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苏轼诗对比手法 |
2025-03-23
|
|
摘要:本文拟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系统研究苏诗的对比手法:首先,通过分类法将苏诗对比手法形式区分为外物对比、今昔对比、我他对比三种样态;其次,在分类的基础上以文本细读的方法结合艺术理论,解析苏诗各类对比手法[阅读全文] |
|
· 作为一种创意写作活动的非虚构文学 |
2024-12-30
|
|
摘要:非虚构文学是一种创意写作活动,但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即需要在遵循“非虚构”根本原则的前提下进行创意写作实践。从写作过程看,非虚构文学的创造力主要表现在三个维度:严格秉承行动的诗学,通过沉浸式田野调查[阅读全文] |
|
|
· 王蒙与“人文精神讨论” |
2024-12-30
|
|
摘要: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三足鼎立的局面与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的论争,构成1990年代初期“人文精神讨论”的文化语境。王蒙作为论争中重要的当事方参与论争,论争虽然由“王朔现象”引发的文化商业化消费主义[阅读全文] |
|
· 差异和认同:“同时代人”的追问方式 |
2024-12-30
|
|
摘要:在思想文化的追问中,“同时代人”不是一个“自明”的概念。提出“同时代人”本身属于重新探寻、反思和再认定的尝试,而不是对既有事实的概括和描述。“同时代人”其实就是我们精神指认的结果,而指认本身则属于[阅读全文] |
|
|
· 酒文化探源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书写 |
2024-12-18
|
|
摘要:酒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源于人类饮酒活动的历史积淀。中国酒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其内涵十分丰富,不仅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民俗与礼仪,也反映出其对文学作品的深远影响。本文在对传统酒文化的[阅读全文] |
|
|
· 《死水微澜》中的叙事时间策略 |
2024-12-18
|
|
摘要:李劼人的《死水微澜》以回忆性视角为故事的切入点,在大故事中嵌套小故事,形成述本时间与底本时间错位的时序层次;而在介绍时代背景和故事人物时,他采用寓缩写于场景、寓评论于缩写、直接引语等调控小说时距的[阅读全文] |
|
|
|
· 《檀香刑》中孙丙多重身份解读及成因探究 |
2024-12-18
|
|
摘要:孙丙是莫言经典小说《檀香刑》中的核心人物,他在小说中具有三重身份,极具个人魅力与文学代表性。孙丙既是高密东北乡的普通乡民,又是出色的猫腔演员,也是团结乡民的抗德领袖,其身份的复杂性源于个人英雄主义[阅读全文] |
|
· 《檀香刑》的声音书写 |
2024-12-18
|
|
摘要:莫言的小说中有大量的听觉叙事技巧。《檀香刑》中关于声象和听觉事件的书写不但极大地提升和拓展了小说的艺术价值和表意空间,而且在推进情节演进,强化、构建人物个性与心态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也体现出了[阅读全文] |
|
· 浅谈《狂人日记》是旧小说的原因 |
2024-12-18
|
|
摘要:《狂人日记》是旧小说的原因有三:第一,《狂人日记》采用的序加正文的结构和第一人称人物视角等都可以在鲁迅辑录的《唐宋传奇集》中找到参照文本;第二,《狂人日记》正文的日记体和白话语体等属于旧小说;第三[阅读全文] |
|
· 仓央嘉措情歌:诗意的灵魂唯美的意象 |
2024-12-18
|
|
摘要:仓央嘉措情歌以其丰富的意象构建,营造了唯美且意蕴深远的意境,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成为经久不衰的诗歌经典。本文以仓央嘉措情歌经典汉译本为研究对象,运用文本分析法,对自然类、动物类意象进行阐释,探索[阅读全文] |
|
|
· 当代文学史“下限”及其相关史料问题研究 |
2024-11-19
|
|
摘要:“下限”问题反映了当代文学史带有永恒和宿命性质的本体性矛盾。它的提出及划分,不仅关涉对正在行进中的当代历史作如何截断众流的断代处理,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带有时间节点的断代处理体现了文学史家怎样的立场和[阅读全文] |
|
|
· 基于康养理念下的滨水植物景观设计 |
2024-11-04
|
|
摘要:大健康时代迎来多种康养形式,为更好地发挥滨水植物景观的自然疗愈功能,通过阐述康养理念和植物景观健康效益的概念,分析植物康养效果以及植物景观具体健康效益,提出康养理念下滨水植物景观设计策略,使得滨水[阅读全文] |
|
|
总数:1633 首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82 尾页 页次:1/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