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鞋论文网提供论文发表、论文查重以及本科论文写作、硕士论文写作、职称论文写作、毕业论文写作指导服务,上万成功案例,欢迎咨询。 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童鞋论文网
热门搜索
行政 教育 营销 法律 经济 护理 心理 会计 文学 工商 计算机 旅游
站内搜索:
童鞋论文网
 当前位置:童鞋论文网 > 专科论文 > 文章正文
 
明末清初王学修正派社会政治思想研究
论文作者:童鞋论文网  论文来源:www.txlunwenw.com  发布时间:2014/4/13 19:53:07  

一、王学修正派源流考

明末清初空谈心性的王学末流,是王学内在逻辑展开的必然产物,而对这一趋势的抵制和矫正,也是王学体系自我持存的固有机制。王阳明去世后,弟子们各执一偏,形成不同的学术派别。大体说来,邹守益、钱德洪一系谨守师门规矩,“无大得亦无大失”; ① 王畿、王艮使王学向左发展,经徐波石、赵大洲、颜均、何心隐、罗汝芳、周汝登等人发皇广大,以悟性为宗,以反己为要,主张于日用常行中浑沦顺适,在率性发挥中成就圣学人生; 颜、何一派至流入狂禅,直欲掀翻天地,“遂复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矣”。② 聂豹、罗洪先为王学右派,主张“归寂以通感,执体以应用”,③ 实为后来各种王学修正派的发轫者。④

东林党人是王学修正运动的先驱。他们气象类程朱,但骨子里更近王学,专在“念头”上做文章,于功夫中见本体,走的是“尊德性”的路数。顾宪成、顾允成少时游于薛方山之门,固是王门后裔; 高攀龙虽然“少读书,辄有志程朱之学”,⑤ 但其得力处,仍是聂双江之归寂,罗念庵之主静。固然,程朱派亦主“静”、“敬”,顾、高等人所揭橥的也是程朱的旗帜,但其间的细微处还是有差别的。在程朱那里,本体与功夫是分为两截的,天理隐藏于万物之中,“格物”是寻证天理的过程; 而在东林诸子这里, “格物”就是“格至善也”,⑥ 而至善内在于心,全赖个人的体察涵养。可以说,尽管东林诸君子一直通过批判王学树立他们的观点,他们仍然是王学的修正派而不是反对派。

强调“功夫”,避免悬空去领悟“本体”,主张通过严格的修持唤醒此心,明见根性,这是王学修正派遵循的共同路数。与东林同时或稍后,这种取向为多数人所接受而蔚成学风。在谈到王学流变时,梁启超曾指出: “王学在万历天启间,几已与禅宗打成一片。东林领袖顾泾阳、高景逸提倡格物,以救空谈之弊,算是第一次修正; 刘蕺山宗周晚出,提倡慎独,以救放纵之弊,算是第二次修正; 明清嬗代之际,王门下唯蕺山一派独盛,学风已渐趋健实; 清初讲学诸大师,中州有孙夏峰,关中有李二曲,东南则黄梨洲……所讲之学,大端则宗阳明,而各有所修正。”⑦ 东林以后,刘宗周截断众流,对王学做了彻底清算。宗周之学出自许孚远,而许孚远受业于唐枢,唐枢则是湛若水( 甘泉) 的弟子,湛若水又是明代由朱转陆第一人陈献章的学生。甘泉主张随处体认天理,涵养与问学并重,实际是在程朱一线上发挥师说,对阳明的观点多有争议; 唐枢力图调和湛、王而实则偏向于王; ⑧ 至于许孚远,《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七八称: “孚远之学,虽出于唐枢,然史称其笃信良知而恶夫援良知以入佛者,故与罗汝芳、杨起元、周汝登断断相争,在姚江末派之中最为笃实”。可见刘宗周这一系本来就是作为王学的修正派出现的。黄宗羲称: “当时学于湛者,或卒业于王; 学于王者,或卒业于湛。”① 他们出入于湛、王之间,却能坚守自己偏右的立场。刘蕺山之学风大体上近东林,而更为笃实精切。针对王学左派标榜的“四无”之说,他单提直入,揭出“知善知恶是良知”一语,强调“舍此而别讲本体,便入‘虚无'; 离此而别讲功夫,便属‘枝叶'”,② 因而,他“只于根本求生死”,一了百当地单标一个“独”字:

独之外,别无本体; 慎独之外,别无功夫。此所以为中庸之道也……静存之外,更无动察; 主敬之外,更无穷理。其究也,功夫与本体亦一,此慎独之说也。③

“他最特别的地方,在乎把‘诚意' 字不当作‘心之所发',而当作‘心之所存',或‘心之主宰。' 一念未发,而炯炯不昧的一点灵明中自有一个主宰,这就是‘意',就是‘独',就是‘良知'”④ 刘宗周将王学发端的万千气象收敛于常运而常静处的“天心”,收敛于自作主宰的“诚意”,实际上宣告了王学的谢幕———当年阳明诉诸“良知”是为了激发出改造社会的内在能量,现在蕺山高揭“慎独”是为了归依于人心这个最后的根本。

与蕺山同时或稍后,孙其逢、黄道周、黄宗羲、李颙等群峰耸起,形成明末清初思想学术的一片高原。他们门生弟子众多,到处讲学,学风为之一变。当时顾炎武、王夫之、傅山等大家或敛迹人群,或埋名荒野,促成当时学风转变的,以上诸人之力为多。黄宗羲思想范围之广,决非王学所可范围,故本文以对刘宗周、黄道周、孙其逢、李颙等人的介绍为主。

刘、黄、孙、李四人的生年前后相差半个世纪,有着不同的学术渊源,思想立场并不一致,致思角度也各自不同,当然生活经历也不可同日而语,但他们是处在相同的学术背景下,⑤ 围绕着一个共同的课题展开其学术思考的,这就是对王学的反思和纠正。

二、“理”的去魅与“心”的回守: 王学修正派社会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点

王学修正派的视野仍然局限在广义理学的范围内,他们对王学的修正给人一种“折中于程朱、陆王之间”的印象,然而他们毕竟都是极扎实的独立思考者,在关于理、气、性、情等根本问题上,他们都能与时俱进,表现出不同于程朱陆王的时代特色———尽管与生活在他们前面的王畿、李贽相比,他们迈出的步子似乎小了些。王学修正派在思想中体现出来的保守性是受现实所拖累的缘故: 李贽等人所追求的只是冲决旧罗网,而刘宗周等关切的是社会秩序的维持。

剔除“理”的道德主义色彩,使之由裁断一切的、道德主义的“天理”还原为客观性的“自然之理”或社会“公理”,这是王学修正派的共同点,但他们的立足点和下手处有所不同: 刘宗周、孙奇逢主张理气一体,理寓于气中; 黄道周反对理气二分,将理看做需要用心去发明的天下公道; 李颙保留了理的独尊地位,却主张从社会环境角度认识人之“情”。不管怎样,在他们这里,“理”被解除了道德主义的武装,成了需要人在自觉的修行中去体悟、发明的客观性本体,而不再是居高临下的、威严的绝对裁决者。

“理”之去魅刘宗周主张万物本原于物质性的气,万物都是气自然变化的结果,理寓于气中,没有离开气而独立存在的理: “天命流行,物与无妄,言实有此流行之命而物赋畀之,非流行之外别有一无妄之理也。”① 他强调“盈天地间,凡道理皆从形器而立纪,绝不是理生气”,② 仁义礼智等都是人类存在自然具有的伦常之道,而不是什么先天地而生的永恒之理。这样,良知就不是“天理之在吾心者”,而是对天理的认识和体悟能力: “有不善未尝不知,是谓良知。”③

黄道周做学问的途径,是由朱熹对外的格物穷理,变为向内的格心求性。同刘宗周一样,他反对程朱分人性为义理之性和气质之性,然而他们的理论出发点却不一致: 刘宗周反对离气质言性,在形式上肯定了气质之性; 黄道周则从根本上否定气质为性。刘宗周把“义理之性”看成“气质之所以为性”,这是把气质义理合一而反对程朱分性为二; 黄道周则通过否认气质之性来否定程朱义理与气质之性的分别,④ 却承认与程朱基本相同的“天命之性”。“性”在他这里兼有“理”和“心”的性质,是宇宙万物的本体。

孙奇逢之学实乃综合程朱和陆王而折中之。⑤ 他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根本,是“气”背后的主宰者,但两者相须而在: “浑沌之初,一气而已。其主宰处为理,其运旋处为气”,⑥ 又说: “理一而己矣,而气有阴阳……然才有此理,便有此气,共域而行。”⑦ 他还把“理”等同于“天”,如《读易大旨》卷二有“理也者,天也”。显然,他把阴沉的“天”之理转化成了平实的物之“天”。李颙更温和,折中主义的色彩也更浓。他将人的本性称为“无声无臭、廓然无对”的“灵原”,认为它充塞天地,贯通古今,人若能立于灵原而扩充之,则“天地我立,万化我出”,⑧ 这同阳明的良知说没有本质区别。同时,他又持性气二元论,认为“性虽无不善,而禀质有纯驳”,⑨ 强调人在一念起处,便有理欲之分,气质禀赋不同,导致发乎外者有善有不善,这显然是程朱学说的老调重弹。但李颙在以“适用”纠正王学之偏的同时,对朱学的弊端也保持了清醒的认识。他反对朱学把性与气质分为两截,批判那种“专主性善,言及于气质,便以为非”瑏瑠的错误; 提到恶之所由起,他认为不止气质,还有情欲、环境、认知能力等因素,这就使二曲的思想超越了立于“君子小人之辨”的道德命定论,而有了初步的平民色彩。

“理”的客体性使王学修正派摆脱了陆王派徒恃一心的傲慢,也克服了程朱派据理凌人的偏执,以一种更谦卑的姿态去面对生活; 同时,君主不再是“理”( 道) 的理所当然的体现者,对其权力合法性的质疑由此打开了缺口。

“心”之回守如果说王学右派以心为古井明镜,左派以心为鼓鼙旗帜,王学修正派则以心为经营天下的根据和壁垒———重建王道秩序的节点。“心”之所守是他们共同关注的紧要处。

刘宗周高标“慎独”,实际上是突出了“心”之担承的艰难与沉重,为个体的人赋予了崇高而庄严的使命: 在天地万物之中,在与社会人生的具体事物的关系中,确定自己的位置和责任,自作主宰,而不是像泰州学派那样把世界看做煎销习气、驰骋良知的道场,导致有发用而无生聚之弊。故而他说: “大学之教,只要人知本。天下国家之本,递在身; 身之本,递在心; 心之本在意。意者,至善之所止也,而工夫则从格致始。”① “心”之本为“意”,而“意”根于“至善”处,“功夫结于主意中”,这便是刘子之教的精髓。他直截了当地解决了已发、未发及功夫、本体之类纷争不已的问题,于声色繁华外独立根基,为浮荡已久的世道人心筑起了最后的精神壁垒。

而对黄道周来说,心之所守即知所“止”。他反对在良知的发散中求理,主张回到一己之内心。他认为千古圣贤学问,只在“致知”二字,而致知就是知“所止”: “千古圣贤学问,只是致知,此知字只是知止……得来此止字,只是至善……时乘在吾身中,独觉独知,是心是意; 在吾身对照过,共知共觉,是家国天下。”② “所止”就是至善,它是天地万物共有的“性理”,如明月烛天一样彻地光明。它是物之为物的公道,人之为人的光辉,当它在人群中相互映发而产生共知共觉时,就是天下人的共同意志。毫无疑问,“至善”的这种客观性使它成了客观性的绝对者: 它不再是君主可以独操的老子式的“道”,而是光耀众生的昭昭天日———而这天日之明与圣人君子之内在光照是豁然贯通的,在它面前,包括君主在内的天下全体都得归心俯首。与刘宗周相比,黄道周的政治思想显然更具有宗教性的虔诚,因而也更迂阔。

孙奇逢强调“如今讲习讨论,下许多工夫,无非只是存此心不失其德性而已”。③ 他通过“仁义礼智”等伦理规范将“心”与“理”统一了起来,将“心”的主宰性、虚灵性落实于“理”的本体性和实在性。一方面,他主张人应当法天之顺而有所作为,宣称“吾人一点性灵,为天地古今大主宰”; ④ 另一方面,又认为仁、忠孝、礼仪就是“天理”,凡此种种需要通过人的弘扬和发挥体现出来,从而为心的发扬提供实实在在的落脚处。理学家往往因为心学持“无善无恶”论而斥之为禅学。孙奇逢不以为然,他认为陆王所持守之心非禅家之心,因为此心“能执中,中即谓天也”。“天”即“理”,“理”体现于“事”,而“心”在“事”中彰显并归依于“理”: “心在事上见,未有以仁存心,以礼存心,而行事乃不仁不义者”。⑤

李颙强调“悔过自新”是“明体”的下手功夫,是克服蔽障、不断体认和回归于“灵原”的手段。因此他力倡“慎独”以克心过,主张在意念发动时密察深省,时刻不离根本: “及时自策、自励、自作主宰,屏缘涤虑,独觑本真”。⑥ 他还强调,制过是为了自新,但自新并不是一味标高立异,而是“复其故”。他认为人的本性灵原与空中皎日一样万古如斯,只要及时清除玷污和蔽障,就能日复其故而常新。显然,对李颙来说,性命之灵源即世界之本真,是“心”与“理”之豁然贯通处,则所谓“慎独”即归守于内在的明光里,反身自诚。

总之,在王学修正派这里,去魅之后的“理”成了有待于“心”之发明的本体之物,而“心”则通过回守于“理”获得了一个中正而坚实的立场。

首页 上一页 1 2345 下一页 末页 
上一篇:《翰墨全书》利用的几个问题浅析     下一篇:基于中都大兴府仰山栖隐寺与三家村的“山林”之争的金代公共资源问题研究
 
客服老师 3982228081
本站网址 www.txlunwenw.com
郑重承诺 专业团队,保证原创与通过!
童鞋论文网真诚欢迎新老客户的光临与惠顾!
 
 热门文章
· 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续期研究
· 用户锁定效应视角下的网易云音
· 众筹产品创新性对融资绩效的影
· 南京市城镇居民冷鲜肉认知度问
· 摩拜共享单车可持续盈利研究
· 催生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原
· 基于网络平台的SPA模式研究——
· 社交媒体中不实信息转发主体心
· 基于游客感知的云台山景区微信
·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企业
 
 推荐文章
· 滴滴打车运营现状调查分析
· 广播体操与戏曲的共生之路研究
· 国产荒诞喜剧《我是余欢水》和
· 小微项目学习研学旅行课程的实
· 夜间文化旅游消费的影响因素探
· 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生态系
· 网络众筹下剩余善款处置问题研
· 春兰矩阵改革过程及失败原因研
· 基于AISAS模型的拈花湾网络直播
· 精准扶贫的改善对策探讨
 
 相关文章
· 《翰墨全书》利用的几个问题浅
· 东汉光武帝时期的将军号考略
· 对武术入奥失败后其国际化问题
· 明代莆田周氏家族作家群略考
· 美国文学这个野孩子——在德州
· 张载音乐思想初探
· 现代剧院的发展与变化探讨
· 清末民初的戏剧道具批评研究
· 多媒体技术在戏曲中的运用浅析
· 文化强省视角下的豫南民间艺术

专业指导团队,准时守约,保证原创与通过,十年信誉,品质保证
童鞋论文网提供本科论文、专科论文、毕业论文、职称论文、硕士论文写作指导以及论文发表、论文查重服务
版权归童鞋论文网所有 禁止一切商用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