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鞋论文网提供论文发表、论文查重以及本科论文写作、硕士论文写作、职称论文写作、毕业论文写作指导服务,上万成功案例,欢迎咨询。 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童鞋论文网
热门搜索
行政 教育 营销 法律 经济 护理 心理 会计 文学 工商 计算机 旅游
站内搜索:
童鞋论文网
 当前位置:童鞋论文网 > 职称论文 > 文章正文
 
论产教融合背景下提升校企合作中的企业主体地位
论文作者:童鞋论文网  论文来源:www.txlunwenw.com  发布时间:2021/11/29 9:07:56  

摘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最终发展方向。在“人工智能+X”背景之下高职院校人工智能产业学院的建设必将成为高职院校建立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必经之路。人工智能产业学院能够以点带面,带动相关专业发展,推动“新工科”建设,从而构建校企共赢局面,推动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0 引言

2017-2021年,连续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提及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人工智能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应用。当前几大前沿科技中,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是优先发展的“三驾马车”。济南市作为继上海、深圳后第三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和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双区”同建的城市,也于近日发布了《济南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白皮书》。济南虽然集聚了像浪潮集团、神思电子等一批人工智能软硬件行业领军企业,但与上海、深圳的差异不言而喻。尽管如此,人工智能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仍然是济南“弯道超车”的绝佳机遇。莱芜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以“立足济南、服务山东”为办学定位,如何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专业群,助力强省会建设,是学校的重大课题。近年来,随着部省共建职教高地、市校融合发展取得的一系列突破,我校双主体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更趋于成熟,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很多的经验和成绩,但企业积极性不高仍是导致校企合作不紧密、不长久的主要原因。提升校企合作互利双赢的预期效果,关键是学校发挥自身优势,吸引企业,帮扶企业、以此提升企业合作积极性。本文以共建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为核心,从原因分析、理念转变、顶层设计、长效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1 企业不积极的原因

当前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主要问题表现为合作不密切、不长久。一是合作不密切。由于企业缺乏参与动力,参与校企合作常流于表面、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参与合作的企业类型单一、合作目的单一、合作形式单一。二是合作不长久。校企合作若只停留在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问题的简单层面上,注定合作不长久甚至是一时之需。以莱芜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曾在全国率先走出了一条“校企一体化办学”的新路子,受到教育部领导的高度评价,并写入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中。有些合作不可谓不密切,然而最终仍是无疾而终,令人惋惜。职业院校的合作意愿强,常把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原因归咎为政府政策实施不力和企业逐利天性。事实上,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高职院校应有为有位。教育的供给侧改革要求学校必须提升服务主动性和服务质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校应首先反思自身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1 学校合作理念相对保守

高校的四大职能为:人才培养、科技研发、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大部分高职院校还存在理念上的偏差,把校企合作的主要目的放在学生就业和接收企业资助两方面。企业虽然常有较为紧急的用工需求,但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周期并不匹配。近年来,高职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均有大幅提升,而企业常遭遇“用工荒”,很多企业就选择了与学校开展较为长期(一般至少一届学生培养周期)的合作。企业为更好吸引人才,一般通过与学校共同招生、向学生发放奖助学金、定期宣讲、承担部分教学任务等开展合作。新时代的职业教育必须提质、培优、增值、赋能,必须为企业和产业创造价值和活力。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要彻底转变一味从企业获取利益的思路,而是要更多考虑如何为企业解决问题,提供服务,创造价值。

1.2 学校自身优势没有充分发挥

由于职业教育长期“断头教育”窘境,导致一些高职院校产生技不如人的观点,认为只有本科院校才能服务企业和产业发展,看不到自身优势。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的最大优势在于“接地气”,最贴近企业应用技术、生产一线和管理一线,应该充分发挥资源、人才、技术等优势,提供智力支撑、技术支持、社会培训、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质服务,要能扑下身子,放下架子,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让企业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以莱芜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在山东珅诺基药业有限公司建厂之初,就为企业提供了药品工艺研发小试、中试等无偿服务,双方长期保持良好互动,一大批毕业生在与企业成长起来。

1.3 学校没有很好消除分歧

在人才培养上,企业更注重“适用”,高职院校更强调“全面”,目标不同,培养过程就会有分歧。企业需要的是最好最快适应工作岗位的人才,要求人才招得来,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能够提升企业社会和经济效益。高职院校不同于一般社会培训机构,首要目标不仅是保证教学成效,而且要符合人才培养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学方式、课程安排均可能会与企业需求相冲突。若不能友好协商及时妥善地予以解决,必然影响合作。为了学生更好地就业与发展以及符合似乎过于细致的人才培养标准,导致学时、课时安排难以兼顾,双方合作不畅,预期效果不好。

1.4 学校没有找准合作切入点

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员工。为顺应新产业发展,校企深度融合下职教新模式要求专业对接产业、学生对接工作岗位,校企联合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首先,合作对象选择很重要。部分高职院校不能准确把控市场,失去合作方向,个别甚至急于求成,直接与教育培训机构甚至中介机构盲目合作,在合作理念、收费、学生管理等诸多方面饱受争议。其次,合作的切入点是关键。学校与企业的首次合作尤为重要,与企业合作的切入点一定要精准选择,一旦确定就要全力以赴地完成。

2 对策

产业学院是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深度合作的产物,是构建多主体参与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新型组织模式”。人工智能是新时代衍生的交叉学科,是改造升级传统工科专业的重要途径。学校的办学定位是“工科为主、多可并举、立足济南、服务全省”,面对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和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重大战略机遇,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是有效地解决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诸多难题,以人工智能带动工科类专业群共同发展,进一步彰显校企一体化办学特色的必由之路。

2.1 建设共享共用的先进实验实训基地,打造产教融合实训体系

提升学校整体水平,好的实验室建设是前提和基础。专业实训基地不仅对学生的培养和成长具有加速意义,也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服务企业行业能力的重要窗口,是吸引企业前来合作的重要载体。在新工科背景下,实验实训室的用途更为广泛,是集理论、实践、研发以及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平台,是践行开放办学理念的载体。对学校来讲,其主要用途不仅在教与学,而且在于师资队伍培养和技术积累水平提升。对企业来讲,应具备创新孵化功能,为整个产业链提供工程实践环境。尽管职业教育发展迅速,逐步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建设,但与新时代对职业教育的要求相比,综合办学实力仍显不足。前期应是政府投入,然后才是政府“搭台”、学校和企业“唱戏”,大部分高职院校亟需“筑巢引凤”,建设规格高、使用率高的实验实训室。

高职院校应把人工智能实验实训基地打造成学校的练兵场、学生的习武场、产教融合的试验场,以此为平台,与企业展开多渠道、多方式、多维度的产学研用合作,打造教学、科研与服务一体化的综合基地。人工智能实验实训基地还应充分发挥示范带动功能,以点带面,把人工智能技术拓展到学校自身建设,引领智慧校园建设,拓展到新工科专业发展,推动传统实验实训基地加快实现智能化转型,从而促进人工智能与新工科的融合发展。

2.2 校企共建“双主体、深融合”产业学院,构建产教融合根据地

高职院校应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基础上进行拓展,与企业共建先进的技术研发中心、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技术培训中心等社会服务平台,成立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是整合校企双方在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平台、学术、技术积累而设立的具有引领学校新工科建设意义的创新型教学机构,它是连接教育链和产业链的系统。

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建设作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下应对新一轮职教改革的战略行动,不能够局限于单一专业或单一企业的合作,要充分发挥其资源整合作用,在不同产业领域内助力多个专业群的发展,从而实现多企业、多元化合作,促进学校工科专业布局优化,从而达到新工科各个专业的全面发展。

2.3 建立人才共育长效机制,实现职业教育根本任务

校企双方共同组建产业学院管理机构,如理事会、建设委员会、专家指导委员会等,通过健全完善机构职能,实现协同管理。

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专班培养、大师工作室、现代学徒制等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逐步形成校企共同创新、专业共同建设、人才共同培养、团队共同成长、资源共同享用的“五共”协同育人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创新合作运行机制、资源信息共享机制、运行质量评价机制等,进一步推动责权明确,为产业学院的规范化运行提供机制保障。双方的师资队伍应是互认互通,双方的资源应是共享共用,合作目标应是互利双赢。因此,对产业学院的考核评价应从共组组织管理机构、共建高水平专业(群)、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共培共组师资团队、共育高水平人才、共建实验实训基地、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全面进行,评价方式也应为多方评价,采取教学单位自评,行业、合作企业和学校等多方专家评价。

3 预期效果

校企双方以共同打造人工智能产学研合作基地为基础,以共营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为核心,有效解决企业合作意愿不强、内涵缺失、成效不显著的突出问题,实现校企相互融合,与各工科专业相互渗透,创新校企深度合作新范式,合作质量持续提升,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4 结束语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最终发展方向。在“人工智能+X”背景之下高职院校人工智能产业学院的建设必将成为高职院校建立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必经之路。人工智能产业学院能够以点带面,带动相关专业发展,推动“新工科”建设,从而构建校企共赢局面,推动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斌.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建设与管理[J].科技资讯,2020,(35):228-230.

[2] 刘昌敏.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33):102-104.

[3] 柳刚.高职校企合作如何破解企业不积极的问题[J].高教论坛,2012,2(2):37-39.

[4] 隋军.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高职校企合作现状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0):120-121.

[5] 李佳洋,范立南.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校企联合共建创新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研究[J].科教导刊,2018,(16):7-8.

[6] 陆勇,方海林.产业学院对传统工科的改造升级[J].高教发展与评估,2020,06(36):15-20.

上一篇:农民工返乡创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研究     下一篇:现代产业学院运行机制研究
 
客服老师 3982228081
本站网址 www.txlunwenw.com
郑重承诺 专业团队,保证原创与通过!
童鞋论文网真诚欢迎新老客户的光临与惠顾!
 
 热门文章
· 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续期研究
· 用户锁定效应视角下的网易云音
· 众筹产品创新性对融资绩效的影
· 南京市城镇居民冷鲜肉认知度问
· 摩拜共享单车可持续盈利研究
· 催生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原
· 社交媒体中不实信息转发主体心
· 基于网络平台的SPA模式研究——
· 基于游客感知的云台山景区微信
·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企业
 
 推荐文章
· 统一监护制度下父母处分未成年
· 对罪犯未成年子女社会化帮扶的
· 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角色定
· “三生融合”视角下“景村协同
· 滴滴打车运营现状调查分析
· 广播体操与戏曲的共生之路研究
· 国产荒诞喜剧《我是余欢水》和
· 小微项目学习研学旅行课程的实
· 夜间文化旅游消费的影响因素探
· 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生态系
 
 相关文章
· 影响当下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
· 基于平台构建的产教深度融合战
· 邵阳学院管理科学省级一流专业
· 企业微课程在高职产教融合中的
· 论产教融合联盟的内涵与特征
·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视角下的勤工
· 坚持产教融合 推动高校人才培养
· 常熟理工学院产教融合深化问题
· 论产教融合驱动下“1+N”人才培
· 推进校企合作 服务区域经济

专业指导团队,准时守约,保证原创与通过,十年信誉,品质保证
童鞋论文网提供本科论文、专科论文、毕业论文、职称论文、硕士论文写作指导以及论文发表、论文查重服务
版权归童鞋论文网所有 禁止一切商用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