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鞋论文网提供论文发表、论文查重以及本科论文写作、硕士论文写作、职称论文写作、毕业论文写作指导服务,上万成功案例,欢迎咨询。 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童鞋论文网
热门搜索
行政 教育 营销 法律 经济 护理 心理 会计 文学 工商 计算机 旅游
站内搜索:
童鞋论文网
 当前位置:童鞋论文网 > 专科论文 > 文章正文
 
“金色天体”与“闪耀河流”——论曹文轩文学观念与创作实践的互动
论文作者:童鞋论文网  论文来源:www.txlunwenw.com  发布时间:2024/12/30 9:40:23  

摘要:作为一位学者型作家,曹文轩在四十余年的学术研究与创作实践之中,清晰地显现出形而上的哲学思考,对审美命题孜孜以求的探索,和以自身的理论视野、学术经验对文学写作主题意涵、叙事策略的设置与营构。同时,他用小说创作坚定而清晰地呼应、强化着理论主张与美学理想。曹文轩在深刻的思想烛照下进行了个人经验的深度开掘,使文学观念与创作实践达成互通与互动,在彼此共进中延展出富有张力的文学世界。

关键词: 曹文轩  文学观念  创作实践  互动关系

作为一位学者型作家,曹文轩先后出版过《中国1980文学现象研究》《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小说门》《第二世界》《一根燃烧尽了的绳子》等学术专著,创作了《没有角的牛》《草房子》《红瓦》《根鸟》《青铜葵花》等文学作品,在理论研究与文学创作双重场域做出了持久且重要的探索。他四十余年的文学历程,清晰地显现出形而上的哲学思考,对审美命题孜孜以求地探索,和以自身的理论视野、学术经验推动文学写作主题意涵、叙事策略的设置与营构,又进一步用小说创作坚定而清晰地呼应、强化着理论主张与美学理想。可以说,曹文轩在深刻的思想烛照下进行了个人经验的深度开掘,使文学观念与创作实践达成互通与互动,在彼此共进中延展出富有张力的文学世界。我们或许可以用他的文字来对其观念与实践进行一种相互关系的概括,“现在阳光从云罅中投照到河流上,水面上波光粼粼,给了诗人们无穷的美感”(1)。这是曹文轩论及“第二世界”的美学问题时的表述,它在某种意义上喻指了曹文轩的文学空间中彼此回应的内在结构和面向美感的精神指向。我认为,在他的思想世界中有一轮永恒发光的“金色天体”,它指向对文学之美的执着追寻和对生命感受的恒久关切。在此观念的照射下,曹文轩以创作实践生成了涌动着粼粼光波的“闪耀河流”,构建起其文学世界的广阔水域。

在那篇著名的《追随永恒》中,曹文轩曾深情地写道“那轮金色的天体,从寂静无涯的东方升起时,若非草木,人都会为之动情。而这轮金色的天体,早已存在,而且必将还会与我们人类一起同在。”(2)事实上,他由“金色天体”引出的是“早已存在”和“与人类同在”的一种“永恒”,其中包含“道义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和美的力量”。按照曹文轩的说法,对永恒的关切、探索和追随直接影响着人类的思维取向、观察生活的态度、体验生活的方式和“我们到底如何来理解文学”。(3)那么,他在“追随永恒”理念指引下,形成了何种文学的理解、认识和观念?《曹文轩文集》总序写道“在文学观方面,我可能是属于那种比较古典又不免有点偏激并很难被说服的人”(4),《永远的古典》一文直陈“我在理性上是个现代主义者,而在情感与美学趣味上却是个古典主义者”(5)。显然,古典主义是曹文轩文学观念的核心与底色。在总体性的古典主义文学观的统摄下,他对形式、内容、情感、伦理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具体的思考和探索。“美、情调、意境、诗化、感动、悲悯、善,所有这一切,我都将它们看成是文学不可或缺的元素。”(6)这些构成文学的古典主义元素在各自展开中又共同指向了审美的内核,“美感与思想具有同等的力量”(7)。从“追随永恒”到“永远的古典”,曹文轩在文字世界中建立起逻辑的闭环,即以古典的文学方式追随永恒,其中包含对于文学外部形式、内在情感的美学追求,显现出学者视野中的哲学思考和理论自觉。

曹文轩执着地坚守古典主义文学观已成为研究者和阅读者的共同印象与认识,在被概括为“古典主义”的约略表述之下,我们需要探察他的理念、立场、趣味如何形成,进而如何影响了他的文学选择和创作实践。事实上,现实生活环境与过往经验的对照为作家提供了审察世界的艺术视角,乡土文化传统、生活记忆给予他以性情、性格和审美的滋养,那些历史和空间的相互缠绕和彼此对望则生成了思想与艺术的深度,从而为他文学与美学观念的确立提供了重要的生命经验与思想来源,形成了他在古典主义与现代主义之间的必然选择。目前,许多研究者已在曹文轩的乡土生活和人生经历等方面做出了充分的论述,以此为基础,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关注他理论建构与写作发生的另一种重要资源,即文学经验。“我对文学的理解和界定,显然是非主流的,也不是流行的。几十年来,我对文学的“伺候”,一直是按我的文学理路来进行的。因为我自认为我对文学的感受,是有文学史的背景的,它们来自于我对经典作品的体悟。”(8)诚如曹文轩所言,他的文学认识和理解来自于时间脉络中的文学发展和个体的感性体悟,兼具历史的纵深感与即时的敏锐度。回到其理论著述中,通观他对经典作家作品的阐释,便能够把握到文学经验对他观念的促动,和经典作品的选择、阐释对理论思想的折射。在《一根燃烧尽了的绳子》《阅读是一种宗教》等随笔集中,曹文轩选择鲁迅、沈从文、废名、汪曾祺、宗璞、川端康成、普鲁斯特、卡尔维诺、米兰·昆德拉等近三十位中西作家的作品作解读,尽管在列作家历史背景、文化环境、地理区域和审美风格不尽相同,但在各篇的行文表述中不难捕捉到作者的阅读兴趣、审美倾向。比如,曹文轩从川端康成对“美的存在与发现”和“对美的凝视”出发,叙写了日本美学中的王朝之美、物哀之美,体悟由美而产生的憩息、喜悦和生命兴现。随即提出无处不在的美需要作家的磨砺心灵、擦亮双目去一一发现,否则美将沉沦于茫茫黑暗之中,从而建立起一种总体性思维,强化发现美的价值与意义。在对普鲁斯特的解读中,他从结构形式切近作品,指出《追忆似水年华》在平稳、联结、对位、押韵等方面遵循古典的美学原则,其结构雄伟并具有高度的严整性,形成了一座神秘的“大教堂”,生成了一种审美的快意。此外,曹文轩由“婴儿状态”介入沈从文的创作,指出沈从文写作“可爱的稚拙”和“迷人的纯情”,用澄澈的目光看待世界产生了清朗与温馨。以平静如水呈现温柔似水,展露着作家的社会理想与艺术情趣。纵览曹文轩的随笔鉴赏和理论文章中的文本分析,还可以看到他对汪曾祺式的抒情风格、恬淡意境,蒲宁式的风景化景观、散文化笔法,契诃夫式的悲悯精神、伦理关怀等等的赞赏与崇敬。在这些文字中,能够解析出曹文轩的文学观念中既包含了对于美的整体性的欣赏和追寻,建立起美与生命的必然联系,也蕴涵着作家对如何构筑美感的理解,即在文学形式上寻求匀齐、严整和美好,在情感上追求高雅、洁净和优美。

进一步来讲,当以人生体悟和文学经验为基础的文学理念产生之后,究竟如何具体地指导作家的创作实践?早在1987年成稿的《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中,曹文轩论述“中国,渴望着‘纪念碑’式的伟大作品”时指出,“作家又是一个美学家。他必须有清醒的、自觉的美学追求。那些文学大家们,都是有很清楚的美学见解,甚至有一个完整的美学体系。”(9)在曹文轩的观念中,作家需要具有清醒且自觉的美学追求,他试图建构作家美学观念的建立与“正典”作品生成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也是他文学观念与创作实践产生互通互动的逻辑起点。《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中,曹文轩在描述“古典感觉”时,认为“它并不怪异和荒诞,基本上还是一种正常的感受和一种正常的形容;格调上,它是明亮而温暖的,极少滑入冷酷与恐怖等情愫中;它没有放弃美感,而专事丑陋的、恶心的、使人感到心理不惬的意象”(10),表明古典主义文学创作中对明亮、温暖格调的把握和对典雅、优美意象的使用。在带有创作论性质的《小说门》里,曹文轩更系统地从经验、虚构、时间、空间、悬置、摇摆、风景、结构等方面不断重述艺术的理性与艺术的关系,指出“艺术的焦点是美”,在古典主义的美学立场上建立起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文学研究的内在联结,具体地解析文学创作所遵循的原则和技巧,为不同创作者提供方法上的借鉴和指引。

同时,作为作家的曹文轩在古典美学的指引和自我强化下,身体力行地以他的文学趣味、艺术技巧和情感表达回应着自我的理论主张和美学命题。“我对我文学观始终不渝的自信和冥顽不化的坚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的作品在一直作为有力的佐证,矗立在我的背后——在几十年时间里,它们在不断地被印刷,不断地被翻译,不仅去了欧洲,还去了拉丁美洲、非洲、大洋洲以及亚洲的许多国家。而我明白,它们之所以能够走向天边,恰恰是因为我坚守了文学应当坚守边界的理念。”I1。在文学观念的照耀下,曹文轩的文学世界持续性呈现出一种古典的情调与韵致,从1980年代《没有角的牛》《古老的围墙》《忧郁的田园》,到1990年代《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和新世纪《根鸟》《枫林渡》等等,优美、唯美、凄美,高贵、优雅、静穆等都是解读他作品的关键词,I2温儒敏认为“曹文轩的小说都是古典的追求”I3,陈晓明则评价“他作品的美学特征十分鲜明,流动着古典浪漫主义情愫和唯美主义气韵”I4。可以说,曹文轩在创作实践中形成了对古典主义文学观念的互文,他对阅读经验及人生经验“凝视”和“感觉”之中,生成了明确且坚定的文学观念,又借由理论著述形成对创作实践的指导,将学术研究的理性与对文学的艺术悟性进行了深切的汇合与交融。

古典主义是对曹文轩文学追求的总体性理解、认知和把握,那么,以何为入口实现与小说创作实践的融通,何以实现审美性的追求和追随永恒的理想?我认为,“自然即美”的理念是构成曹文轩文学观念的重要方面,也是他理论主张与创作实践的会通之处。可以看到,他在不同文字中建立起自然即美、美即永恒,追随自然即追随永恒的逻辑链条。在中国文学中,自然是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在西方古典美学观念里,美则本质性地表现为自然。“什么叫做美?——自然是美的,这是事实。……自然始终是一切美的源泉,是一切艺术的范本。”I5无疑,“金色天体”所喻指的自然万物生成着审美趣味和价值观念,而宇宙万千物象所天然具备、自在生成的美学形态,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的生命状态和诗意情怀,都在现实与文学意义上指向永恒之美。

在以哲学思维进行宏观研究,试图解释文学艺术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基本问题的《第二世界》中,曹文轩指出“自然是唯一的存在”,他从英国自然主义、德国浪漫主义表现出对自然的崇拜谈起,指出中国艺术家崇高、虔诚、愉悦地融入自然,对自然景观中的长河落日、茅舍渔舟、斜阳枯柳的善意表现,投射出中国式的对自然的追随与契合,认为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是关于自然的文学艺术。《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则专门以“大自然崇拜”为核心详细论证了关于自然的艺术命题。他分析中国文学楚辞汉赋、唐诗宋词中对自然之美的描写、呈现,和古代文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悟、体验,发掘出自然中雄浑、清丽、淡雅的景观风格和诗学特征所构成的当代中国的审美资源,又指出自然则在人类的观照之中获得了品质、意志和灵魂。同时,他详细论证了1980年代的大自然崇拜来源于“现实主义精神受挫”“沉睡的审美意识苏醒”“现代化生活紧张所引起的回到自然的渴望”和“缅怀自然状态中朴素、真挚的原始道德观念。结合曹文轩在其他理论著述和创作谈中的表述,可以看到他对所处时代现代主义生活方式和审美表征的对抗,和对古典、自然的审美意识和素朴道德观念的呼唤。

在所有对自然的凝视、关切和欣赏中,曹文轩最为重视自然风景的认识、观察和书写。他在解读宗璞的《南渡记》《东藏记》时指出现代小说缺乏古典小说中的森林、青草、河流、露珠,从而使阅读变得枯涩和焦灼,在无风景的时代,“南渡”和“东藏”中的四季风景、四时情趣典雅而高贵,是在“在无风景的时代邂逅风景”,从而发出对自然风景书写的呼唤。《小说门》用整整一章来阐释“风景”,指导作者如何从“风景”切入小说创作。曹文轩从风景作为小说中的重要元素谈起,指出“风景的发现恰恰是更重要的发现”“风景在小说中具有多重意义”,风景具有“引入与过渡”“调节节奏”“营造氛围”“静呈奥义”“孕育美感”等作用,并进一步解析出风景描写的艺术经验,如“从素描开始”“动静相宜”“声色光影的融合”等等。比如,他在分析黑塞的《额尔齐斯与歌尔蒙德》时,引出风景对于整部作品调性的确定问题,“轰轰烈烈的太阳”与“淡淡的月色”所带来的作品氛围全然不同。以此为出发点观照曹文轩的创作实践,可以看到他通过自然风物的种种意象,建立起作品的审美空间与情感空间的联结。他重返和调动自我原初的生命现场,对乡土的自然景观进行深情的回望与再现。在文学世界内描绘了长河、芦荡、池塘、竹林,金稻、青艾、蓝楝等等自然世界的物象,营构了“油麻地”“大麦地”“白水荡”“稻香渡口”等核心地理空间,形成苏北水乡世界,并呈现出优雅、高贵、明净的特征。在宏观的外部审美气氛的营构下,曹文轩又通过细部的颜色光影来呈现自然的美感。比如,《细米》中乡村少年细米摇橹带城市女孩梅纹到芦苇荡看夜景,以重新发现的视角走进风景的纤微之处,体悟那些孕育美感的万物。两人站在瞭望塔上,“薄薄一片”的月亮越升越高,“天空蓝的单纯”,芦苇中间的水塘“星星点点”的“淡蓝色”在闪烁,“芦花”如“朦朦胧胧的雪”在夏季的夜空下飘落,月光如水般在万倾的芦苇中漫泻。《草房子》桑桑和细马看到蒋一轮夫妇时的风景是“暖融融的太阳”下,“厚厚的绒绒的绿色”大地上开放着“满地的紫云英”,“四下散发着甜丝丝的气味”。曹文轩在细微中捕捉着那些感觉的瞬间,在日与夜的光的闪烁、影的舞动、色彩的交叠,书写出“温暖明朗”或“扑朔迷离”的美学景象。在他笔下风景与风光中,人物以自我的目光,凝视和感受自然本身给他们带来的恬淡和宁静,那种在水域、芦荡、麦地中盘桓的生命意度,在面对自然和生命偶然性自由之游的心灵境界,形成了形成浑全、质朴的美学之境,宁静澄澈而泯然自足,深切地回应着“美即自然”的文学与美学命题。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末页 
上一篇:医药卫生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下一篇: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商科产学研协同育人探索研究
 
客服老师 3982228081
本站网址 www.txlunwenw.com
郑重承诺 专业团队,保证原创与通过!
童鞋论文网真诚欢迎新老客户的光临与惠顾!
 
 热门文章
· 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续期研究
· 用户锁定效应视角下的网易云音
· 众筹产品创新性对融资绩效的影
· 南京市城镇居民冷鲜肉认知度问
· 摩拜共享单车可持续盈利研究
· 催生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原
· 社交媒体中不实信息转发主体心
· 基于网络平台的SPA模式研究——
· 基于游客感知的云台山景区微信
·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企业
 
 推荐文章
· 统一监护制度下父母处分未成年
· 对罪犯未成年子女社会化帮扶的
· 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角色定
· “三生融合”视角下“景村协同
· 滴滴打车运营现状调查分析
· 广播体操与戏曲的共生之路研究
· 国产荒诞喜剧《我是余欢水》和
· 小微项目学习研学旅行课程的实
· 夜间文化旅游消费的影响因素探
· 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生态系
 
 相关文章
· 《经典咏流传》的人道主义价值
· 明末清初王学修正派社会政治思
· 《翰墨全书》利用的几个问题浅
· 东汉光武帝时期的将军号考略
· 明代莆田周氏家族作家群略考
· 美国文学这个野孩子——在德州
· 张载音乐思想初探
· 现代剧院的发展与变化探讨
· 清末民初的戏剧道具批评研究
· 多媒体技术在戏曲中的运用浅析

专业指导团队,准时守约,保证原创与通过,十年信誉,品质保证
童鞋论文网提供本科论文、专科论文、毕业论文、职称论文、硕士论文写作指导以及论文发表、论文查重服务
版权归童鞋论文网所有 禁止一切商用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