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对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7 所高职院校一线体育教师进行了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学习评价的问卷调查。 1. 2 研究方法 1. 2. 1 文献资料法[2 - 8]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了解体育课教学中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学习评价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研究发展趋势。 1. 2. 2 问卷调查法 发放调查问卷73 份,回收70 分,剔除异常问卷3 份,有效问卷67 份,有效回收率91. 8%。对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符合本研究的基本要求。 1. 2. 3 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问卷的原始数据采用spss13 进行统计,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从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角度出发分别对评价的重要性、评价的期待性、评价的可行性、评价方式和手段等8 方面进行定量与逻辑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 1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评价的总体情况 从表1 可知,关于“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评价的重要性”,近1 /2 的教师认为非常重要,另外,有32. 80% 的教师选择重要,选择重要的比例达到80. 6%,不太重要与不重要选项的人数为零。说明教师已经普遍意识到了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在体育教学中评价的重要性。24%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评价时期待一个科学的评价模式;16%的被调查对象需要评价标准具有可操作性; 需明确的评价指标内涵的选项比例为14%,而其他备选项基本持平,表明一线体育教师的评价理念与思想已经逐步有了很大的转变。但同样也说明现行的两个评价指标,教师一直处于游离状态,无法做到科学的评定。当问及一线体育教师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评价可行性如何时, 53%的体育教师认为基本可能实现,只有10%的被调查者认为完全可能实现,甚至有部分体育教师认为基本不可能实现,这可能也与《纲要》中只规定了评价的目标,没有提出可操作性评价指标有关,导致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对这两个方面评价,总显得有心无力,处于一种真空的状态。由表2 可知,“现阶段评价情况调查”列前3 位、且权重大的为“评价内容内隐性太强,难于把握”、“主观性太强,难以达到客观、真实、公正”、“学生人数多,工作量大,占用时间太多,负担重”,而以“评价内容内隐性太强,难于把握”为重。显然这种内隐性评价内容,难以量化的评价目标,过多地依赖于被调查对象的主观推测而形成的随意观察,以及主观的判断,因而一直以来,无形中给一线体育教师增加了精神上的负担,造成无法有效的评价。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评价的效果也不容乐观。由此可知目前现行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评价内容比较模糊、笼统。应急需构建一个明确的评价体系,为一线体育教师排忧解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