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乡村振兴这一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中,文化不仅是深厚底蕴的积淀,更是引领未来的璀璨明灯。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新时代乡村文化的传播者与守护者,不仅肩负着记录乡村变迁、讲述乡村故事的责任,更承担着传播文化精髓、促进文旅融合的重要使命。本文将深入探索县级融媒体中心如何利用独具特色的文化IP,通过创新的传播手段与平台优势,为乡村文旅注入新活力。 关键词:县级融媒体中心 文化IP 全媒体矩阵分众传媒文 旅融合 文化消费市场 深耕文化沃土,挖掘本土文化IP 寻根问源,挖掘文化瑰宝 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文化是最具魅力的底色。每一片乡土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宜兴市属于江南水乡,文化深厚,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这里还是苏东坡深深眷恋的“第二故乡”。他留下了百余篇涉及宜兴山水、人物、风土人情的诗文,构想的“宜兴生活”吸引众多文人雅士心慕身追,至今打动人心。东坡精神更是润泽着一代又一代的宜兴百姓,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宜兴人文的衍变走向。 宜兴市融媒体中心以此为契机,与宜兴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共同出品《东坡眷恋的宜兴》一书,沿着东坡先生当年在阳羡的足迹,感受宜兴历史文化的浑厚底色,体味当下鲜活而生动的阳羡生活气息。这本书出版后不仅在本地受到欢迎,还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广泛传播,成为宜兴文旅的重要宣传资料。为了更进一步利用好“东坡资源”,宜兴市还通过“东坡游径”“东坡奇妙夜”等文旅项目,将东坡文化融入旅游体验,进一步提升了东坡文化IP的影响力,将东坡文化与现代宜兴的发展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标识。 创意转化,打造文化品牌 在挖掘文化IP的基础上,县级融媒体中心还需具备创意转化的能力。传统文化虽然具有独特的魅力,但往往因为与现代生活的脱节而难以被广泛接受。因此,县级融媒体中心需要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打造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一方面,可以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融合,开发出既具实用性又具观赏性的文创产品。宜兴市融媒体中心联合中国紫砂博物馆、壶永年,出品风雅宋韵·紫砂五福杯套组。这套紫砂五福杯以“五福”为灵感,五色土,五行器,再现大宋风华,彰显主人的品格和气度,寓意“五福云集,一团和气”。通过深入挖掘和广泛传播,可以让更多人了解乡村的文化魅力,激发人们对乡村的热爱和向往。 另一方面,可以将地方戏曲、民谣等艺术形式进行数字化处理,让更多人能够轻松接触并喜爱上这些传统文化。同时,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渠道进行广泛传播,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守正创新,以戏剧表演为媒,创新传播形式,推动青少儿传承传统文化,赓续中华文脉,中心出品宜兴首档青少儿戏剧表演综艺栏目《阳羡小戏骨》。这是一档面向3-18岁孩子、以少儿影视戏曲演绎为主,结合形体、表演、口才等才艺培训等内容的自办青少儿戏剧表演栏目,可谓是县级融媒体通过深耕文化沃土、挖掘本土文化IP并进行创意转化的全新尝试。 融合媒体力量,扩大文化IP影响力 全媒体矩阵,构建传播网络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县级融媒体中心应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广泛影响力和即时性,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这包括但不限于微博、抖音、微信等社交媒体,以及短视频、直播、图文等多种传播形式。 2025年初,宜兴市融媒体中心的氿视频直播间开播,宜融主持人变身带货主播,从特色年货、地方味道到文创产品、文化故事,通过微信直播间向全国网友推荐中国陶都,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氿视频”作为中心打造的直播平台,初衷就是通过“直播带货+文化宣传”的形式,助力地方文旅和经济发展。这种创新形式的直播不仅促进了地方特产的销售,还通过文化故事的传播,进一步提升了宜兴文旅的知名度。今后,直播间也将定期开播,推荐本土文化,推荐严选好物。直播通过生动直观的视觉内容,将乡村文化IP的魅力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给广大受众,为地方文旅和经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精准定位,实现分众传播 在传播过程中,县级融媒体中心还需注重精准定位,实现分众传播。不同年龄层、不同兴趣爱好的受众群体对文化内容的需求和接受方式存在差异。因此,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受众进行细致划分,并据此制定差异化的传播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可以根据受众的喜好和习惯,精准推送符合其口味的文化内容。对此,宜兴市融媒体中心的各新媒体平台就把用户作为中心,精选重点领域,做强优质内容。近年来打造《高喇叭掮老空》短视频网络视听栏目,形成独特IP风格。“看宜兴”抖音号主推宜兴民生新闻、身边趣事、时下热点及正能量信息,其中重磅推出的《苹言苹语》新媒体栏目,以青春阳光、活力新锐的女主播为核心,打造全新网红IP,全年发布作品100余条,单条最高阅读量近250万。另外,该号还通过直播、短视频等形式,宣传宜兴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如《最美宜兴景》《烟火宜兴》等栏目,全方位展示了宜兴的文旅资源。一系列组合拳之下,“看宜兴”微信号关注人数持续攀升,近年来“看宜兴”微博号传播力指数全省排名居于前列。通过精准定位和分众传播,文化IP得以更加精准地触达目标受众,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赋能文旅融合,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打造文化旅游线路,促进产业升级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成为了激活乡村经济、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路径。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地方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应充分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联合当地旅游部门,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共同打造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线路。 围绕“东坡文化”,宜兴市融媒体中心通过多种线下活动持续打造文旅IP。2024年,宜兴市举办了东坡文化艺术周开幕式,推出了“宜兴东坡游径”。该游径通过串联东坡在宜兴的足迹,设计了三条不同主题的文化游径,涵盖东坡书院、海棠园、窑湖小镇、蜀山古南街等景点,让游客在游览中感受东坡文化。同时还开展了系列文化体验项目,如“东坡奇妙夜”“东坡书院开笔礼”“东坡明月集”古风市集等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项目,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吸引了大量游客。为了更好地为东坡文化进行数字赋能,宜兴市还签约了“东坡文化数字赋能—智慧康养云平台合作项目”,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康养产业,进一步提升了东坡文化IP的影响力。一系列做法不仅能丰富旅游产品的种类和内涵,还能提升乡村旅游的整体竞争力和吸引力,从而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升级发展,为乡村经济注入新的增长动力。 拓展文化消费市场,激发乡村销售经济 随着文化IP的广泛传播与影响力的逐步增强,乡村文化消费市场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潜力。县级融媒体中心应敏锐捕捉这一趋势,积极发挥桥梁作用,推动文化产品的多样化开发与销售。 近年来,中心重视与乡村手工艺人的合作。积极推动乡村手工艺人参与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制作,帮助其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通过组织专项培训和项目对接,引导“土专家”“田秀才”与“乡创客”合作,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同时,也在品牌塑造与推广上持续发力,通过“看宜兴”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对乡村文化产品进行宣传推广,打造“宜”字号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设计统一的品牌形象标识,进一步提升了宜兴文化品牌的知名度。 在销售环节,县级融媒体中心应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融合的优势,拓宽销售渠道。2024年,宜兴举办了苏东坡真迹《阳羡帖》特展,作为东坡文化的重要实物展示,本次展览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文化爱好者。以此为契机,宜兴市融媒体中心与宜兴市博物馆联合推出《阳羡帖》摆台。摆台制作精美,《阳羡帖》全文7行68字,书体刚健婀娜,成了消费者喜爱的文创佳品。 通过上述一系列举措,宜兴市融媒体中心对乡村文化产品的开发与销售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乡村文化产品的销售,而且通过线上线下的融合推广,宜兴的乡村文化产品既满足了本地市场的需求,又走向了全国市场。 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征途中,文化IP不仅是精神层面的指引,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县级融媒体中心应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拥抱媒体融合与技术革新,利用新媒体平台和技术手段,拓宽文化传播渠道,提升文化IP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