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发展乡村绿色体育事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乡村振兴”及“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国家战略的提出,绿色体育与旅游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越来越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我国步入新发展阶段,机遇与挑战均发生新变化的战略机遇期。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是贯穿“十四五”时期乃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过程的战略导向[1]。绿色体育是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和谐发展的身体运动形式[2]。乡村拥有丰富的绿色体育与旅游融合资源,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大有作为。乡村绿色体育与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能够有效改善当地自然环境、升级产业结构,是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新发展阶段应充分发挥绿色体育与旅游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功能和作用,以绿色体育与旅游融合助推乡村振兴为内生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进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因此,研究新发展阶段绿色体育与旅游融合助力乡村振兴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新发展阶段 绿色体育与旅游融合 乡村振兴 1新发展阶段绿色体育与旅游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困境 1.1绿色体育与旅游融合助力乡村振兴观念滞后 绿色体育作为一种新的运动价值理念,不仅是新发展阶段助力乡村振兴的内在驱动力,也是体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当前绿色体育在乡村被视为边缘领域。与此同时,一些经济发展落后的乡村对绿色体育发展的解读是片面的、错误的,他们认为体力劳动便是体育锻炼,休闲体育被视为贪图享受、不务正业。究其根本原因是农民在平日工作中劳动强度大,实际收入较少,基于这种经济背景,乡村在消费结构上更趋于选择一些实用、耐用的物质产品进行消费,而对于精神层面的消费产品缺乏有效的引导和知识普及。此外,乡村体育企业认为发展绿色体育是在体育基础上追加投入和成本,出于经济利益的考量,在现实举措中,负责人往往忽视绿色体育发展,甚至因体育产业制造出大量的生活垃圾、产业污染,为绿色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带来瓶颈。 1.2绿色体育助力乡村振兴资源供给不足 绿色体育是绿色时代的产物,更是体育运动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3],但目前绿色体育助力乡村振兴这方面的资源供给不足。首先,乡村绿色体育基础建设相对薄弱,加之在乡村餐饮、交通、通信等方面服务水平有限,绿色服务供给的缺失限制了优秀社会资本入驻乡村绿色体育领域,同时影响了当地承接大型体育赛事的接待能力与承办吸引力。其次,乡村绿色体育基础设施配套不足、污染严重、绿色体育专业人才缺失。绿色体育配套方面主要体现在数量不足,结构单一、设施老旧等问题,且场地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学校、企事业单位等,这些单位通常只对内开放,在一定程度上乡村居民参与绿色体育空间受到严重限制。再次,在绿色体育人才建设方面,由于乡村绿色体育爱好者在平日锻炼里缺乏专业的技能指导,技能水平停滞不前,绿色体育获得感大打折扣。这些客观条件降低了乡村居民参与绿色体育的热情和兴趣,体育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严重地制约高素质农民绿色体育人力资本的全面提升[4],资源供给不足,阻碍了绿色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全面发展。 1.3绿色体育助力乡村振兴政策不完善 政策是有力促进绿色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地方政府政策的积极落实是促进绿色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有力保障。但目前绿色体育助力乡村振兴政策不完善,制约了绿色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首先,政策供给数量不足。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和2022年分别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两个中央一号文件,发展绿色体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5]。但从我国体育政策来看,关于绿色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关政策法规缺口较大,限制了绿色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其次,政策执行主体单一。政策执行是通过一定的方法,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为了实现政策目标而采取特定行为模式的过程。目前,绿色体育助力乡村振兴主要靠政府政策引领,缺乏多方主体参与政策的执行,政策执行的社会力量、体育组织参与不足,加之政策执行机制不健全、政策执行主体的素质缺陷等原因,导致地方保护主义、诸侯经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博弈对策等情况出现。 2新发展阶段绿色体育助力乡村振兴路径 2.1完善绿色体育发展布局 只有因地制宜,科学地开展绿色体育,才能更好促进乡村振兴[6]。绿色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合理谋篇布局是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必须突出地域风情,深挖乡村绿色体育特色,因地制宜、造福农民,增强人民满意度。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优化产业结构,从而提高农民人均收入,改善居住环境,共建和谐乡村。 乡村绿色体育与生态资源融合发展是目前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基本依据,乡村生态资源丰富度决定了绿色体育与生态资源融合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加快绿色体育与生态资源融合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要充分利用现有绿色旅游资源,适当引进当前国内发展较好且与本地区自然环境契合的体育赛事,如马拉松、自行车、龙舟、攀岩、山地定向越野等绿色体育与生态旅游融合项目,利用这些赛事热度,不断扩大区域影响力,提高品牌知名度,是实现绿色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最佳选择。 2.2健全绿色体育体制机制 健全绿色体育体制机制是保障绿色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绿色体育体制机制作为绿色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工具,涵盖了以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体制机制框架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政府制度、市场制度、公众制度、协同治理机制,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公众为主体、市场为桥梁、多元治理为保障的绿色体育制度体系,为乡村绿色体育走向健康之路提供了强大的动力。随着乡村振兴向纵深融合方向推进速度的加快,原有的体制机制已不能适应新发展阶段绿色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形势,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绿色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这就要求国家在顶层设计层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尤其在政府制度建设、市场制度建设、公众制度建设、完善治理协同体制建设等方面协同发力,共同推进体制机制的全方位多维度改革创新[7]。首先,在政府制度建设方面,乡村要维护好天然的自然环境风貌,建立节约能源、效率高效、公平和谐的乡村绿色体育体制机制,将体育设施绿色化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的评价办法中,落实绿色体育权责,优化绿色体育环境、社会经济协同发展的目标考核体系。其次,在市场制度建设方面,依据乡村实际环境、经济等特点,建立公正、绿色、平等、有效的绿色体育市场环境,实现各类绿色体育产品健康竞争,引导各类绿色体育资源、技术、信息等有序流动,以公平、公正的方式流入社会市场。再次,在公众制度建设方面,厘清绿色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与地位,链接公众与乡村绿色体育建设之间的关系,在政策制定中体现公众在乡村绿色体育中的基础性地位,以公众参与为主导,保障公众参与绿色体育的基本权利,构建公众绿色体育制度。最后,完善治理协同体制建设,积极构建以各级政府为领导、体育部门为主管、相关部门为协同、社会组织为纽带、公众参与为基础的乡村绿色体育工作机制,在发挥体育主管部门作用的同时,积极链接有关部门提供工作上的支持配合。 2.3构建多主体参与绿色体育与生态旅游融合管理模式 新发展阶段绿色体育助力乡村振兴需要多主体的参与,其中,构建多主体参与绿色体育与生态旅游融合管理模式能更大程度上促进绿色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本课题提出了构建政府、游客需求、企业(建设、运营、服务)、村民为主体的绿色体育与生态旅游融合管理模式。 新发展阶段多主体参与绿色体育与生态旅游融合管理模式对推动绿色体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乡村生态宜居、带动乡风文明、促进乡村治理等方面带来重要的影响。构建多主体参与绿色体育与生态旅游融合管理模式目的是希望能进一步促进绿色体育与生态旅游融合管理模式优化升级,使政策上下贯通,效益惠及企业与旅游者,发挥绿色体育与生态旅游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效益的最大化。在整个管理模式中政府与旅游者起主导作用,企业与村民作为绿色体育与生态旅游融合的双主体,两者紧密联系、相互配合,为推进绿色体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3结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借力绿水青山发展乡村绿色体育,对切实解决“三农”体育问题和城乡体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新发展阶段推动绿色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已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重大国家战略、推动健康关口前移背景下,新发展阶段绿色体育助力乡村振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契机,同时也面临着绿色体育助力乡村振兴观念滞后、资源供给不足、政策不完善等问题。实现乡村绿色体育的发展,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客观诉求,也是解决乡村体育发展矛盾、助力乡村振兴的破局之举。因此,学术界应明确新发展阶段绿色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在实践中共同参与建设,深入探索新发展阶段绿色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提出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实现路径,为新发展阶段绘制美好的乡村体育画卷,实现绿色体育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为建设体育强国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EB/OL]. [2]但艳芳,柳鸣毅,杜子阳.体育之困与解困之思:绿色体育的系统考察[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6,32(2):47-51. [3]靳厚忠,布特,花勇民.生态哲学视野中的绿色体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4):21-23. [4]杨向军,郭修金.人力资本理论下高素质农民助力乡村体育人才振兴:优势、困境及路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22,38(2):18-25. [5]刘海洋.“体育+”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审视与实现路径[J].浙江体育科学,2022,44(3):28-34. [6]朱鹏,陈林华.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经验与价值及路径选择[J].体育文化导刊,2021(2):28-35. [7]郭修金,代向伟,杨向军,等.乡村体育文化振兴的价值追求、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1,40(6):1-7+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