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从数字化校园到智慧校园阶段,未来高校将进入智能化校园阶段。当前很多高校处于智慧校园阶段,智慧校园建设目的在于提升教育质量和管理效率。 关键词:智慧校园 数据应用 网络安全 1智慧校园建设背景 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等系列文件,统筹规划教育领域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等,通过战略谋划、系统推进教育数字化领域的建设。 2智慧校园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校信息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面临重视技术投入,忽视人的发展,数据共享难、业务协同难、数据治理难等问题。高校迫切需要进入新阶段,加强统筹规划、体制机制创新、业务融合、数据融合等。 2.1价值理念有待更新 智慧校园的建设缺乏文化的融合,存在重技术轻文化的困境,注重技术的升级,未对文化进行触及。 智慧校园建设存在顶层设计不足、重建轻用、技术中心等问题。 2.2基础设施有待改善 软硬件基础设施升级是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无线网覆盖不全及网络带宽不够,学生使用手机和电脑设备时,容易出现网络访问速度慢或网络卡顿延迟现象,网络设备老旧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智慧校园的发展。 2.3数据利用水平有待提升 数据是数字时代的石油。当前不少高校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不同的业务系统之间不能很好地实现互联互通,沉淀的数据没有得到有效挖掘分析利用。目前数据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学习质量、教师教学质量、学校治理水平等,基于数据驱动赋能学校发展。加强数据治理,颁布数据管理办法,提高数据质量。 2.4业务系统支撑能力不够 虽然已经有教务、学工、人事、财务、国资等业务系统,但有些业务还是传统的线下填报审批方式,智慧校园的深入推进,需要更多的业务线上化、智能化。 2.5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智慧校园评价更多的是结果评价,过程评价不足。很多系统重建设轻应用,业务部门更多是站在部门的角度建设系统,没有考虑其他业务场景的使用需要。对学生评价更多是第一课堂的评价,对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多维评价不足。 3智慧校园建设方法和路径 在智慧校园建设中,高校在探寻适合自身发展的方法和路径。加强顶层设计,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信息化专家委员会,统筹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从战略出发,加强管理与技术协同,加大跨部门协作,跨校区连接。 3.1更新价值理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智慧校园建设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树立协同育人新理念,加强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师师合作。智慧校园建设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加强合作,围绕学生成长发展和教师教学、科研的需要,为学生学习、实习、就业提供智慧服务。为校园文化的重塑,人才培养提供智慧服务。培养学生自我驱动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智能化的智慧教育。 3.2加强统筹协调,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加强信息化统筹,全校一盘棋,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建设。科学规划顶层设计,加强制度建设,明确责任,协同联动,确保落实。规范学校信息化项目的立项、论证、建设、验收与评估的闭环管理,避免重复建设;推动学校业务服务统一入口和流程优化等工作;加强数据的有序共享,减少数据孤岛。加强资源建设,促进共建共享。 3.3加强智慧党建平台建设 加强智慧党建平台建设。强化人工智能技术在党建平台应用,提升党建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将智慧党建融入智慧校园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平台。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牢牢把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打造数字化与文化相融合的智慧党建平台。 3.4夯实基础设施,提高智慧校园服务能力 推进网络基础设施优化升级,做好学生无线网建设;实施数据中心容灾备份,提高数据保障能力。建设网上办事大厅,面向师生的服务事项放到网上办事大厅办理。以师生为中心,提高师生对信息化的获得感、体验感和幸福感。 3.5促进数据应用,充分挖掘数据价值 建设大数据平台,打造数据应用,提供大数据决策支持。梳理数据标准、数据管理和数据共享制度,指定业务部门信息管理员,推动业务部门提高数据质量。 3.6加强信息化与业务部门的深度融合,推进智慧校园建设走深走实 加强信息化部门与职能部门进行业务融合,不断推动智慧校园建设,提高智慧校园建设的成效。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支撑教学模式改革。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业务流程进行梳理、优化和再造,加强跨部门数据共享,促进业务之间的互联互通。建立全流程学生信息化平台,从招生、入学、实践、毕业等环节提供数字化支撑。建立全流程教师信息化平台,从招聘、进校、工作、退休等提供全周期的数字化支撑。汇聚各类过程性、结果性数据,建立师生数字档案,记录学习科研经历与教学成果。建立师生画像,为学生成长、教师发展提供支持。 3.7提高师生信息化素养 师生是智慧校园的使用者和创新者,师生的信息化素养决定了智慧校园建设的成效。师生主动用信息化,打造良好的智慧校园新生态,智慧校园建设才能形成闭环。提高管理者和师生的数字素养和能力。提高管理者的数字领导力、数字思维力、数字决策力等;提高教师的数字化意识、数字化教学创新、数字化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字化意识、数字化学习、创新能力。 利用智能技术,构建智慧校园新生态。推进跨校区、跨部门联动。加强数据治理,成立数据委员会,打破数据壁垒,消除数据孤岛。通过企业微信等平台,师生实现移动化办公和学习。 3.8加强网络安全 在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的大形势下,网络安全对抗不断加剧,高校面临的网络安全风险仍在增加,网络安全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底线。 提升网络安全,为智慧校园建设保驾护航。建立网络安全责任体系,落实网络安全主体责任。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升级网络安全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安全技术双重防范,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开展网络安全应急演练,做好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强化网络安全运营能力。 开展数据安全隐患风险排查,构建数据安全体系,建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打造数据库敏感数据脱敏、数据库防火墙,加强数据安全保障,逐步实现国产化替代,做到安全可靠、自主可控。强化数据安全意识,定期开展数据安全培训。提升突发事件监测能力,提高数据安全监测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建立数据安全预警机制,对安全风险提前预判。 4智慧校园未来展望 高校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育人是学校的第一要务。智慧校园建设要回归“育人”本质,智慧校园的目标是促进师生发展,智慧校园建设应思考如何围绕育人来开展工作。 智慧校园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持续的过程。面向未来,高校应做好顶层设计,科学谋划,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协调业务部门和师生深度参与;落实责任,激励与考核相结合;推动决策由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做好组织制度保障,一体化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参考文献 [1]魏楚元,汪洋海容,孙绪华.以信息化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北京建筑大学的经验与启示[J].北京教育(高教),2021(04). [2]佟连刚.“十四五”时期以信息化支撑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策略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3(15). [3]蒋广学.关于高校数字化转型的制度化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23(05). [4]朱元忠,程聪,张雪媛.数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策略分析——以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03). [5]胡钦太,危妙,陈颖珊.高等教育数字化:演进、挑战与转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3(04). [6]王爱军.基于管理目标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思路与框架设计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02). [7]林振,叶清玉,王庆佳.基于互惠性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荐的路径探析[J].常州工学院学报,2023(05). [8]左玉生,李欣怡,熊宏齐,杨立国.基于智慧校园的全生命周期资产管理体系建设——以东南大学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24(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