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家形象取决于综合国力及其在国际事务中所扮演的角色,但国家形象的好坏与媒体的长期报道形成的刻板印象也有很大关系。媒介技术的发展打通了国与国之间信息交互的界限,压缩了跨文化传播中的时空距离,颠覆了传统的传播秩序和格局,媒介全球化趋势越发明显,如何利用好媒介全球化的优势,在对外传播中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具有深刻的意义。 关键词:讲好中国故事;对外传播;传播策略; 
一、研究背景 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要传播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采,传递中国价值。讲好中国故事,既包括同一语境的对内传播,又包括对外的跨文化传播,尤其在对外传播方面,要着力解决好两大问题:讲什么样的中国故事以及怎样讲中国故事。 近年来,在国家推动下,我国媒体对外传播活动与中国的发展相辅相成,取得了一些成效。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在世界范围内的调查数据表明,中国近几年提高国际形象的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以美国为例,皮尤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在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中,喜欢中国的人占大多数。 二、我国对外传播的突破与困境 (一)我国对外传播的突破 1.报道全面详细的展示中国 《人民日报》(海外版)制作习近平治国理政关键词的系列报道,深刻、清晰的解读了全面从严治党、中国梦等关键词。我国媒体在对外宣传报道中,既涵盖了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又言简意赅、生动具体,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通过生动形象的解读,使读者深入了解中国。 2.选取真实的中国好故事作为素材 在国际舆论场中,我国媒体将中国的真实好故事作为素材,覆盖领域广、范围大。大到国家领导人的活动,小到每一个普通百姓的生活,只要是好故事,都作为素材搬到国际舞台上。用实实在在的内容做支撑,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真实的中国,让世界走进中国、了解中国。 (二)观察与总结-问题 我国媒体在对外传播实践中虽取得了一些成就,做出不少有益探索,但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 1.报道主题失衡 政治主题占据主要版面。政治消息较为严肃,这与海外读者的阅读习惯存在差异,带着中国味儿的政治消息,在海外可能水土不服,将降低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将加深读者对我国媒体的刻板印象,对提升媒体自身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产生负面作用。 2.报道来源单一 在国际传播中,我国媒体的新闻来源大多出自新华社,报道来源较为单一,信息选择范围较小,虽然信源权威、公信力高,但无法弥补消息覆盖面的缺失,难以将中国方方面面、大大小小的变化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展示给国外受众。 三、反思-我国媒体对外传播策略 笔者认为,我国媒体在对外传播活动中,应当从内容选取、表达方式和媒介国际影响力建构上做文章,切实提高自身媒介产品质量。 (一)选取中国好故事 朴实的故事更打动人心,讲述实实在在的故事,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我国媒体在外宣活动中,应当积极选取发生在中国、中国人身上的故事。领域要广,既要有政治,也要有科技、文化等领域。既要选择领导人的活动,也要选择平民百姓的故事。既要有好的变化,也要敢于讲述困境,力求全面、真实的讲述中国。 (二)优化表达方式 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弥补自身不足。如,纸媒可以在报道中加入二维码,扫码收听、观看音视频,在以深度为优势的纸媒中,增添自身新闻报道的广度。新媒体则应利用传播技术优势,综合运用多种传播方式,丰富报道内容。 最后,力求中国好故事的本土化表达。在对外传播活动中,本土化的表达方式更易于当地民众接受,用当地人民习惯的语言方式,讲述中国好故事,这能大大提升传播效力。 (三)多途径发声,提升媒介国际影响力 利用媒介技术和社交媒体的发展,积极拓宽自身传播路径,积极在海外社交媒体上发声,在推特等海外社交平台上积极发声,在提升自身国际影响力的同时,为讲好中国故事拓宽道路。 如今,我国国际地位越来越高,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我国媒体要抓住机遇,积极拓宽自身的传播路径,加强自身的媒介形象建设,在海外民众中树立真实可靠的形象。结合当下不断发展的媒介技术,利用科技提升自身的传播力,形成海外传播矩阵。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需要我国外宣媒体的实践探索,在不断的优化中寻找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对外传播路径。 参考文献 [1]杨圣琼.习近平“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海外传播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6(11):3. [2]邹雅婷.发力社交媒体创新表达方式中国形象海外传播更“走心”[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1月7日第002版. [3]程曼丽.论我国软实力提升中的对外传播策略[J].对外大传播,2006(10). [4]黄友义.如何讲好中国故事[J].公共外交季刊,2014(4). [5]孙宜君.论新媒体语境下跨文化传播伦理困境与建构原则[J].现代传播,2013(10). [6]段鹏.国家形象建构中的传播策略[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