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中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是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理念指引。中国式现代化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和内容的广泛性。中国式现代化将协调发展作为目标和手段,主张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审慎处理好中国发展与世界各国发展之间的关系,妥善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吸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实施最严格的生态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主张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共享发展,不仅在国内坚定不移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且与世界各国共享中国发展机遇,共同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和人类进步。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新发展理念 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是目前学界关注的重大热点问题。学界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重要特征、本质要求、重大原则、重大关系、独特蕴含等方面已进行了深入研究[1-5]。党的二十大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6]21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强调“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6]28。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7]。因此,必须从新发展理念视角考量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创新发展之路、协调发展之路、绿色发展之路、开放发展之路、共享发展之路,彰显新发展理念意蕴。 一、中国式现代化是创新发展之路 中国式现代化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创新作用的重要性和创新内容的广泛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6]35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必须把创新置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地位。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鉴于此,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涉及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创新。 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引领一个国家和民族不断前进的理论指南。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解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时代之问。可以说,一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史,就是一部党的理论创新史。持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要回答好时代课题,提出有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科学理论指引。 制度创新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国式现代化与时俱进地推进制度创新,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为维护政治稳定、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文化繁荣、增进人民福祉、维护社会和谐提供了坚实的制度支撑。推进制度创新,要着力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支撑。 科技创新是现代化的第一驱动力,往往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中国式现代化坚持把推动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核心位置,以此激发现代化的内生动能。1956年,中共中央提出“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1964年12月,周恩来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8]科学技术现代化由此正式成为“四个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锚定“四个现代化”的前进方向,推动科技创新,取得杂交水稻、青蒿素、“神舟”系列飞船等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取得载人航天、超级计算、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等重大成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新时代新征程,推进科技创新,需要增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从而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核心动能。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汲取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种文化底蕴不仅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也为其发展路径赋予了鲜明的文化特色。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基因决定了其发展目标不仅是经济的增长、制度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更深层次的是对人的精神和情感的重建与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文化创新,需要始终坚定文化自信,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文化滋养。 二、中国式现代化是协调发展之路 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和手段。中国式现代化在国内主张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外审慎处理好中国发展与世界各国发展之间的关系,妥善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9]这要求我们在推进这一事业时,需要综合考量社会发展各方面要素。毛泽东以“弹钢琴”为例,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统筹兼顾。他说:“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互相配合。”[10]因此,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协调,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中国式现代化对外审慎处理好中国发展与世界各国发展之间的关系。推进我国发展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走自己的路,这是我们党深刻总结百余年历史发展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世界现代化历史已经证明,依赖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必然遭遇失败,必然沦为他人的附庸。 中国发展不依附于谁,也不接受“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说教。正是依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走自己的路,我们党带领人民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202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以超120万亿元的水平稳居世界第二位[11]。此外,我国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制造业规模稳居世界第一,建成了世界上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构建了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共同富裕取得了新的实质性进展。 中国在做好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做全球发展的参与者、推动者,同各国一起实现共同发展。从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到高质量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再到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无不彰显中国在致力于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扮演全球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角色,与各国携手共同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妥善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设专章论述国家安全问题,充分体现了国家安全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7] 发展和安全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12]。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发展成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同时中国共产党统筹推进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法制建设等,突出强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从而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这一系列科学决策和有效治理,不仅创造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奇迹,也实现了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坚实保障。新时代新征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必然会遭遇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因此,我们必须将安全发展理念融入各个领域和层面,确保经济增长与社会和谐、人民安康同步推进,从而构建一个既充满活力又安全有序的发展环境,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 三、中国式现代化是绿色发展之路 中国式现代化吸纳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同时实施严格的生态保护,摒弃单纯追求经济总量的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