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体介绍与局部描写 这一类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陕会馆》4、《鲁西聊城古建筑》5、《山陕会馆》6、《大运河的守望者山陕会馆》7 等,主要介绍山陕会馆内建筑情况,为了解山陕会馆内部构置提供了材料。 二、从山陕会馆南北碑亭的碑刻中,揭示会馆修建史、会馆功能及运营方式、商业的兴衰演变及经营行当 《清代乾隆至光绪年间的聊城商业- 以山陕会馆碑刻资料为中心的考察》8、《清代聊城山陕会馆碑刻及其史料价值》9 即属此类。王云《清代聊城山陕会馆碑刻及其史料价值》梳理了山陕会馆乾隆元年至光绪年间七次扩建重修的过程:山陕会馆初建始于乾隆元年(1736)。 第一次重修项目是戏台,增建南北看楼(乾隆二十八年(1763));第二次重修关帝大殿脊檩和柱梁(乾隆三十二年(1767));第三次修建南北厅厦、立两楼游廊(乾隆四十二年(1777));第四次重修三大殿、戏台、看楼,同时建飨亭(献殿)和钟鼓楼,建春秋阁(嘉庆八年(1803 ) 至嘉庆十四年(1809 ));第五次,重修戏台、山门、钟鼓楼(道光二十一年正月至道光二十五年(1845))。第六次同治六年(1867)重修旗杆和大门;第七次增加山门外的石栏杆(光绪二十年(1894))。山陕会馆发挥了联乡谊、祀神、协商约束、行义举的作用。会馆收入来源包括捐助、收厘、香资、房租、利息等,支出用于修缮、祭祀、演戏庆典活动、日常接待、节日宴请、救济贫困等。 山陕商人经历了乾隆年间的发展、嘉庆年间的鼎盛、道光初年的保持、道光末期至咸丰初年的下降、光绪时期的衰落。其经营项目前文已引,此不赘述。这篇论文整理并探讨了山陕会馆的扩建重修历程、会馆功能及运营、山陕商人在聊经商的兴衰演变过程、经营行当等,为研究明清时期聊城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以及会馆这一机构的运营情况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三、从山陕会馆的楹联、匾额及雕刻等探索山陕商人的经商理念,价值取向、经营方式,消费观念,欣赏水平和人生追求等 《明清山东运河区域的商人会馆》:“整个会馆内充溢着浓厚的文化氛围。这种氛围揉和了儒、道、释以及新兴的市情文化,充分展示了山陕商人的经商理念,价值取向,经营方式,消费观念,欣赏水平和人生追求。”作者并且认为“明清商人会馆所具有的浓郁的文人气、厚重的江湖气和世俗的商人气,是封建社会母体中新的社会力量的崛起、新的价值观念产生、新的商业文明的显现的具体反映。”10 四、以山陕会馆戏台为范例,研究古代戏台良好听闻效果的可能性原因 《营造庭院式的戏场良好听闻效果的范例性实践-山东聊城山陕会馆建筑声学实践初探》11 一文从建筑声学的角度对聊城山陕会馆戏楼良好的听闻效果做出详细阐释,认为山陕会馆的戏台设计,大从整体小到细节,体现着一种科学有效的声音实践。这些设计包括:戏台周围环境;植物;戏台台口;墙壁上的窗;高大的外墙等,正是因为这些设计,使得聊城山陕会馆戏台成为建筑声学设计的良好范例。“该会馆的二道院是由戏台、两侧看楼、主殿合围成的一个高大的矩形,在水平位置上,戏台、两侧看楼、主殿形成了四个凹凸不平的反射界面,使声波既能反射又不至于产生过多的回响,促使后区和看楼的观众也能听到清晰的声音。⋯⋯在二道院的这个庙台广场中,栽植了四棵古槐,其树冠下沿几与戏台的下檐平齐,从戏台上发出的声波,传播到树冠下檐时,枝叶成为反射界面,将声波向广场内发射,使声波不至外逸。从这个意义上说,槐树冠便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反射罩’。⋯.. 戏台台口两侧各有一石制折屏,这样可以将向台口两侧传播的声音向观众区折射,理如今天的喇叭口。⋯⋯舞台后墙和后台砖墙的几个东西南北方向的窗,达到“通风传声”的效果。⋯⋯高大的建筑将馆外的噪声反射回去,减低噪声对会馆的逸散,保证了会馆内部幽静肃穆的氛围。” 五、从应用技术层面解决山陕会馆山门屋面漏雨朽烂,瓦件残破的现实问题 《聊城山陕会馆山门翼角加固技术》12 一文记述施工团队在保持建筑造型和原有机构的基础上,利用牵拉翼角加固法对山门屋面进行翻修,较好地解决了文物的修缮工作,具有实际意义。 六、从戏楼墙壁所题墨记中,梳理道光年间至民国时期在此演出的戏班及剧目情况 在《从聊城山陕会馆戏楼墨记看清末民初的地方戏剧》 13、《清末民初聊城山陕会馆戏楼墨记与区域戏剧文化交流》14、《聊城山陕会馆戏楼墨记及其史料价值》15等文章均有表述,且多为重复者。山陕会馆戏楼分前台和后台,前台为演出场地,后台为演员化妆、休息、道具存放处。后台南、东、北三壁墨记甚多,题写时间自道光二十五年始,经咸丰、同治、光绪等朝,直至民国。内容包括演出时间、演出剧目、戏班、艺人、艺人生活记述、愤懑言辞、谩骂戏谑之俚语及图案漫画等。“墨记中所见戏班名称可辨认者共29 个,分别是: 道光年间3 个:山西双魁社、复盛社、德义社。咸丰年间10 个: 邱县四喜班、连升班、喜庆班、万庆班、鸿庆班、本城小三班、本城盛凤班、四喜班、泰和班、德凤班。同治年间4 个:安徽同庆班、福庆班、万庆大班、春台班。光绪年间6 个:福顺班、喜寿班、全盛班、三盛班、四盛班、往平万庆班。民国年间1 个: 教育部易俗社。年代不明者5 个: 三庆班、魁益班、万顺班、顺合班、太原府红盛班。”16 所涉剧种:上党梆子、山西中路梆子、秦腔、徽剧、河北梆子等。演出剧目近150 个,“三代至魏晋以前的人物事件演成的政治、战争故事戏有25 个;以唐宋时期人物事件演成的政治、军事故事戏24 个;以元代以后人物事件演成的政治、军事故事戏较少,共12 个;墨记中的侠义剧共约10 余种;墨记中的公案戏有7 种;墨记中的民间故事戏共有30 余种”17。墨记中书写艺人演艺生活:①收入低:二府五县子弟班,会馆唱了整六天,戏价京钱十八吊,还有二千点心钱。②条件辛苦:山陕会馆戏实早,未曾天明饭开了。清晨就把沈来参,掌板还在下处吵。风里也得这里跑,下了大雨也得跑。开场唱了六大曲,掌板口内还嫌少。谁知又把戏来添,会里未到王三老。掌板内里吃中桌,无人就把耳朵咬。③抨击统治者:道光驾崩正月天,喜兆就在天下传。④表达美好愿望者:十年久旱逢甘霖,千里他乡遇故知,和尚洞房花烛夜,童生金榜题名时。⑤另外还有拿人姓名开玩笑者;宣传家乡特产,何等好醋;名胜,双宁寺;图案绘画等。王云、李泉的整理及研究工作,为了解清末戏班演出情况、山西、陕西、安徽、河北等地戏曲音乐对聊城的影响与交流、艺人的物质精神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聊城山陕会馆管理众多商号,必定依靠相关规约维持,但是会馆内规约惜无文载,笔者认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界对其他地区山陕会馆或晋商会馆的研究,可以从侧面了解聊城山陕会馆的规约制度。王宏选和单文杰《明清时期的晋商会馆规约初探》一文详细论述了会馆的作用、会首的职责、公产的来源及支出管理、会员破坏规约的处罚方式等,简列于下: 会馆的作用主要有二:祭祀神明和加深乡情,以正人心厚风俗。“今众商聚集其中者,盹然蔼然如处秦山晋水间。夫岂偶然者也?然则礼神明於斯,笃乡谊也於斯,即所谓正人心而厚风俗⋯⋯”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