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进入新时代,中央反复强调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切实做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勤俭办一切事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各级政府要习惯过紧日子。地市报作为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不仅要报道好各地闻令而动的实际举措,而且要对标对表上级“过紧日子”要求坚决执行。在新形势下,地市报将长年积累的广告欠款清收,作为“过紧日子”的重要抓手,大有可为,也能有所作为。 关键词:“过紧日子” 广告费清欠治理 纪法思维 地市报广告欠款积压的原因 长期以来,广告、印刷、发行是传统报业经营的三驾马车,其中,广告营业收入是地市报生存的经济命脉,但由于诸多原因,许多地市报版面广告欠款积压严重,有的达数百万元,甚至数千万元以上,已经到非严加清理不可的地步了。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造成地市报广告款积压多、清理难,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从客观原因分析,大的方面看,宏观经济形势波动,广告商“没钱”,传统媒体的“跌势”,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告经营,给广告款收回带来不小的难度。从小的方面看,包括广告客户破产注销、广告业务员离职无法联系、“新官不理旧账”、发票重复开票或遗失、广告商以效果欠佳为名拒付费用等因素,也可能造成广告款项无法或无人追缴,从而形成欠账或呆账。 与客观原因相比,广告经营人员的主观因素也值得关注。首先,对清欠款有畏难心理。表现在:有的广告欠款时间长,怕客户不认账,不敢向客户据理力争;有的广告客户是自己的朋友,“提钱”难为情,怕伤了和气。其次,没有落实清欠制度。目前,一些地市报在制定的广告清欠制度中,也有限期警示,对当事人执行各种处罚,例如扣发绩效奖金、停工等规定,但一旦落实到具体的人员身上,却瞻前顾后,下不了狠手,失之偏软。最后,缺乏清欠的突破性人才。古人说得好:“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改革发展,关键靠人才,没有人才,一切无从谈起。地市报不仅相对缺乏媒体融合、产业经营、资本运作等领域人才,而且也匮乏广告欠款谈判追缴方面的专家。有人认为,可将广告费部分清欠业务打包给律师事务所,也有人提出将广告费清欠业务打包给社会上的讨债公司。对于前者,部分难啃的骨头可以这么做,如涉及破产重组、资不抵债的广告商,不妨试一试,清欠成功后按比例提取佣金;而对于后者,则万不可实行,因为讨债公司往往带有黑社会背景,它们是政法机关打击对象,把广告费清收寄托给肆无忌惮的讨债公司,必然给地市报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地市报广告清欠治理的基本举措 地市报广告应收款清欠,是落实“过紧日子”具体举措,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而且对报社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为,一般地市报是自负赢亏的,广告费用收缴不力,必然影响各项事业发展,因此,对于广告清欠必须周密部署,力求实效。 提高认识、形成合力。广告经营是地市报的经济命脉,是地市报发展的推进器,关系每位员工的钱袋子和饭碗,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如果不从生存发展及安全运营高度认识广告费清欠的重要意义,地市报人就会犯极大的错识。所有的商品经营活动,都要体现在经济效益上,体现在利润上,正如马克思所讲,如果不完成商品的“惊险一跳”,实现现金回流至报社,就没法实现广告版面这种商品销售的闭环,也就实现不了利润。那种做出的广告版面,仅是“理论上”的,还不是现实中的广告收入。广大地市报人的最大利益,就是真金白银的广告款项。而当下,这个“最大利益”正在受损或以各种方式流失,如何止损或“止血”,已是摆在全体地市报人面前的一道必答题。这就需要迅速成立广告清欠领导小组和执行小组,整合全社之力,选拔精兵强将,相关职能部门在时间精力、思想工作、后勤保障等方面主动配合,形成清欠合力,确保按期完成广告清欠目标。 分类管理、靶向施治。分类是认识事物的一个基本方法。有类,就有共同的属性、共同的关系,就可以对症下药,制定分类管理、靶向施治的清欠措施。具体说来,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破产或解散注销类。对破产公司或企业,按照破产公告、法院破产裁定书、注销工商登记等相关证据,在破产清算财产分配后,对仍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经调查研究拿出意见报批作为坏账损失处理;对公司或企业自行解散后注销或吊销营业执照的,应调查其清算是否合法,注册资金是否到位。如调查证明其清算不合法或注册资金不到位的,应当依法向其股东主张权利。二是当事人无法联系类。清欠人员与原广告商的法定代表人或财务部门,通过微信、电话、书面通知等渠道联系,但无法得到对方回应,应保留联系依据,为下一步处置提供证据。三是对方拒付类。清欠人员向广告欠款客户发送征询函,明确欠费事实,要求限期回复。若仍不配合,则进一步发送律师函,采取法律手段追缴。四是遗失发票类。双方(地市报或广告商)遗失发票责任人如果能开具红字发票,可以不需补税。如不能开具红字发票,则根据规定按开票金额的相应税率赔偿税费。五是合同终止类。地市报广告责任人须提供合同终止的相关证据,经过集体讨论后拿出处理方案报上级批准。六是广告稿签错误、广告业务员认账纠纷等造成广告欠款,也要分清责任,给予查清核实。另外,还要建立申诉处理机制。在清欠过程中,广告欠款单位如有申诉,由相关部门受理研判,并依据事实拿出处理意见报批。 周密部署,注重实效。实行清欠台账制。建立专门的清欠台账,详细记录每一笔广告欠款的具体情况,并据此制定个性化的催收策略。加大依法追讨力度。对于长期拖欠广告款项且沟通无果的客户,通过发送律师函、发起诉讼等方式,用法律手段维护报社的合法权益。及时处置坏账。对于经过核实确实无法收回的广告款,广告清欠责任人必须详细说明情况,并提供充分的坏账依据。经过相关部门核查后,提出合理的处理意见报上级批准。 以纪法思维治理广告清欠中的廉政风险 所谓纪法思维,是指贯通运用法律和纪律条文,将执行纪律与执行法律有机结合,既要做到纪法分离,又要注意纪法衔接,严格依据党纪国法履行职责。用纪法思维处置地市报广告欠款中的廉政风险,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追查造成广告欠款严重积压,给国有资产带来损失的问题;二是处置广告欠款相关人员不作为等问题。 首先,追查造成广告欠款积压或亏损的问题。尽管上述分析了导致广告欠款诸多的主客因素,但事实是,大量的广告欠款是难以追回了,这造成了国有资产巨大损失,也可能引发违纪违法风险。因此,在广告费清欠过程中,要特别关注那些欠款时间久、欠款金额巨大的广告经营单位及相关人员。一方面,可以有选择地作抽样调查,看其是否存在渎职或不作为行为,看其是否存在折扣、搞变通,看其在广告经营中是否存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看其在经营过程中是否收受广告客户宴请、红包,或存在收受好处费行为。另一方面,追查广告经营制度缺失、执行不严问题。例如,地市报广告合同和用章制度的缺失,就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广告费率发放制度执行不到位,使“公”钱做不到精打细算,甚至亏了集体,肥了个人。财务和内控制度出现漏洞,可能给相关人员钻了空子。 其次,处置广告欠款过程中不作为问题。清理广告欠款,就是对付一颗难啃的“酸果”和硬骨头。需要集中精力,一鼓作气,而不能进一步,退两步,做做停停,否则毫无效果。过去一些地市报广告费清欠,就是这样兴师动众,不但没有清理几文钱,反倒贴了不少人工费。基于此,地市报纪检监察部门要向“只说不做”“光看不干”等慵懒作风开刀,重点整治敷衍推托、消极应付、效率低下等突出现象,着力解决状态、意识、能力“三个不到位”问题,让“蜗牛式”的广告费清欠人员动起来、跑起来。对于广告款清欠中,不履行、不配合清欠工作的相关当事人,要进行组织约谈,并根据谈话情况,提出进一步处理建议;对于违纪违法的当事人,一经查实,要严肃查处、绝不手软。 总之,依法清欠、依规清欠,是地市报广告费清欠一个重要特征。要对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处分法》,像过筛子一样将广告费清欠过程的所有行为进行检视,褒优贬劣,激浊扬清,确保地市报“过紧日子”的举措落到实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