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形态,是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历程中孕育的先进文化形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财富。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大学生铭记党的奋斗历程,切实感悟建党精神的精髓要义,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有利于大学生牢记党的性质宗旨,切实感悟建党强党的重要法宝,增强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有利于大学生谨记党的精神密码,切实感悟继往开来的力量源泉,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提供大量的人才支撑。 关键词: 红色文化 中国式现代化 价值 2022年8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用好红色文化,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1]。” 2024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时指出,“一师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好地方,要把这一红色资源保护运用好”。红色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形态,是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历程中孕育的先进文化形态[2],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财富,新时代高校要深刻理解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和价值基础,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效,厚植大学生爱党爱国情怀,筑牢大学生精神之基。 1 红色文化的内涵 1.1 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100年来,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坚持人民至上,为全体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努力奋斗[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党的百年奋斗历程都以全体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为主题。回首腥风血雨的革命岁月,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舍生忘死,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战火硝烟中,从1921—1949年,正是有瞿秋白、刘胡兰、杨靖宇等无数为中国革命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彻底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大胆探索并成功开辟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改革开放以来,在使中国富起来的道路上,共产党人坚守“摆脱贫穷和落后,使中国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的初心使命,立足中国国情,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时刻不忘“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足迹遍布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模范践行了“使命担当精神”,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脱贫攻坚战,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1.2 红色文化的价值基础 追求“天下大同”“天下为公”“全人类解放”是红色文化内在的价值基础[4]。1921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从困境中突围、从挫折中奋起,实现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归功于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无产阶级的解放和全人类的解放为己任。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凝聚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心怀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矢志奋斗,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把脱贫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到2020年底,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协力奋战,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共同创造出8年减贫近1亿人的人间奇迹[5],创造了人类脱贫史上的伟大奇迹,用苦干实干践行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2 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2.1 红色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财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6]。新时代新征程,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这就要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红色文化是一种重要资源,表现形式多样,有纪念馆、烈士陵园、革命文献、革命歌曲等物质载体,也有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非物质载体。纪念馆中收藏的丰富文物史料及历史照片,记载着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革命精神呈现的生动载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重要见证。中共一大纪念馆中陈列的《新青年》等100件报纸杂志,形成一组大型立体的视觉置景“主义的抉择”,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生动诠释。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里展出的雕塑家吕品昌的雕塑作品——“插牌分田”,雕塑后面布置当年分田丈量土地时的老照片作为背景,充分展示了分到田地后的农民欣喜地站在田边的生动形象,这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生动体现。渡江胜利纪念馆广场上“停泊”的“渡江第一船”、馆内的“枪炮实物”等大批见证渡江战役胜利的文物史料、浮水器材——“洋油桶”、“我送亲人过大江”等多幅照片,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真实写照,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宝贵财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强的精神支撑。 2.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6],这是新时代新征程赋予全体中国人的新使命,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将面临更多复杂的风险考验,需要激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动力。伟大建党精神是在创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红色基因与伟大建党精神相伴而生[7]。回望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伟大的开端,是中国红色文化的起点。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注重传承红色基因[8],催生了构成党的精神谱系的系列伟大精神。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同志号召共产党员要发挥骨干作用和先锋作用,他强调要有“三个牺牲:牺牲升官、牺牲发财、牺牲自己生命”的决心[9],形成了红船精神、延安精神等系列革命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奋斗,在奋斗中前行,形成了抗美援朝精神、红旗渠精神等[10]。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考察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培育了特区精神、改革开放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弘扬伟大奋斗精神,形成了伟大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从红船精神到脱贫攻坚精神,这一系列伟大精神的主要内容,都蕴含着伟大建党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派生、丰富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具体体现。伟大精神造就伟大事业,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基因密码[1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引导大学生积极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红色信仰,为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提供大量的人才支撑。 3 红色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3.1 有利于大学生铭记党的奋斗历程,切实感悟建党精神的精髓要义,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革命历史遗址、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红色场所,是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库,记载着党领导人民的奋斗足迹,能让参观者重温中国共产党成立、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现场,深刻感受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程,深刻感悟伟大建党精神的32个字、浓缩百年奋斗的精髓要义。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广场上,《旗帜》《信仰》等五大主题雕塑雄伟矗立,震撼人心,讲述着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展馆中陈列了毛泽东在苟坝期间用过的马灯、“李大钊绞刑架”等党史上珍贵的文物实物,展示了马克思手稿、《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等翔实的档案资料,运用生动的图片视频把湘江战役、飞夺泸定桥等重点内容进行重现,全过程、全方位、全景式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铸就百年辉煌的理论探索、为民造福、自身建设的壮阔历程。组织大学生参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等红色场馆、聆听红色故事,让他们身临其境感受伟大建党精神,深刻铭记党的奋斗历程,切实感悟其蕴含的伟大精神。 3.2 有利于大学生牢记党的性质宗旨,切实感悟建党强党的重要法宝,增强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1944年,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谈道: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这是共产党人的生死价值观,蕴含着人民情怀的政治文化观,共产党人把自己的一切交给了无产阶级的伟大事业,把自己的生死与无产阶级的斗争和劳苦大众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观[12],并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完成了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的历史建构。一百年来,我们党历经生死考验和重重磨难,依靠的是无数共产党员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的无私奉献。西柏坡,曾经是毛主席和党中央居住的地方,在那里,毛主席和他的战友们指挥了解放战争,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里有个作战室,是毛主席和他的战友们的指挥所。这个作战室只有30平米大小,室内墙上挂着一张大地图,地上摆放着3张桌子,3张桌子上摆的分别是情报科、作战科、和资料科的电报。参观这个“寒酸”的作战室,能让大学生真正明白“解放战争中400多万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队,为什么败给了120万只有小米加步枪的解放军”,作为解放军的最高指挥部,是解放军的大脑和灵魂所在,居然只有“30平米大小”,相比国民党军队的指挥部,真是天壤之别,大学生目睹解放军的获胜根源,真正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由大向强”,深刻认识我国今天的大好形势和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发大学生热爱党、听党话、跟党走的内在自觉。 3.3 有利于大学生谨记党的精神密码,切实感悟继往开来的力量源泉,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挺膺”不是喊口号,需要体现在一言一行上、小事小节中。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李大钊同志被捕之后,敌人对他进行了严刑拷打,但他始终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从容就义,时年尚不足38周岁。像李大钊同志这样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的革命烈士还有很多。据不完全统计,从1921年至1949年,牺牲的全国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达370多万人[13]。这千千万万个革命英雄和烈士成就了我们党的伟业,是党的红色文化的具体创造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历史资料和文献,讲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故事,比如“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等长征故事,以“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的忠诚之心,克服了严酷恶劣的自然环境、绝地断粮、险象环生等生死考验的故事;讲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焦裕禄、申纪兰等干事创业的公仆故事;讲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孔繁森两次进藏的无私奉献故事;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故事,黄文秀、杨宁等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基层工作岗位上,用青春奉献书写了对党忠诚的新时代故事;以图片、文字、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烈士们的英勇事迹,从英雄和烈士的事迹中提炼出高尚的精神和价值,这些革命精神和品格就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凝结,如坚定信念、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等,激发大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结合当地红色资源,设计互动体验活动,引导大学生实地参观当地的革命烈士纪念馆、寻访故居等场所,不仅可以看到烈士们的遗物、信件等大量珍贵文物,还可以通过VR实景体验长征、广州起义等重大历史事件,让大学生能更真切地感受中国共产党人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和继往开来的拼搏动力,能激励大学生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把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打下的红色江山守护好、建设好,在风云激荡、瞬息万变的时代浪潮中主动躬身入局,拿出挺膺担当的勇气、逢山开路的决心和遇水架桥的办法,积极投入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中去,努力创造不负革命先辈期望、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 参考文献 [1] 龚剑飞刘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用好红色文化[J].党建,2024(5):32-35. [2] 张国云.用红色文化筑牢大学生精神之基[N].中国教育报,2024-07-08(2). [3] 郎永杰.伟大建党精神永放时代光芒[J].前进,2022(3):58-60. [4] 龚剑飞刘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用好红色文化[J].党建,2024(5):32-35. [5] 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N].人民日报,2023-01-09(1). [6]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20). [7] 王瑛.永葆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J].红旗文稿,2021(16):22-25. [8] 王亚楠;金茂竹.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百年红色血脉[J].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理论学习),2023(1):47-51. [9] 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9页。 [10]李捷.继承党的光荣传统赓续伟大建党精神——兼论伟大建党精神与红船精神的关系[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5-10. [11]邓纯东.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创造辉煌的巨大力量[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22(8):5-20. [12]路宽.深刻领会习近平关于坚定历史自信的重要论述[J].党的文献,2022(02):18-26. [13]张明.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关系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18-30. |