泛的领域,尤其是经贸领域与人文领域开展更加丰富的互惠互利的交往与合作。 
古时,蒙古草原就是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有学者指出,汉朝时期就存在草原丝绸之路,东起蒙古高原,西至黑海、地中海沿岸地区,横贯欧亚北方草原地带[1]。草原丝绸之路对当时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商贸流通、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现今国家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并不是要简单地重现古代丝绸之路,在性质上,它是集政治经济、内政外交与时空跨越为一体的历史超越版; 在内容上,它是集向西开放与西部开发为一体的政策综合版; 在形成上,它是历经几代领导集体谋划国家安全战略和经济战略的当代升级版[2]。事关国防安全、经贸安全、能源安全、边疆安全等重要领域的全局性国家安全问题,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 当前,中国是俄罗斯和蒙古国的最大贸易伙伴,2013 年中俄双边贸易额是888 亿美元,到2020 年的目标是2000 亿美元,中蒙双边贸易额是60 亿美元,到2020 年的目标是100 亿美元。中俄蒙三国领导人在杜尚别会晤上,倡议就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同俄罗斯跨欧亚大铁路、蒙古国草原之路进行对接,打造中俄蒙经济走廊成为战略共识。对于中国而言,以“中蒙俄经济走廊”构建为切入点,确保中国的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得以延续。“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战略意义还在于围绕着中国与周边国家合作走廊的建设,会使与周边国家的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得到深化,把互利共赢的周边外交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战略规划纳入到一个整体地区发展框架中,对于调整国内经济结构、维护周边地区稳定,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具有重大作用[3]。这必将赋予草原丝绸之路新的经贸内涵与国家使命。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底蕴是丝绸之路文化,这种文化认同是经济合作的支撑,而教育恰恰是形成文化认同的基础。内蒙古与蒙古国山水相连、人文相亲、口岸相通、经济互补,具有得天独厚的合作条件和基础。陆路边界4600 多公里,陆路口岸就有16个,在中蒙贸易中占有重要位置。蒙古国更是内蒙古的主要国际贸易对象,有关资料显示,2014 年5月份以来,内蒙古对蒙古双边贸易呈持续上涨态势。前三季度,对蒙双边贸易额28. 6 亿美元,同比增长38%,增幅比2013 年同期大幅回升了51. 6 个百分点。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提出的“8337”发展思路,要努力把内蒙古打造成为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建成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充满活力的沿边经济带。可以说,发展对蒙古国以及俄罗斯的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建设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既契合国家战略,更是内蒙古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战略机遇。 二、探索与实践 在建设面向未来的、守望相助的中蒙关系发展的新时代,面对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尤其是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的美好预期,内蒙古财经大学将牢牢把握机遇,找准战略切入点,全力打造高端的教学科研团队,培养一流的人才队伍,为促进中蒙经贸合作可持续发展,研究、构建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并重现辉煌,贡献智慧与力量。 ( 一) 成立内蒙古财经大学乌兰巴托商学院,全景式培养中蒙经贸人才 在中蒙经贸合作中,蒙古国的市场特点、政治因素、人为因素等一些不利因素影响着中蒙全面合作的发展[4],面对这样一些限制性因素,首要任务是培养一大批熟悉蒙古国法律、熟悉蒙古国市场、熟悉蒙古国政治环境的人才。基于发展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需要,服务当前中蒙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并着眼未来,内蒙古财经大学将与蒙古国立大学、蒙古国商学院等高等院校联合成立内蒙古财经大学乌兰巴托商学院,发挥内蒙古财经大学的学科和专业优势,尤其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财经人才的办学特色,以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建立科研和教学有机结合、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国内与国外培养有机结合、国际视野与本土智慧有机结合的人才协同培养机制,本、硕、博全景式、长周期培养,为中蒙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培养大批实践技能强的创新应用型人才,服务中蒙经贸合作现实的人才需要,并促进中蒙经贸关系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 二) 组建协同创新中心,多维度研究与服务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