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职业技能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保障,更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职业技能提升对一个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当前,福建省尤溪县在发展中存在对职业技能认知不足、结构性缺工矛盾突出、培训质量有待提高、补贴政策落实难等问题。基于此,文章通过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职业技能 职业培训 工作效率 一、提升职业技能的重要性 (一)增强个人的就业竞争力 在人才市场上,拥有精湛技能的人往往更受青睐,能够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职业发展空间,更容易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从而成功地进入理想职位,在职场上展现更多自信与能力。 (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可以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快速而准确地完成任务、减少失误,从而提升工作的整体效果,对企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劳动者需要不断更新和提升自己的技能,以此适应新的工作要求。 (三)增加个人收入 随着技能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薪资谈判中会更有优势,有机会获得更高的报酬,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二、职业技能提升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健全各项制度 以福建省尤溪县为例,当地成立县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制定《关于加强人才“柔性”引进工作的通知》《尤溪县企业人才引进工作暂行办法》等多项配套政策,在职业培训、资金保障、人才引进等方面进行明确,逐步健全工作机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农业农村、教育、商务、妇联、共青团等部门从各自职能出发,针对性地开展了有关电工、金柑、茶叶、水稻制种、植保无人机、跨境电商、家政服务等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对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各类群体充分就业、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一是职业培训逐步规范。依托县职业中专学校、县宇帆职业培训学校、中国海峡人才市场尤溪分部等9家县内外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将企业员工、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入乡创业人员、城乡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等就业重点群体和贫困劳动力作为重点培训对象,采用集中办班的形式,大力实施“项目制”“见证补贴”培训,推动劳动者整体素质提升,2022至2023年培训共5000多人次。 二是示范作用有效发挥。县总工会每年都组织开展多形式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劳动竞赛,增强了职工的技能提升意识,现有国家级劳模工作室1个、省级3个、市级9个,茶艺、根雕等省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 三是职业鉴定有序开展。尤溪职业中专学校、三明市闽中茶业职业培训学校2家有职业技能鉴定资质的机构,开展茶艺师、茶叶加工师、焊工、钳工等工种(项)职业技能鉴定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2022年至2023年鉴定共1668人次。 四是创新创业稳步推进。连续六年开展县级创业创新大赛,尤溪县恒信和农信两家担保公司共担保办理创业贷款885笔,发放贷款11885.1万元。 (三)加强扶持培育力度 一是资金投入得到保障。2021年至2023年,尤溪县争取市级以上职业技能培训专项资金980多万元,主要用于见证补贴、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发放。 二是人才培养结构不断优化。根据尤溪县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尤溪县职业中专学校于2019年开设了纺织染整、精细化工、竹木加工、老年人服务与管理等专业;于2023年为六融工业有限公司、竹木加工园开设了服装加工、竹木加工“订单班”,招生90人。此外,尤溪县职业中专每年还输送电商、建筑、护理、机械加工、幼师等专业人才700多人。 三是职教布局逐步完善。结合产业和职业教育实际,在洋中工业园区新建“三明市南华职业学校”,2021年秋季招生42人、2022年秋季招生185人;在城关镇三奎新城规划新建综合职教园,目前项目前期工作正在推进中。 三、职业技能提升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尤溪县在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是对照高质量就业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对职业技能的认知不足,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一是社会对职业技能人才的认识有偏差。受择业观念、薪资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和家长“重学历、轻技能”,不愿意到职业学校学技术,认为去非公有制企业或中小企业工作,始终是“临时工”。以尤溪县为例,2023年全县初中毕业生3735人,按照普职比1∶1的要求,该县应有1790名学生升入职业学校就学,但县职业中专仅吸纳748人。在这748人中,还有225人接受五年专学历教育。 二是技能人才的政治地位有待提高。社会上对职业学校和技能人才认同感不强,高技能人才在“两代表一委员”和各类评比表彰中的比例不高,全社会“尊重技能人才和重视技能人才”的舆论氛围不够浓厚。 三是宣传力度不够。政府和相关部门宣传就业创业、职业技能培训相关奖励政策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个别企业、乡村干部和群众对现有的就业创业政策不了解,部分失业和就业困难人员也不知道参加技能培训的相关补助政策,在政策层面还存在一定的盲区。 四是个人参与技能培训的意愿不强。多数企业务工人员年龄老化、文化素质偏低,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型工作,对自身发展缺少规划,不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积累与提高,参加技能提升的主动性不高。 (二)人力资源外流严重,结构性缺工矛盾凸显 尤溪县地处山区,区位优势不明显、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生活水平、教育医疗、企业环境、园区配套设施等与福厦泉等沿海城市相比有较大差距,务工者更愿意到沿海地区就业,形成外部人才“引不来”,本地人力资源“留不住”的区域性就业矛盾。企业用工缺口大,一些企业远赴云南、贵州、四川、湖北等地招工,但效果不佳。在新冠疫情期间,外省籍关键工位的技术员无法返岗,造成部分企生产线无法开工。据笔者了解:六融工业有限公司、金东矿业有限公司、鑫森合纤有限公司等25家企业,博士研究生学历人数2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人数18人、本科学历人数93人、专科学历人数130人,正高级职称人数8人、副高级职称人数11人、中级职称人数45人。以上数据表明,尤溪县工业企业人才队伍薄弱,且大多数人才都集中在中大型、高技术型、混合制等企业,本土传统中小微企业、偏远乡镇企业人才严重缺乏、技能人才占比不高,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员的比例偏低。 (三)职业培训吸引力不足,培训质量有待提高 职业培训总体规模相较于发达地区仍有差距,培训有时依托乡镇显得较为分散,培训针对性、有效性不足,培训主体积极性不高。 一是企业对开展职业培训认识不够到位。由于受经济下行压力大、职工流失严重等影响,少数企业主比较注重企业的眼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员工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部分企业用工随意性大、职工储备不足,没有投入人力、资金与职业培训机构合作,缺乏稳定的用工输送队伍。同时,部分企业尚未给员工缴纳社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无法享受稳岗补贴、岗前培训、新型学徒制等职业培训补贴政策。 二是评价体系不健全。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不健全,缺乏相应的工资报酬激励机制,职工薪酬待遇及职业发展前途未能与职业技能等级相挂钩,严重降低劳动者自主提升职业技能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三是职业培训实效性有待提升。职业技能培训多以3天~5天的短训为主,理论多、实践少,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两张皮”,导致培训人员证书多而技能不足,无法胜任岗位工作;社会培训机构办学力量薄弱,专业设置和培训内容与市场衔接度不高,不能满足市场用工需求。据了解,育婴员、保育员、家政服务等培训招生较为容易,其他项目制培训甚至出现招不到生的窘况。 四是职业教育滞后。作为县级公办的职业教育机构,职业中专实训场地小,设备简陋、陈旧,加之经费不足、受场所限制,校企合作难以有效开展,生产性实训基地难以有效实施;师资老化严重,教师平均年龄为47岁,纺织、数控、医药等专业师资缺乏。在承接部门主办的职业技能培训时,公办老师不能领取课时报酬,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受择业观念影响,一些专业招不到生源,如纺织染整班2019级、2020级仅有学生8人,竹木加工班连续两年未招到学生。 (四)职业培训补贴政策落实难,部门合力有待加强 一是职业补贴政策落实较难。当地存在符合补贴对象的“十大类”人员不多、发放金额不高等问题。上级政策要求一人不能在短期内取得多本证,造成技能人才评价工作较难开展。 二是部门合力有待加强。2008年,尤溪县整合县内职教资源,依托职业中专成立县职教中心,但近年来职教中心的功能作用有所弱化。职业培训多头管理、各自为阵的状况时有发生,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统一协调和信息共享机制,有时同一项培训任务由多个部门承担,交叉重复的培训浪费了财力、人力,培训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和利用。 四、提升职业技能的举措 技能是就业的根本,要把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作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加大培训力度、加强人才培养,重视人力资源储备。 (一)加大宣传力度,弘扬工匠精神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职业技能提升、就业创业等相关政策,我们有必要加大宣传力度。 一是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2],多措并举,加大对职业培训、就业创业等相关政策的宣传,扩大企业和职工对政策的知晓率,解决群众对政策不了解、受众面不够宽、宣传方式单一的问题。要在就业观上引导青年人“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科学建立“先生存、再发展,先就业、后择业”的职业规划观,解决择业观有偏差、从业观有歧视的问题。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贺信中的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推动职业技能大培训、技能人才大提升。 二是要弘扬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不仅代表着对卓越品质的执着追求,更是一种对工作的热爱和专注、一种对职业的敬畏和担当。要组织开展工匠评选表彰活动,培育造就一支素质优、技能精、会创造的产业工人队伍。要优化技能人才评价、使用和激励制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牵头对民营企业职工进行职称评审,补齐民营企业对技能人才开展自主评价的短板,切实发挥职称评价“指挥棒”作用[3],营造热爱劳动、尊崇工匠的良好社会氛围。鼓励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不断提升职工岗位级别和技能水平,同时提高职工相应的福利待遇。 (二)健全体制机制,强化组织协调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将职业技能提升纳入就业服务体系的全局去考虑,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政府统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牵头,教育、财政、农业农村、工会、共青团、妇联、商务等部门协同配合,全体劳动者广泛参与,运转灵活的培训体系。用好用足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加大资金统筹力度,强化财政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最大程度地发挥政策效用。 二是健全工作机制。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一步整合多方教育培训资源,统一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和方案,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的质量和实效。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搭建招用工信息平台,及时掌握和公布企业与务工者需求,促进用工与就业双向互动。 (三)突出产教融合,加强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是职业学校开拓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既能让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相互配合,又能促进企业与学校的共同发展。 一是要加强基础建设。加大对职业教育投入,加快该县综合职教园建设;落实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要求,适当提高职业中专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根据该县产业发展需要,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充实专业师资力量,增强职业教育办学内涵和竞争力。 二是要推进校企合作。要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不断加强双方的沟通与协作,拓展合作领域和深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与产业的良性互动,为社会培养更多有技术、有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坚持以“用”为导向,发挥政府牵线搭桥作用,帮助企业与职业学校进行深度合作,鼓励职业学校为企业提供人才委培、代培、定向培养等服务,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中高级技术工人,为企业的发展储备技术力量。要引导规模以上企业成立职业教育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以适应市场用工岗位需求,实现产教融合、劳动力供需对接,增强职业技能培训的系统性、针对性。 三是制定激励措施。根据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出台县级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激发职业学校和教师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创新动力。 (四)崇尚技能人才,营造敬才氛围 要强化技能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加大优秀技能人才党员发展力度,注重物色政治素养高、工作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年轻优秀技能人才,予以重点培养吸纳;推荐优秀技能人才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者到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挂职兼职,不断增强各类优秀人才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建立县处级领导结对关怀优秀人才制度,明确县处级领导“一对一”“一对多”联系服务技能人才,通过走访座谈、节日慰问、电话访谈和登门拜访的方式,及时了解联系对象的工作、生活、学习和思想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听取联系对象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重要政策实施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智囊和参谋作用。制定出台新时代工匠培育工程实施意见,明确提升高技能人才在“两代表一委员”中的比例,以及“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三八红旗手”“青年五四奖章”等评比表彰中的比例,不断提高技能人才的政治地位和社会认同度。此外,要积极宣传创新创业先进典型、标杆模范,有效提升高技能人才的成就感和凝聚力。 参考文献 [1]轶名.找准就业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J].四川劳动保障,2016(6):1. [2]陈丽.让政务报道更贴近群众[J].新闻窗,2014(3):78. [3]本报评论员.用好人才评价这个“指挥棒”[N].辽宁日报,2017-02-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