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武术是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形式,武术的推介与传播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载体意义。新媒体、短视频则是武术在互联网平台中传播最为重要的手段。文章基于文献研究,以传播主体、平台载体为研究内容,就中国武术传承中存在的现实困境进行了分析,以短视频为新方法对武术传播进行了研究,以期对中国武术文化的数字化建设与文化传播提供新的思考。 关键词: 短视频平台 中国武术 传承 文化传承是一个国家发展之需,是一个民族生存之本。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形式。中国武术注重伦理与道德、理性与人文教养的统一,坚持“天人合一”的生命观,强调和谐的运动观,是通过身体锻炼由外达内、由表及里、由形而下的身体活动来促进形而上的精神的升华。中国武术传承是文化发展不可违背的规律,传承是文化发展不可缺少的一个条件。故此,为中国武术的传承找寻更新颖的传承方式是当下国家发展、民族生存之需,现阶段网络运行速度的提高和短视频平台的普及,为中国武术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 1 挑战:中国武术传承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1.1 现阶段单一的武术文化传承谱系 人是传承的载体,中国武术与人共存。中国武术自古以来的传承方式是“父传子”“师传徒”。其固有传承方式与我国传统观念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我国古代的观念体系中,保存着非常严重的二分法理念,即为“自家”与“外家”两种。其中,“自家”主要包括直系亲属与旁系亲属和比较亲密的友人等。“外家”则是除亲属以外的其他群体。因此,在我国古代中国武术传承方式中,也对应地形成了二分的模式,如“一般弟子”和“入室弟子”。“一般弟子”入门需要经过仪式化认证过程,如三叩九拜、端茶、敬茶、烧香、祭祖才能确立师徒关系。在往后的学习中也会进行有区别对待,师傅不会将所有的技能都传授于他,古代有句话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故此,师傅在传授过程中都会有所保留。在武术传承和生活经验传承下就会出现亦父亦师的相处模式。在接受武术传授的时候,父亲就会作为师傅的角色,传授自己的毕生所学,毫不保留;在生活中就会担当起父亲的角色,传授生活经验。这种传承模式虽然对于“入室弟子”非常友好,但是对于“一般弟子”则会激起不满,加上对“一般弟子”的传授只是表面而不进行深层次的传授,只会将中国武术禁锢在整个家族中,同时也得不到发扬光大。固有此类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武术种类随之也销声匿迹,是因为传承人的缺失,师傅也不愿意将本家武术传授给外姓人员。 1.2 传统的武德伦理阻碍中国武术传承的延续 传统的武德伦理是武者在习武团体中的思想约束,用于融合武者之间的关系,时刻约束着武者的行为举止。传承者对于技艺的传授有明确规定,与武德伦理一脉相承,教学时必须所在封闭场所,练习者要重情重义、孝顺,道德伦理败坏者坚决不收,宁缺毋滥。虽然中国武术有自己的门规约束,体现了中国武术伦理的制约性。但是有一些传承理念是不可取的,例如,中国武术一脉相传、传男不传女这种封闭的传承理念导致现如今很多传统武术流派没有继承人,甚至有一些已经失传。其二是流派与流派之间的见解不同导致传承者之间的交流受阻,得不到更好的交流指导,只能使中国武术在传授与继承上原地踏步。 1.3 来自西方竞技体育对中国武术发起的挑战 自1896年在希腊举办第一届奥运会以来,奥运会中兴起的西方竞技体育逐渐传入中国,国人开始慢慢接触此类竞技体育。于1932年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十届奥运会,我国首次派出代表参加,虽说在此次运动会中并没有取得任何理想成绩,但却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同样,在1984年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23届奥运会,许海峰为中国取得历史上的第一块奥运金牌。从此以后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大放光彩,直到2008年,我国首次承办奥运会。中国武术注重伦理与道德、理性与人文教养的统一,坚持“天人合一”的生命观,强调和谐的运动观,而西方竞技体育强调以个人为中心,以竞争取胜为主要目的,强调天人相对、天人有别的哲学观,注重求价值、谋进取、趋极端的人生观。西方竞技体育的传播严重颠覆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致使中国武术的传承受到冲击。 2 机遇:短视频平台助力中国武术传承的契机 2.1 中国武术传承方式改变的新引擎 在中国武术传承中,短视频平台的传播速度快、生产流程简单化、制作门槛低,具有广泛的参与性,社交属性加强,为中国武术传承方式的改变创造了更多的优越条件。在短视频平台的助力下,传承者能够与练习者以视频对话的形式进行互动,在此过程中,传承者可以及时上传录制的视频,了解练习者出现的问题,根据在传承过程中积累的教学经验与实践成果分析形成该问题的主要原因,并及时给予相应的解决策略。至此,短视频平台传播速度快、生产流程简单化、制作门槛低、广泛的参与性、社交属性强的特点为中国武术传承方式的改变提供新引擎。 2.2 传统的武德伦理创新的催化剂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短视频平台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重要宣传途径。在中国武术传承领域中,短视频平台也开始逐渐得到应用。特别是对于传统的武德伦理而言,短视频平台成为了创新发展的催化剂。首先,短视频平台广泛的参与性可以帮助改变传承者固有的一脉相传、传男不传女传承思想。通过短视频平台,传承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武术的传承现状和困境,通过对武德伦理的不断转变、不断创新,努力提升个人的传授素质和业务水平。其次,短视频平台可以帮助传承者进行专业技能的提升,为传承者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数据分析支持,帮助他们设计出更加有针对性的传承方案和教学内容。最后,短视频平台可以帮助传承者提高教学效率。传统的武术教学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短视频平台生产流程简单化、制作门槛低,传承者可以更加轻松地对练习者进行管理和评估,短视频平台成为了传统的武德伦理创新的重要催化剂。 2.3 恢复中国武术新地位的驱动器 短视频平台的应用作为推进着恢复中国武术新地位的可持续驱动力。首先,短视频平台普及度高、传播效果佳,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观看短视频已经成为很多人的日常习惯。无论是社交媒体平台还是专门的短视频应用,用户都可以轻松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使得中国武术的受众范围广泛,能够满足对中国武术感兴趣人群的需求,而且短视频具有快速传播的优势,一旦某个视频受到关注,很容易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开来。这种传播方式有利于信息的扩散,能够提升中国武术的知名度。其次,短视频平台社交属性强、具有持续吸引力,传承者可以随时分享自己的教学视频,与练习者进行互动交流。这种社交属性不仅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还有助于形成兴趣相投的社群,为传承者提供更广阔的传授空间。优秀的教学视频作品往往能够持续吸引练习者,产生长尾效应。一些经典的教学视频片段会被广泛传播,长期吸引练习者的关注和讨论。这种持续吸引力有助于提高中国武术的传播价值和影响力,短视频平台成为了恢复中国武术新地位的重要驱动器。 3 路径:把握机会借力短视频平台 3.1 从固定单脉传承向广泛传授转变 中国武术固定单脉的传承模式是传承者在自身的传授过程中所展现的。传统传承模式中,固定化传授方式是传承者准确把握教学规律的一大法宝,采取恰当的措施,就可以暂时解决武术传承中的实践问题。但是在短视频平台与中国武术融合的新时代,这种传承方式比较单一,导致传承的封闭性,大多以小范围的传授为主,传承者一直延续着他固定化模式进行传授,而不进行创新,导致培养出来的学徒都不能掌握其精髓,并且这样的传授方式在离开了传承者的指导后,练习者则会很快忘记所学的招式、技能,导致不能达到武术传承的预期效果。传承者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采取灵活多样的传承方式,秉持“广泛传授”的武术理念制定适用于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传承模式,调动练习者积极性,发展个性化、多样化。故而,传承者要从固定单脉传承向广泛传授转变。 3.2 明确传承者角色定位,构建传承主、客体关系 短视频平台与中国武术极大融合有效地解放了传承者的部分固定化劳动,与此同时,在武术传承过程中传承者将会感到主、客体的迷失,短视频平台会主导传承者,致使传承者成为短视频平台的传播器和附属器。武术传承与短视频平台融合的新时代,技术对武术传承的改造来说给传承者造成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并不只是决定于技术本身,更重要的是作为技术的运用者在倾覆性的技术衍变过程中保持应有的初心。故而,传承者必须明确自我角色定位,构建新型主、客体关系。当下是一个开放、包容和互助的社会,个体享有更多的自由与平等,传承者与短视频平台同为学习者、监督者,这就要求传承者必须改变心态,秉持一种开放的、包容的、互助的态度。虽然,短视频平台带来了更多新颖的传承方式,减少了传承者的部分固定化劳动,其将会有更多的空余时间进行新的教学内容的创新,但是这些传承方式与每一位练习者的实际情况是否互补,还需传承者深入其中与之相探讨,在实际的传承场景中进行研讨与省思。至此,社会也会更加注重短视频平台与武术传承的融合,这与中国武术的发展密不可分,传承者必须秉持辩证的眼光看待短视频平台,并且合理运用,不能让短视频平台主导传承者成为短视频平台的传播器与附属。 3.3 取长补短,激发传承者内在动力 基于辩证法的视角,我们要正确看待短视频平台给人类带来的机遇。主观能动性是人类所具有的独特的渴望和内在动力,是一种能够正确辨明事物两面性的动力,是中国武术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激发传承者个人能力提升的内在动力,才能不断促使中国得以武术发展。传承者的职业幸福感源于自身,作为传承人让人感到自豪,虽然传承者的日常平平无奇、日复一日,但却是传承者一生中最值得骄傲的时光。传承者要对自己的武术生涯有着非常完善的规划,本人要知道“传承什么”“为何传承”和“怎样传承”。传承者要精准把握国家对于武术传承改革的新政策和新要求,持续更新武德伦理,规划武术传承的长期发展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创新与实践。对于短视频平台的使用做到取长补短,激发传承者内在动力,并且建立终身传承观念,用辩证的思维进行短视频平台的学习与运用,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武德,不断加强中国武术智能教学能力,提升自我的核心素养,丰富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1]傅新宇,于红妍,孟泽.大型体育赛事短视频传播研究:以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为例[J].体育文化导刊,2023(10):14-20. [2]赖楚谣.递归式协商:短视频平台用户与算法的共生与互动:以“影响者”为中心的民族志研究[J].新闻记者,2023(10):3-15. [3]蒋建华,张涵.“非遗”短视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积极传播[J].民族学刊,2023(8):13-20,15. [4]黄楚新.2022年中国短视频发展报告[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3 (13):78-85. [5]佟亚云,王锡苓.乡土文化在短视频平台中的呈现研究[J].青年记者,2023(12):73-76. [6]刘韬光,郭玉成.宋明理学道统论视域下传统武术传承思想论绎[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3(7):42-52. [7]陶朔秀,童国军,王明建.民族聚落中少数民族武术拳种的田野调查研究[J].体育学研究,2023(2):17-24. [8]王超凡,林志义,杨海晨.代际滞差与文化堕距:一位民间拳师习武传武的口述史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3(3):68-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