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鞋论文网提供论文发表、论文查重以及本科论文写作、硕士论文写作、职称论文写作、毕业论文写作指导服务,上万成功案例,欢迎咨询。 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童鞋论文网
热门搜索
行政 教育 营销 法律 经济 护理 心理 会计 文学 工商 计算机 旅游
站内搜索:
童鞋论文网
 当前位置:童鞋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文章正文
 
作为一种创意写作活动的非虚构文学
论文作者:童鞋论文网  论文来源:www.txlunwenw.com  发布时间:2024/12/30 9:56:04  

摘要:非虚构文学是一种创意写作活动,但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即需要在遵循“非虚构”根本原则的前提下进行创意写作实践。从写作过程看,非虚构文学的创造力主要表现在三个维度:严格秉承行动的诗学,通过沉浸式田野调查采集信息;运思构想受制于客观现实和历史事件,具有被动性和滞后性,但并不排斥适当的合理想象;行文表达既强调保证文本的真实客观,又注重追求作品的文学审美意蕴。

关键词: 非虚构文学  创意写作  写作学

写作学以写作过程与作品文本为关注的重点,其要解决两个主要矛盾,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刘锡庆用“双重转化”来概括写作活动。第一重转化是现实生活中具体可见、可触、可感的客观事物向抽象的主体思维的转化,第二重转化是写作主体的抽象观点、情感或情绪向具象文字言辞的转化。(1)显然,非虚构文学属于写作活动的一种,是写作学研究的对象之一。李·古特金德开创性地提出了“创意非虚构写作”(Creative Nonfiction)的概念,注重“讲得精彩的真实故事”(true stories well told)(2),强调了非虚构文学与生俱来的“创意”,增加了本文的立论依据。在此基础上,笔者立足于写作学领域,借助写作学理论和非虚构作家访谈笔谈的一手资料,着重从信息采集、运思构想和执笔行文三个关键环节出发,剖析作为一种创意写作活动的非虚构文学是如何实施的。同时,将虚构文学作为比较的对象,论述非虚构文学与传统虚构文学在写作过程上的差异。

一行动诗学与沉浸式田野调查

“采集是有目的地主动输入信息,以引起写作的冲动,并保证文章‘言之有物’。”(3)若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那就会陷入无事可言、无理可明的尴尬境地。虽然“创见”更多的是写作个体思索的结果,并不见得一定能从采集的信息中得来,但为思索所用的最基本材料,仍要依靠充分而细致的基础采集工作来展开。非虚构文学作品以切近真实、还原真相为核心,需要紧紧围绕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现实而展开。与受创造性思维影响较大的虚构文学不同,非虚构文学的写作必须严格遵循真实法则,与读者缔结真实契约。然而,真实契约的成功缔结直接受前期调研工作到位与否的限制。换言之,前写作阶段为非虚构文学的顺利展开提供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如果一手素材在前写作阶段无法充分占有,那么,非虚构文学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此意义上,信息搜集与整理在非虚构文学的创作活动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历史非虚构作家李辉对此深有感触,“不同的史料,可以呈现不一样的视角。所以我不爱说八卦,更愿意通过聊天的记录与有关史料相互印证,这样才能大致体现每个人亲历的历史过程……资料非常重要。一个是你发现新的史料,一个是建立在史料基础上的研究著作。我写‘封面中国’系列,可能有近千种相关的书,20世纪二十年代外交史的书就买了好多本,都是从网上买的旧书。”(4)

非虚构文学以无限接近真实为自觉追求,“行动诗学”是它在前写作阶段的根本活动准则。“好故事不会主动走到你跟前,它藏在生活的漫流里”(5),写作者要自觉地将自己置入火热的生活洪流之中,与故事中的人物共同成长。新世纪以后,中国非虚构文学思潮主要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是沉入历史记忆的深处,通过史料的重新发掘、梳理和辨析,揭示各种史海往事的内在真相,或反思某些重要的人物与事件……二是置身复杂的现实生活内部,对人们关注的一些重要社会现象进行现场式的呈现与思考。”(6)这就决定了当前非虚构文学的“行动诗学”不仅包括脚踏实地、丈量大地的“行走”,同时也包括埋首故纸堆、双手染陈灰的史料“爬梳”。彼得·海斯勒较为形象地分析了非虚构文学写作的困难及其让人着迷、欲罢不能的地方,“正在于它不能编故事。看起来这比虚构写作缺少更多的创作自由和创造性,但它逼着作者不得不卖力地发掘事实,搜集信息,‘非虚构写作’的创造性正蕴含在此间。”(7)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行动诗学”具体落脚在地为“沉浸式田野调查”。一般来讲,作家体验生活、摭拾信息的途径多为旅行采风、田野考察和街头访谈。这几种方式不同程度地彰显出诗人的浪漫,带有较强的随机性和娱乐性,所获信息缺乏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创作了历史非虚构名篇《瞻对》的作家阿来,对“采风”“考察”颇有微词,“我不想说采风,也不想说田野考察。因为它们都被不同界的人用坏了,田野考察被学界的人搞坏了,出去了三天就说是田野考察。作家出去两三天,就说采风,采什么风呢?我现在更喜欢用游历,在行走中感受发现,也在思考。”(8)当今随着手机、电脑等工具的迅速普及,网络媒介日渐成为人们摄取信息的首要选择。这其中不乏很多文学写作者,他们“靠着‘二手生活’自得其乐,看看电视、翻翻报纸、上上网,然后各种活动、四处开会,不管你弄出多少精巧的理论依据,这样的生活对一个作家来说都是极有问题的”(9)。作家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懒惰致使传统虚构文学面对当下社会现实频频失语,反过来催生了以“沉浸式田野调查”为前提的非虚构文学创作热潮的到来。与“旅行采风”“田野考察”和“网络浏览”相比,“沉浸式田野调查”需要更多的勇气、魄力以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具有调研时间长、全身心沉浸、可持续性强的鲜明特征。

首先,充裕的调研时间为获取丰富、有效、准确的写作资料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既可为全面系统地搜集信息带来可能性,也能使“沉浸式田野调查”具有进一步言说的空间。“沉浸式田野调查”要在时间上舍得投入,进而对获取信息反复对比求证,以确保资料的可靠。唯有此,非虚构文学作品内容的真实性才得以实现。李辉为写作“封面中国”专栏,多次往返于美国、日本、英国等诸多国家,前后历时近十年。赵瑜为寻找黛莉以完成《寻找巴金的黛莉》,奔波三载;为书写《革命百里洲》,花了近五年时间深入荆楚腹地进行田野调查。彼得·海斯勒为写就“非虚构中国三部曲”,常年以当地人姿态在中国各地体验生活。不管是在现实生活中摸爬滚打,还是在历史文本的长河中徜徉游弋,写作前充足的准备时间都是非虚构文学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支撑条件。

其次,“全身心沉浸”强调写作主体对写作客体的积极主动融入。“作者融入的程度越深、越有针对性、范围越广,沉浸感就会变得越紧密。”(10)而“沉浸感”的获得主要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来实现。一是客观物质层面,注重非虚构作者身临其境地去体验采写对象的生活场景。二是主观心理层面,强调非虚构作者与采写对象亲密无间的精神交流状态。其中,“采写对象”,不仅指活生生的人与火热的生活现场,同时也包括没有生命体征的物。对前者而言,受访个体对写作主体能否坦诚相待,是检验“全身心沉浸”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这就需要非虚构作者在搜集写作材料时平视、尊重书写对象,“对采访对象不要急于判断先下结论,要站在他们的立场去倾听、去理解”。11没有生命体征的物,主要指史料。埋首于故纸堆,所注重的是借助不一样的历史视角拨开层层迷雾,与历史碰撞。在辨别、反证出受访人提供信息真假的同时,也能让我们在厚重的尘埋中更迅捷地抵达现场,触摸真相。如果将沉浸于社会现场称之为与人相谐,那么,则可把埋首于故纸堆称之为与史对话。

再次,“可持续性强”秉持长期主义,主要针对某些复杂的非虚构主题而言。它侧重关注非虚构文本的可拓展空间,具体表现为前写作阶段调查采访的多次反复和持续跟踪。最终完成的非虚构作品多以系列文本组合的形式出现,这是因为“沉浸式田野调查”所获取的丰富材料根本无法被容纳进单独的一本书中。当前我们耳熟能详且影响较大的非虚构文本,多围绕同一主题持续不断地深化,如梁鸿的“梁庄三部曲”,李娟的“牧场”系列,乔叶的“拆楼”系列12、丁燕的“工厂”系列文本等。在21世纪中国非虚构文学思潮中,梁鸿及其非虚构文学创作常为外人道,“梁庄”系列文本亦被奉为非虚构经典之作。“梁庄三部曲”无一例外都关乎乡村书写,梁鸿的每次写作都是上次书写的延续和拓展。《中国在梁庄》聚焦常年在梁庄留守的老弱病残,《出梁庄记》则紧盯出门在外讨生活的梁庄人。两本书对梁庄内外都有所观照,在结构上相互映衬构成一个圆。2021年《梁庄十年》的出版面世,重新打破了上述看似完整的圆形结构,继续向外生长深化乡村主题。正是在反复建构-打破-重构的过程中,“梁庄三部曲”不断进入人物生存肌理与历史深处,极大拓展了乡村主题更多的外在书写空间和可能性。而“梁庄”系列文本之所以如此成功,全仰赖于梁鸿数年如一日持续、长久、高效的“沉浸式田野调查”。

在信息采集的前写作阶段,非虚构文学严格秉承行走的诗学,通过“沉浸式田野调查”获取第一手写作素材。如果将现实社会生活比喻成泥潭,那么,非虚构文学写作者不仅需要最大限度地将自我带进生活的泥潭中,还要深陷其中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摸爬滚打,扎扎实实地面对个人在社会实践中的处境与疑难。《盖楼记》《拆楼记》的顺利完成,便是乔叶严格遵循行动诗学原则,将“沉浸式田野调查”付诸实践的结果。乔叶身处“拆迁”第一现场深度参与,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拆楼”系列作品是“一个纤毫毕现的人性标本”“一部独特鲜活的社会档案”13。作者以实际行动参与到盖楼和拆楼的过程中,为拆迁事宜在乡下到处跑动,尽心尽力地进入事件、处理事件本身,为张庄姐姐家能分得更多补偿款而筹谋献策。她有着如军师般的重要作用,所扮演的不是可有可无的配角。姨妈、我姐姐、赵老师等人,则在其带领下将反拆迁的具体方案付诸实施。为将村支书王永的弟弟王强争取进反拆迁大军而苦心设计“鸿门宴”等环节,“我”引领、干预了故事发展的走向。在接受笔者的采访中,乔叶坦诚:“我在事件中沉浮和煎熬,在争斗和博弈,同时也在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记录和观察。可能一般的涉事者不会在意的东西,我作为一个写作者,长期的职业习惯和专业素养,可能就会要求我去精心留意,搜罗素材给自己用。”14

非虚构文学的成功离不开行与走,离不开跑与问,是“沉浸式田野调查”的严格实施。如果用比例来形容非虚构文学写作活动,恐怕比较恰当的应该是“六分跑,三分想,一分写”15。相对而言,传统虚构文学对行走的要求较低,但对作家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对文本结构把控能力的要求更高,更严格。质言之,非虚构文学是行动的事业,需要比小说、戏剧、诗歌花费更多的手力、脚力、听力和视力,需要综合运用手、脚、眼睛、耳朵等诸多器官,因为它是“非跑、非听、非看不可的”16。

二被动牵制与合理想象

在翻阅了国内几本重要的写作学教材后,笔者遗憾地发现已有教材对非虚构文学写作思维活动的论述较少。不管是20世纪80年代刘锡庆著的《基础写作学》、裴显生主编的《写作学新稿》、周姬昌主撰的《写作学高级教程》,还是2000年后张杰与唐铁惠合著的《写作》、陈果安和马正平分别带头主持的“现代写作学丛书”和“高等写作学教程系列丛书”,大多重视探讨纯文学思维活动,对非虚构文学写作活动的阐释非常有限。自2010年始,创意写作在中国发展迅猛。中国人民大学和上海大学先后策划“创意写作书系”,致力于创意写作“理论原创著作和理论翻译著作建设”17。其中,出版了大批非虚构文学理论书籍,如《开始写吧!非虚构文学创作》《故事技巧:叙事性非虚构文学写作指南》《写作法宝:非虚构写作指南》《从零开始写故事:非虚构写作的11堂必修课》。上述书籍大多注重写作技巧的训练,涉及构思的篇章不多。

首页 上一页 1 23 下一页 末页 
上一篇:“现代性”的路还有多长——近期中篇小说创作的一个方面     下一篇:没有资料
 
客服老师 3982228081
本站网址 www.txlunwenw.com
郑重承诺 专业团队,保证原创与通过!
童鞋论文网真诚欢迎新老客户的光临与惠顾!
 
 热门文章
· 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续期研究
· 用户锁定效应视角下的网易云音
· 众筹产品创新性对融资绩效的影
· 南京市城镇居民冷鲜肉认知度问
· 摩拜共享单车可持续盈利研究
· 催生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原
· 社交媒体中不实信息转发主体心
· 基于网络平台的SPA模式研究——
· 基于游客感知的云台山景区微信
·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企业
 
 推荐文章
· 统一监护制度下父母处分未成年
· 对罪犯未成年子女社会化帮扶的
· 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角色定
· “三生融合”视角下“景村协同
· 滴滴打车运营现状调查分析
· 广播体操与戏曲的共生之路研究
· 国产荒诞喜剧《我是余欢水》和
· 小微项目学习研学旅行课程的实
· 夜间文化旅游消费的影响因素探
· 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生态系
 
 相关文章
· 《咏怀诗》中的忧思探讨
· 论舞蹈技巧在舞蹈表演中的巧妙
· 主流意识形态规约下的浩然创作
· 哈代自传诗的家庭伦理研究
· 少女翩翩乘风来——从斯拉夫背
· 基于“薰子”人物形象的《伊豆
· 《雪国》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 上世纪三十年代我国儿童电影歌
· 明代用乐制度对音乐传播活动的
· 改革开放中的维吾尔族乐器探讨

专业指导团队,准时守约,保证原创与通过,十年信誉,品质保证
童鞋论文网提供本科论文、专科论文、毕业论文、职称论文、硕士论文写作指导以及论文发表、论文查重服务
版权归童鞋论文网所有 禁止一切商用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