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早期长篇小说创作中,曹文轩表现出了“唯美主义”“乡土情结”和“现代性批判”三大创作特色。首先,通过塑造一系列柔情似水的女性形象以及柔美细腻的风景和人物描写,营造出诗意唯美的文学意境,展现了唯美主义的艺术特色。其次,通过书写城市化进程背景下的城市、乡村二元对立,阐发对现代化的思考以及对传统乡土中国的怀念之情。最后,曹文轩通过非理性文学形象的塑造,表达了对理性的批判以及对虚无主义的反抗,最终在文学创作中完成了对现代性的批判。 关键词: 曹文轩 唯美主义 乡土情结 现代性批判 作为享誉世界的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的作品从儿童视角出发,将苦难、痛苦、梦想、美丽、温情、救赎等融合在一起,建构了一个真、善、美的世界。在享乐主义盛行的今天,曹文轩的作品无疑是另一种声音。他从美学与哲学的角度正视苦难与痛苦,描绘了一幅理想与现实交织的美好画面,寻求一种彻底的审美救赎。作为一名古典主义者,他的书写充满了悲悯与纯净,无声地对抗着真实的生活。他笔下的主人公大都是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可他们却充满了生命力,以一种蓬勃的姿态与庸常的生活对抗,和虚无主义抗争。在某种程度上,他们都化身成为了西西弗斯。本文拟以曹文轩早期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根鸟》和《青铜葵花》为例,解析他小说中的创作特色。《山羊不吃天堂草》是一个关于乡土情结的故事;《草房子》是一个少年的成长故事;《根鸟》书写的是一场寻梦之旅;《青铜葵花》则是关于苦难的故事。这些作品堪称当代儿童文学经典之作,将中国古典美学观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手法融汇一体,在世界文学视野下书写中国故事。 一唯美主义 19世纪英国著名作家与艺术家奥斯卡·王尔德曾说道:“在这动荡而纷乱的时代,在这纷争和绝望的可怕时刻,只有美的无扰的殿堂,可以使人忘却,使人快乐。”(1)作为唯美主义的倡导者和代表人物,他认为美是至高无上的,美本身就意味着价值和意义。21世纪中国作家曹文轩跨时空地呼应了王尔德“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理念,曹文轩的作品彰显了其“为文学而文学”的古典情怀和唯美主义气韵。如其所言,美的力量丝毫也不亚于思想的力量,有时甚至比思想的力量更加强大。在他的作品中,柔美的女性、优美的风景以及纯美的心灵随处可见。 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不仅有助于读者理解作家的审美意识和思想观念,更是窥见时代特色的一面镜子。曹文轩的女性书写别具一格,在他的笔下,女性既纯真,柔弱,又坚韧而强大;男性既是骑士和救世主,亦是女性的追随者。出生于江苏盐城的一个典型中国式家庭,曹文轩建构了一种传统的古典女性观。他笔下的女性身上大都有着温柔,娴静和优雅的特质。柔情似水是其中最显著的一个特色。水既是生命之源,也是文明之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水不仅仅是大自然中的一种物质,更是哲学与智慧的象征。《红楼梦》中宝玉曾说道,“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2)《论语》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3)老子《道德经》中以水为喻,赞扬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以柔克刚的道家精神。《道德经》中直接提到水的地方有三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4)水性至柔,柔而不弱。一方面,女性的水性之美体现为她的淡然,遇事不争不抢,泰然处之。另一方面,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女性的水性之美更在于她的包容与豁达。如同地母一般,女性滋养着万物生长,却不与万物争高下。 除去似水柔情的女性特质之外,曹文轩笔下的女性角色也兼有灵性之美。她们大都是乡村女孩,女教师,女知青。她们知书达理,蕙质兰心。她们是少年成长中的镜像,是一个个神秘而不可触碰的“他者”。《草房子》中的纸月,一对乌黑乌黑的眼睛,双手白净细嫩如笋,写一手好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男孩桑桑。“她的毛笔字大概要算是油麻地小学的学生中间写得最好的一个了……这孩子的坐相、握笔与运笔,绝对是有规矩与讲究的,不可能是天生的……小纸月还会背许多古诗词……桑乔直觉得那作文虽然还是一番童趣,但在字面底下,却有一般孩子根本不可能有的灵气与书卷气。”(5)《草房子》中的女教师温幼菊讲课“既不失之于浮躁的激情,又不失之于平淡无味,温和如柔风的声音里,含着一股暗拨心弦的柔韧之力,把几十个顽童的心紧紧拽住,拖入了超脱人世的境界。”(6)这正是中国男性心目中理想女性的具象化。这样的女孩,就像一幅古画,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思。但这些女孩子都经历着常人不曾经历的痛苦和磨难。《青铜葵花》中的葵花父母双亡,寄人篱下;《草房子》中的纸月由于母亲未婚先孕自尽,自小由外婆养大。她们虽然外表柔弱,却有着坚毅的内心,在她们身上体现着外柔内刚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她们如同智慧女神一般,既满足了男性拯救柔弱女子于水火之中的骑士心理,又以自己超凡脱俗的神性之美充当着男性的引领者。 美丽的女孩是风景中的亮色,大自然的美景亦不可忽视。曹文轩在散文《黑风景》中写道:“大自然永远是伟大的。它养育了人类,并且还以季节的转换,向人们呈现不同的景致,从而把更加丰富的喻意传达给人类,壮大着人类的精神世界。”(7)在小说中,山川田野,花鸟虫树都是极具美感的。《根鸟》中某一段对大峡谷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生命的悸动。“大峡谷正是春天。那棵巨大的银杏树,已摇动着一树的扇形的小叶,翠生生的。百合花无处不在地开放着,整个大峡谷花光灿烂。白鹰刚换过羽毛,那颜色似乎被清冽的泉水洗过无数遍,白得有点发蓝。它们或落在树上,或落在草地上,或落在水边。几只刚会飞的雏鹰,绕着杏花树,在稚嫩地飞翔。一条溪流淙淙流淌,水面上漂着星星点点的落花。”(8)这样的景色仿佛人间仙境一般,美得不太真实。 在曹文轩的笔下,生活中的某些瞬间也是极具美感的。他是这样描述《青铜葵花》中的葵花父亲临死前的画面。“他看到空中飘满了葵花。这些画稿在空着忽悠着,最后一张张飘落在水面上。说来也真是不可思议,那些画稿飘落在水面上时,竟然没有一张是背面朝上的。一朵朵葵花在碧波荡漾的水波上,令人心醉神迷地开放着。当时的天空,一轮太阳,光芒万丈。”(9)这可以说是一幅印象派的绘画。这样的场景散发着古典的忧伤而浪漫的美感,让死亡成为极致的美丽。生命就是由一个又一个的瞬间构成。当我们垂垂老矣,回忆过往人生时,浮现在脑海中的或许不是获得的荣誉和奖章,而是那些难忘的瞬间。这些瞬间具有与乔伊斯的“顿悟”和伍尔夫的“重要时刻”同样重要的意义。曹文轩在小说中书写了关于瞬间的故事,展现了生活和艺术的关联,营造出了一种超越现实的美丽。 此外,曹文轩儿童文学书写的精神世界是美丽而纯净的,人物角色是纯善的,极少有大奸大恶之人。儿童的精神世界并不如成人般复杂,是善良、纯粹与美好的呈现。他致力于打造一个理想的世界,这里有赤诚和浪漫,真实和纯真。孤独是曹文轩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人物状态。作为人类心灵奥秘的探索者,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说,“我孤独,但我用生命填满了孤独”。(10)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黑塞说:“上帝借由各种途径使人变得孤独,好让我们可以走向自己。”I1人的一生是不断寻求真我,逐步通向潜意识的旅程。“无论是谁走上通向潜意识深处的前途未卜的道路,那看上去都是一次危险的尝试或是一次值得怀疑的冒险。尽管不为人所知、模棱两可而又危险重重,但这是一次到世界彼岸的探索之旅。”I2《根鸟》中的主人公少年根鸟便是踏上了这样的探索之旅。这部小说是一则寓言故事,充满了各种隐喻和象征。它与梦想、希望、磨难、困惑、欲望、坚持等息息相关。根鸟与父亲相依为命,住在一个村庄里。他在第一次外出打猎时,一只罕见的白鹰带来一个神秘的信息。自此以后,根鸟就踏上了寻找梦中开满百合花的大峡谷和一个名叫紫烟的姑娘的漫漫长路。在一路的颠沛流离中,他遭遇了各种奇遇。陷入过地狱般的绝境,也留恋过家一般温馨的地方。遇到过心爱的女孩,也曾在戏院和赌场里虚度光阴。最后根鸟找到了梦中的大峡谷,这里面是否被困着一个叫紫烟的女孩已不再重要。在曹文轩的笔下,读者感受到的是另外一个神奇而又充满诱惑的世界。这个世界正如米歇尔·福柯所讲,是一个异托邦的世界。它真实而虚幻,可见而又不可见。整部作品就像是一个浪漫的美梦,少年根鸟永远在路上。峡谷、小镇、大山、村落等一处处场景不仅是人物活动的场域,其本身就具有美学上的意义。它们像是一幅幅风景画,也像是郁达夫所谓的“春风沉醉的晚上”一般有着独特的韵味和意境。 《青铜葵花》是一个关于苦难的故事。里面的主人公面临着疾病、死亡、贫穷、饥饿,火灾、水灾、蝗灾等各种天灾人祸。曹文轩并没有以俯视的角度来讲述这些痛苦,而是怀着一种悲悯的情怀,将偶然、无常的人生际遇和多舛的人物命运,转化为对小人物的同情和对人性最美好一面的歌颂。如同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中写道:“人不可以逃离苦难,亦不可以放弃希望……信心,既然不需要事先的许诺,自然也就不必有事后的恭维,它的恩惠唯在渡涉苦难的时候可以领受。”I3在小说的结尾处,葵花离开青铜家回到城里之后,原本是哑巴的青铜竟然大喊了一声葵花。青铜从无声的世界来到了有声的世界。这样的结局是曹文轩唯美主义书写的又一个有力佐证。这一点也契合了德国哲学家阿多诺的“审美救赎”思想。在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被物化、异化和碎片化,丧失了主体性。通过艺术和审美体验,则能实现精神层面的救赎和自由。现实的世界中不仅有美好,还有丑陋和卑劣。曹文轩以美丽为矛,无视真实的生活;以纯净为盾,反抗生活的真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