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鞋论文网提供论文发表、论文查重以及本科论文写作、硕士论文写作、职称论文写作、毕业论文写作指导服务,上万成功案例,欢迎咨询。 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童鞋论文网
热门搜索
行政 教育 营销 法律 经济 护理 心理 会计 文学 工商 计算机 旅游
站内搜索:
童鞋论文网
 当前位置:童鞋论文网 > 心理论文 > 文章正文
 
化学公共基础课程教师职业倦怠表现及成因探讨
论文作者:童鞋论文网  论文来源:www.txlunwenw.com  发布时间:2020/11/19 11:07:20  

摘要:职业倦怠(Burnout)是1974年由美国临床心理学者弗鲁顿伯格(Freudenberger)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提出。根据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联合新浪网、中国青年报等国内众多知名媒体启动的有关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结果显示,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达到50.34%,位列第三位[1],教师职业倦怠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大量的研究结果证实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2]。化学教师作为我国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与其相关的职业倦怠研究有一些进展,但对于高等职业院校化学公共基础课程教师的研究还相较薄弱[3],因此对我国高职院校化学公共基础课程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状况进行关注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主要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化学公共基础课程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成因及对策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 化学公共课; 高职教师; 职业倦怠; 应对措施;

1 化学公共基础课程教师职业倦怠表现

1.1 教学工作中的疲乏感

随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职扩招工作,2019年4月30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使得高职扩展成为近段时间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话题,随着高职院校圆满完成了2019年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的工作任务,接下来2020、2021两年高职还将扩招200万人。由于高职院校的招生对象,还有部分社会考生(农民工、下岗职工、退役军人、新型职业农民等),也使得学生基础不一,备课和授课难度进一步增大。导致三种现象的出现:一是化学公共基础课程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设置的教学环节,无法得到广大学生的理解与参与,课程设计流于形式,课程活动逐步演变成教师的“独角戏”,教师在工作中体会不到教师职业的荣誉感;二是部分学生仍存在化学公共基础课程并非专业课程,对未来所从事工作指导有限,从而学习主动性不强,教学活动中往往被动参与或者无视化学公共基础课程教师认真设置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得化学教师的艰辛付出无法在工作中得到体现;三是高职短期内的大量扩招必将导致教师工作量的增加,面对成就感较低重复性工作,更易产生职业倦怠。

1.2 科研工作的无助感

大学的三项职能包括培养人才、发展科技和服务社会,无论是发展科技和社会服务均需要高等院校教师积极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为此高校教师不但要承接教学工作,还需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同时科研业绩考核和职称晋级又均与教师科学研究工作能力和成果挂钩。作为高职院校化学公共基础课程教师,所授科目化学并不是非医药化工类院校在招专业,而大部分高职院校针对非在招专业化学公共基础课程建设相对于专业课程较为逊色,其科研条件更加薄弱。面对科研业绩考核、职称晋级的压力和现实条件的严重不足,化学公共基础课教师更加表现出无助感,更易产生职业倦怠。

1.3 自我实现的迷茫感

化学公共基础课程既不像专业课程一样受到学生的重视,也不像英语、计算机等课程学生有考证刚需,同时面对就业指导方面也不像应用文写作、就业指导课程一样给予学生直观指导。因此化学公共基础课程教师在非医药化工类高职院校对于自我实现的认知还存在一定的迷漫,从而出现职业倦怠。

2 化学公共基础课程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

2.1 高职化学公共基础课程教师职业认同感低

专业课程教师(含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训课)约占专任教师队伍的80%,是高职院校的“主力军”,相较于专业课教师,公共基础课教师的职业认同感相对较低。而作为化学公共基础课程相对于学生有考证或升学需求的公共基础课程(如:英语、计算机),学生重视程度相对较高,化学公共基础课教师职业认同感更低于其他专业教师。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提出“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的号召。近年来,教师地位得到了普遍的提高,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有了较大提升。高职化学公共基础课程教师工作单调,重复性的工作往往使得从事者缺乏工作激情,长此以往会产生心理压抑。再加上近年来扩招高职院校的大范围扩展,学生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专业课程热情较高,对公共基础课热情不够,导致高职高专化学教学费时低效,社会评价不高,从而导致化学公共基础课程教师在高职学院地位偏低。

2.2 高职化学公共基础课程教师工作量巨大

随着《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的落实落地,自2019年起未来三年,高职高专院校将每年扩招100万人。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教学工作量激增。由于高职院校本身生均经费就低于本科院校,社会声誉也远低于本科院校,导致大部分高职院校无法像本科院校得到大型企业资助,进而使得高职院校不得不更加关注办学成本,从成本出发对于教师引进方面则是慎之又慎,而像化学公共课这种没有太大升学和考证需求的基础课教师的引进考量因素将更多。从而出现化学公共基础课程师生比很低,进而加剧了化学公共基础课程教师工作量大。经过笔者对衡阳地区高职化学公共基础课教师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大部分化学公共基础课教师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其中32.5%的教师周平均课时工作量达到24节以上。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学监管,各高职院校均实行定期课堂教学公开课、课堂教学比赛、课堂教学测评和各类常规检查等,也使得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化学教师疲于奔命,如长期处于这种工作状态必然会倍感压力,直至被动应付出现职业倦怠感。

2.3 高职化学公共基础课程教师职称晋升压力大

在高职院校中,公共基础课化学教师队伍平均年龄和教龄较低,作为公共基础课程没有相应的专业作为支撑,无论是课程建设还是教师科研工作开展都无法像专业课程教师一样得到学校的足够重视,同时任教的公共基础课程又几乎无考证需求,对专业建设影响也是寥寥,所以相比较而言无法像专业课程教师一样获得所在院校足够的政策支持,从而导致的就是相应的职称层次无法与专业课教师相比,是目前高职院校中的“弱势群体”。这种现象的出现和长期存在,必将导致在学校数量和名额有限的外出培训学习机会下,学校对化学公共基础课程教师及课程建设的投入也会相应减少。这种现象的长期维持也使得化学公共基础课教师,也使得公共基础课化学教师对未来职称晋升感到无望,对于自身价值的实现更是感到迷茫,进一步加剧了职业倦怠感的产生。

从以上三点成因分析可以发现,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化学教师导致了“四个面对”的公共基础课化学教师职业困境:一是面对家长和社会的高要求、高期盼下开展着日复一日重复性的课堂教学工作的困境;二是面对认为公共基础化学课程对自身升学考证无用的学生与教师本人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开展授课的工作困境;三是面对高职扩招与部分高职院校教学工作量激增生师比上升的工作困境;四是面对职称晋级压力与部分教师无法感受到学校的重视的心理困境。这“四个面对”加剧了高职化学公共基础课程教师自身边缘化的过程,高职化学公共基础课教师受尊重和自我实现两大高层次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从而滋生职业倦怠感。

3 缓解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研究

3.1 社会对高职教师群体的广泛支持

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和经济地位。社会要加大高职教师群里的关注,给予高职院校教师充分的信任,通过培训和继续教育等手段不断提高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素养,关心教师身心健康,在社会上进一步形成更加浓厚的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在合理的范围内改善高职院校教师的工资待遇,从根本上切实提高教师地位,使高职院校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一门职业。

3.2 高职院校对教师群体的广泛支持

各高职院校要切实提升民主管理水平,鼓励高职院校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及重大事宜的决策。一是不断探索赋予高职院校教师更多的专业自主权与更大的自由度的职权行使和约束的制度和机制;二是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多种形式激励高职院校教师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三是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向纵深推进:(1)改革教师教学评价体系,以形成性评价代替终结性评价;(2)严格规范赏罚制度;(3)建立教师培训进修档案登记制度,打通公共基础课教师培训进修途径;(4)建立教师心理咨询室,有效疏导教师心理;(5)高职院校工会在政策和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可以适度开展团队建设,缓解工作压力。

3.3 高职院校教师的自身努力

3.3.1 加强身体素质

目前高职院校面对“高职扩招100万”的工作任务,教学工作量增大是不可避免的,在开展日常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一线教师往往从事着繁重的脑力劳动和体力消耗,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各项工作的保证,因此积极开展体育锻炼对一线教师是极为重要的。

3.3.2 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

高职教师要时刻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善于发现工作中的兴奋点,以此来不断刺激自己,唤起自身对工作的不断热情。要以开放的心态去学习和适应环境,充分认识职业倦怠的表现和症状,当发现自身出现职业倦怠的症状时,要勇于面对现实,积极寻找自身压力来源,主动寻求外界帮助,及时解决职业倦怠问题。

3.3.3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良好的心理状态能使得自身工作效率提高,并有利于身心健康。为此高职院校教师要保持乐观的工作态度,学会及时调整自身心理状态,学会悦纳自己、称赞自己、奖励自己,要多关注自己成功的点滴,及时对自我进行肯定。

3.3.4 主动接触社会

教育的本真就是将一个自然人培养成为社会人。我们要积极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学习社会、服务社会,只有主动接触社会,才能及时了解社会需求,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的技能,符合社会期盼。

3.3.5 丰富业余生活

丰富业余生活可以有效调节情绪。教师应积极参与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比如看书、运动、旅游、参加工艺活动等,通过丰富自身业余生活可以有效达到缓解倦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果孝文.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预防措施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6(04):308-310.

[2] 王蕾.职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26):166-167.

[3] 石雨鹭.化学教师的职业人发展与学生的社会属性发展的相互影响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上一篇: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原因研究     下一篇:健康中国下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探讨
 
论文客服 542793091
本站网址 www.txlunwenw.com
郑重承诺 原创,包修改,包通过!
童鞋论文网真诚欢迎新老客户的光临与惠顾!
 
 热门文章
· 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续期研究
· 用户锁定效应视角下的网易云音
· 众筹产品创新性对融资绩效的影
· 南京市城镇居民冷鲜肉认知度问
· 摩拜共享单车可持续盈利研究
· 催生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原
· 基于网络平台的SPA模式研究——
· 社交媒体中不实信息转发主体心
· 基于游客感知的云台山景区微信
·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企业
 
 推荐文章
· 滴滴打车运营现状调查分析
· 广播体操与戏曲的共生之路研究
· 国产荒诞喜剧《我是余欢水》和
· 小微项目学习研学旅行课程的实
· 夜间文化旅游消费的影响因素探
· 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生态系
· 网络众筹下剩余善款处置问题研
· 春兰矩阵改革过程及失败原因研
· 基于AISAS模型的拈花湾网络直播
· 精准扶贫的改善对策探讨
 
 相关文章
·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原因研究
· 高职生顶岗实习期职业倦怠现状
· 企业员工职业倦怠影响因素探讨
· 特教教师职业倦怠缓解探讨
· 高校图书馆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
· 警察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研究
· 周村区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现状调
·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探讨
· 大学英语课堂互动中的教师反馈
· 艺术类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

论文原创,准时交稿,包修改,包通过,十年信誉,品质保证
童鞋论文网提供本科论文、专科论文、毕业论文、职称论文、硕士论文写作指导以及论文发表、论文查重服务
版权归童鞋论文网所有 禁止一切商用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